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隐秘:青海贵德阿什贡七彩峰丛

2016-05-17 01:46:59张柯平
中国西部 2016年2期
关键词:贵德阿什女娲

文·图/张柯平



绝世隐秘:青海贵德阿什贡七彩峰丛

文·图/张柯平

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女娲峡

灵山圣水 清清黄河 摄影/唐天亮

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天下黄河贵德清,黄河岸边七彩峰。

黄河流经贵德县,进入盆地,河水平静宽阔,少有的清澈,呈现出一片翡翠绿,让看惯了滔滔黄水的人们大吃一惊。“贵德清”洗脱了黄河的污名,成就了贵德的名声,赚足了人们艳羡的目光。但是有谁注意过,在河北岸,有一个叫作阿什贡的地方,隐藏着一处绝美地质景观,那就是阿什贡七彩峰丛丹霞。

——阿什贡隐藏的不是别的,正是女娲抟土作人的壮观场面——

“阿什贡”在藏语里是隐藏的意思。像极了这个名字,从贵德县路过几次,我都未注意过这里藏着一处地质奇观。从西宁出发,往南走,一座山挡了路,这就是拉脊山。爬山,在拉脊山顶的垭口,伴着猎猎的风马旗,观雪山、看草原、戏牦牛,心思全被高原风光掠去了。一路下山,到了峡谷地带,地貌蓦地一变,两边是黄土覆盖,没有了一些绿色,引不起人们的太多兴趣。人们多半在期盼着下段路程,因为黄河马上就要到了。其实,一处叫作阿什贡七彩峰丛的所在,就悄悄藏在山脚下,一道叫作千佛大峡谷的山后。

Guide,贵德的汉语拼音,恰好也是英文指引、导向之意,据说Guide的英文字根有灵魂指引的意思。不得不说,贵德的地名起得好,景区也巧妙地借用它,赋予深刻的人文精神。既然隐藏了,就得有人指引。去往哪里?这才是阿什贡要做的文章。阿什贡这处丹霞地貌,说到底就是一个土石做的景观。土为万物生长的根基。导游说,阿什贡的丹霞七彩峰丛林隐藏的不是别的,正是女娲抟土作人时被遗弃的壮观场面,隐藏着祖先们守望灵魂的神话,隐藏着亿万年前地球运动时那精彩的瞬间,隐藏着黄河古道神秘变迁的苍莽历史,隐藏着中国后土文化演绎的丰富过程。这阐释,妙极。

千佛大峡谷真是险要,它扼守贵德门户。地形酷似一处关隘,这里土林对峙,形成夹道之势,又被称作万塔山。土山高耸,悬崖百丈,刀削斧劈一般,似千佛林立,确实很像砂土质地的塔林。在地质学上讲,这个峡谷叫背斜谷,是水流侵蚀而成的。丹霞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地貌,它的神奇之处并不在于颜色有多好看,而在于它承托的自然之力。风化和水蚀,不可捉摸,无人掌控,来无踪影,都是一种极富神秘意味的力量,让人对自然造化之力膜拜不已。阿什贡丹霞地貌由第三纪红色、紫色、橙色、棕色、青灰色、白色、黄色等七种颜色的砂砾岩层组成。在强烈的流水作用下,拉脊山下沟谷发育,虚浮的山体逐渐在水流的切削中崩塌,地面被自然之力划开,形成了石峰、石柱、石墙。这种七彩峰丛地貌在黄河流域极为少见,是大自然神奇之手捏造的奇迹。

峡谷很窄,双向会车都紧张。这里地势很特别,四周土崖直立,壁立千仞,仰视之间,行人仿佛置身井底,活脱脱就是一座丹霞打造的天井。景区的山门坐东向西,西端土林之上,一位老人盘腿而坐,安详地注视着车水马龙。山门是一个象征,是一座灵魂洗礼之地的入口,是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景区也巧妙地用借位的办法,将黄河之南的一处景观纳入到阿什贡。在峡口往南极目远眺,青黛色的贵德东山剪影清晰,细看竟宛然一尊睡佛,背倚青山,齿露微笑,面朝蓝天,安然醉卧。在两山夹峙的紧张气氛中,透着一股安然和静谧。相传,达官贵人过此山门,都要滚鞍下马,整理衣冠,掸一掸身上的征尘,瞻仰一下。潜意识中,就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提醒你,叫人肃然起敬。

贵德县黄河少女雕塑

千佛大峡谷被称为七彩峰丛第一彩——创世峡。地质公园入口别称“创世门”,上书“土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明确地向你传输,这里主打的是“土文化”牌。看得出,导游大多是本土子弟,对故乡的阐释与喜爱是发自内心的。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轻声慢语地,声情并茂地慢慢讲述。峡谷的回声效果很好,弥补了声音的缺陷。顺着林荫小道,峰回路转,便进入了女娲峡。对于眼前的景象,我只能说,我的联想功能已经枯竭了。平淡无奇的沙土,在水蚀、风削、日晒的联合作用下,竟然呈现出人体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展示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智慧。有的岩体已被彻底磨去棱角,通体浑圆,曲线柔和,色红润而富有动感,筋络暗伏在肌肉表里,胴体性感妖娆,母性气息散发开来,叫人心神温润。一股灵性之美在这土的质地上流淌。这些新造的生命,一个比一个生动。有的还在嗷嗷待哺,有的似乎睡眼惺忪,有的四肢并未发育成形,有的刚从土里拱出来,土头土脑的,有的则手舞足蹈,兴味盎然。谁说女娲抟土造人是神话传说。要知道,峡谷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仿佛能看到,女娲俯首弯腰,舀一瓢黄河之水,撮一抔七色沙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玉指轻巧地攒动,攒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便呱呱坠地。

——彩后土峡据说是世界上土壤颜色最为集中的地方,各色泥土弹奏着一曲创世协奏曲——

景区中心有湖,名曰女娲湖。这是山中的一处小盆地,极目四周,山体幻化成各种形态,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湖里倒映着山体,水面微风轻拂,涟漪泛起,山影飘摇,媚感十足。几条峡谷围绕着这座湖,呈放射状分布,一直延伸到山脊里。如果说轩辕峡、擎天峡、问天峡、通天峡或神奇或险峻,展示着大自然的力学之美,那么七彩后土峡无疑完美呈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高原的阳光无遮无拦地洒落,像滤过似的纯净,透着纯正的原始味道。土的丛林里,清风温润,轻柔拂过这彩色大地,让人倍感温馨。在青灰色的山包上,一株马兰绽放开来,舒展着紫色的花瓣,迎着小风,跃跃欲试的样子像一只蝴蝶,安闲自在地梳理着翅膀。这里是七彩后土峡,据说是世界上土壤颜色最为集中的地方。红色、紫色、橙色、棕色、青灰色、白色、黄色,和谐共处,弹奏着一曲创世协奏曲。不同色彩的地貌,验证和展示着不同的气候历史。红褐色的土是在高温干旱天气条件下形成的,青灰色的土是在阴冷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这些七色的土,活色生香,生动演示着从亘古蛮荒到开天辟地的生命创造历程。七色土是研究古气候变迁历史的活标本,也是远古时代青藏高原气候演变的一个见证。不同的土有着不同的土壤质量,内含不同营养素和矿物质,土中生长的植物也不尽相同。这里就是一个土壤博物馆。

①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七色土展台

②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女娲湖

景区里设有一处精致的博物馆——天地人缘博物馆,专门搜集土石样品来做展示。一处用土样拼贴而成的展台吸引了我。七色土被做成一个扇形铺在地上,被木条一块一块地隔开,蛮郑重的。白色、青灰色、橙色、黄色,真的想不到土的颜色真的有这么多。土的扇面呈放射状,扇柄的交会处坐着一尊巨大的石头,也是砂岩。据称,阿什贡彩峰丹霞地貌大约是在距今一百万年前至三百万年前之间经过地壳运动和古黄河河道的变迁逐步形成的。丹霞地貌的形成经过了几亿年的发育过程,最晚形成的时期也在7000年前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远古的自然留存是不是极为珍贵呢?在这爿展台上,天地突然微缩成一个精致的小样,时空在这里成功地完成了穿越动作。土是再平常不过的存在,然而不可否认,存在感真的很低,只能说它在我们的视野里“似乎”存在过。但是仔细一想,你真的这么近距离地与它对视过吗?有没有闻过它原有的味道,有没有抚摸过它粗粝的肌肤,能不能体会到土的情感,能不能追索回它经历过的火烤雨淋和万年沉积呢?它所包含的自然线索和人文内涵同样复杂和深厚,远在我们的冥想之外。想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设计景区的老师敬仰不已, 对泥土得有多喜欢, 才会想起来专门为土设计一个博物馆呢?

听当地报社的一位老师说起他在贵德工作的经历,说去贵德要有三个“提悬”:一个是走路脚要提悬,因为路上石头多,表示环境艰苦;第二个是吃饭时牙要提悬,碗里时不时有沙子,表明生活艰苦;第三个是说话时心要提悬,老人们非常讲究,说话时常常用“敢问”“贵庚几何”等文言词语。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贵德人非常崇尚文化。这位老师身居报社总编,对此地亦如此敬畏,说明看贵德并不能只是山高水远,她的文化并不闭塞。

③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在西部待惯了,我常常以为西部只配用寥廓、广袤和深远来冠名。看过贵德阿什贡七彩峰丛,我从心里开始扭转那个倔强的先入为主,谁说西部不可以温婉、人文和细腻些呢?答案就在女娲峡和七彩后土峡里。(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艳梅)

④贵德县阿什贡彩峰

题目:亚丁的河

摄影:古敏

简介:拍摄时间是中午,青山相映、河水缓流,河流中有人工垒成的石堆,神圣而又神秘,感觉心灵深处得以净化,不由地肃穆起来。

相机型号:尼康 D800E

光圈:F16

曝光:1/160

ISO:100

题目:元阳秘境

摄影:古敏

简介:赶到元阳梯田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阳光被雾气遮着,光线反射到水面有点偏蓝,但强光部分又色彩艳丽,就像上天在作画一样。

相机型号:尼康D7000

光圈:F11

曝光:1/1000

ISO:100

猜你喜欢
贵德阿什女娲
阿什河哈尔滨段水质评价
青海贵德地区藏族面食与文化研究
女娲
贵德县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科学与财富(2019年7期)2019-10-21 07:31:29
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
我的橡皮会说话
女娲造人
幼儿100(2017年8期)2017-04-16 05:20:18
复杂山前带构造建模技术探讨——以准南阿什里地区为例
断块油气田(2014年5期)2014-03-11 15:33:42
飞向梯弗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