罗建平 高丽萍 李博慧 张立梅 魏小慧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50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治疗组使用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4.00%, 对照组为82.00%, 治疗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升高, 对照组患者的BMI指数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有显著临床效疗效, 该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吡格列酮;二甲双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05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 以“三多一少”为主要病症[1]。“三多一少”是指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有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2]。本文主要研究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10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 各50例。对照组中男15例, 女35例;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53.54±5.49)岁;病程1~5年, 平均病程(4.52±0.12)年。治疗组中男14例, 女36例;年龄36~71岁, 平均年龄(52.93±6.02)岁;病程2~6年, 平均病程(4.44±0.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 要控制两组患者饮食及运动量, 不得使用其他对患者血糖有影响的药物。对照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 3次/d, 0.5 g/次;治疗组患者服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2次/d, 0.5 g/次, 吡格列酮1次/d, 15 mg/次。
1. 3 观察指标
1. 3. 1 临床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分为显著改善、改善、未改善三项。血糖明显下降表示显著改善;血糖下降不明显表示改善;血糖没有变化或升高表示未改善。总改善率=(显著改善+改善)/总例数×100%。
1. 3. 2 FPG、BMI、2 h PG值变化情况 观察两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BMI、2 h PG值的变化情况, FPG、2 h PG的值越低表示疗效越显著, BMI值增大表示临床疗效越显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4.00%, 对照组为82.00%, 治疗组患者的总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BMI、2 h PG值的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FPG、2 h PG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患者的BMI指数升高, 对照组患者的BMI指数降低,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以及胰岛素作用障碍。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体内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患者体内血糖升高, 从而引发糖尿病。目前,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多种降糖药物共同治疗, 这样不仅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还能有效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二甲双胍可直接作用于糖的代谢过程, 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 提高糖的无氧酵解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率。除此之外, 二甲双胍还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 改善心脏舒张期功能, 降低总胆固醇。
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的降糖药[3], 可减少外周组织、肝脏的胰岛素抵抗, 提高胰岛素对细胞的反应性, 属于胰岛素促分泌药物, 还能改善体内葡萄糖平衡障碍以及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患者的总改善率高达94.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组患者的FPG、2 h PG分别为(5.89±1.88)、(7.94±4.85)mmol/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2.71)、(8.32±5.81)mmol/L(P<0.05), 说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好, 患者服药后FPG和2 h PG均得到明显的降低, 可见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综上所述, 吡格列酮合并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更有优势, 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瑾, 李雅君, 矫杰, 等.吡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临床内科杂志, 2010, 27(2):123-124.
[2] 张爱洪.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的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 23(2):909-910.
[3] 袁妙兰.二甲双胍联合比格列酮治疗肥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3):433-434.
[收稿日期:2015-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