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莹
摘 要: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文艺心态,并且催生出一大批新的文艺形态,所以电视文艺的变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如何变革。互联网的发展既是对电视文艺的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文艺的节目质量成为迎接互联网挑战的最佳武器。本文通过概述电视文艺的发展,讲解互联网对电视文艺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文艺;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4-0023-02
现在,互联网已经迅速普及,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比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如此庞大的网民基数,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市场。并且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侧面反映出来的就是对传统媒体关注的人群数量正在下降,而这也是互联网对传统电视媒体产生冲击的表现之一。并且,现在网络中出现的更加多样化的文艺类型,已经开始电视文艺抢占市场高地,因此互联网对电视文艺的影响可以说是互联网媒体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
一、电视文艺的发展概述
电视媒体是电视文艺发展的源头和基础,电视文艺随着电视媒体的诞生而出现。在1930年,世界第一个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的运作方式,就是依靠转播文艺节目而开始的。当然,不仅仅是英国广播公司,世界上各国的广播电视的节目形态都是文艺节目和新闻节目两种,并且直到今天,电视文艺仍然占据着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位置。电视文艺能够经久不衰,其中的原因需要深入展开分析。
电视的表现方式主要是声画结合造型,而电视文艺就充分利用了这一吊线方式,在一定的艺术构思基础上,将最优秀的视听享受传递给观众,并且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宣泄。电视文艺的种类很多,除了新闻节目之外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纪录片、文艺晚会等都在它的范围之内。对比国内外电视文艺的发展,国外的节目发展起步相对焦躁,并且欧美和日本的节目对港台节目影响最大,最后内地再借鉴港台节目创作出自己的节目。当然,早期我国受限于制作条件和社会环境,初期的电视文艺内容形式上都比较单一,并且主要强调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思想的逐渐解放,电视文艺迎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1983年举办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更是成为轰动级别的文艺节目,成为除夕之夜许多家庭的必看年夜节目。而1990年开播的《综艺大观》更是被当时的业内人士称为小纯洁晚会,在国内及海外华人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节目的制作上,国内的电视文艺节目也经历了直播到录播再到直播和录播结合的播出方式,使得节目的编排上更加紧凑饱满。在节目内容上,电视文艺的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不再局限于主流意识形态。在节目的形态上,也摆脱了对歌舞、戏剧的简单模仿,而是依靠这些文化形态发展出各种类型的文艺节目,比如歌舞类,从原来简单的“明星+歌舞”模式开始转变为才艺竞赛、才艺选秀等多形态的文艺节目。在功能上,电视文艺也摆脱了传统电视节目的政治宣传和教育功能,转变为娱乐和服务观众,并使电视文艺真正有了区别于其他节目类型的特点。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文艺开始受到来自新媒体的挑战。比如2004年《综艺大观》成为央视文艺频道首批淘汰的栏目之一,而陪伴无数中国家庭的春晚近几年也频频遇冷,口碑不佳。曾经掀起知识热潮的《百家讲坛》如今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更多地向网络转移注意力,在这种现实压力下,电视文艺的变与通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二、互联网对电视文艺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新媒体,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相比,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首先,互联网并不像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一样主导信息传播,受众只能被动接受,更没有自由选择信息内容。但是,互联网媒体中,受众已经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信息传播的主导者,并且还能对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实现与信息发布者的实时互动;其次,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信息共享性,也是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作为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任何人都能成为一个信息“媒体”,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所以网络成为一个海量信息库,并且信息量还能无限扩充;再次,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同步性和即时性,也让电视媒体望尘莫及。因为电视媒体是线性传播,所有的节目都必须通过编排,才能进行播出,所以这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时间。而网络媒体不同,它能够第一时间的进行信息发布。因此,对于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网络媒体往往是反应最快的;最后,信息传播成本问题,电视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比网络媒体要多得多,所以在信息传播成本上也比互联网传播更高。正是因为互联网拥有这么多明显的优势,所以它对电视文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1.电视受众的减少。据广电总局的报告显示,北京地区的电视机开机率已下降至30%,上海则跌至27%以下。近五年来,观众收看电视的时长不断下降,2015年上半年观众每天收看电视时长156分钟,比2011年同期下降12分钟。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2.3亿户,比2014年减少515万户。除了用户总量减少之外,在用户群体的分布上,同样可以看见电视受众的流失。数据显示,电视观众中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不但没有下降,还比往年有上升的趋势。但是这个结果并非是让人欣喜的,因为老年受众的上升,说明了年轻群体的流失,这说明现在的电视媒体已经很难吸引青年人的注意了,这对于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相应地,电视受众减少,电视文艺的受众也会下降。以春晚为例,从2008年鼠年春晚有公开数据可查开始,2010年虎年春晚收视率为38.26%,2014年马年春晚收视率为30.98%,2015年羊年春晚收视率为28.37%,可以看出春晚作为一档全民联欢节目,收视率下降的问题也不可避免。
2.互联网与电视文艺同质化竞争严重。在电视文艺中,综艺节目和电视连续剧是支撑电视媒体的两大法宝,比如央视最具有代表性就是《春节联欢晚会》,而地方卫视湖南台有《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以及琼瑶剧,浙江卫视则有《中国好声音》《壹周立波秀》两档标志性的文艺栏目,江苏卫视的栏目主要以《非诚勿扰》《最强大脑》为代表,这些栏目都以独特的制作方式和运作,创造了很高的收视率。但是,在互联网中,虽然也有一些出彩的自制剧,比如优酷出品的《晓说》和《侣行》,爱奇艺的《奇葩说》等,还有网络连续剧目《盗墓笔记》《无心法师》等都创造了不错的点击率和口碑。同时,也可以看出,除了电视媒体,连续剧和综艺节目同样是网络媒体的收视保证,由此引发的就是互联网与电视文艺之间的同质竞争,更有甚者通过抄袭和模仿来提升各自的收视率。比如电视文艺中,浙江卫视推出《非诚勿扰》之后,许多地方卫视都纷纷推出相亲类节目;而网络媒体中,对于欧美剧的模仿和抄袭特别严重,比如《屌丝男士》就是直接翻拍德国的《屌丝女士》,这种只是一味追求收视率的做法,不仅不利于电视文艺的发展,也会阻碍互联网媒体的进步。
3.移动终端的普及加快电视受众的流失。网络媒体的载体除了电脑之外,各种移动终端也是它的传播神器,比如平板和手机,这些移动终端因为携带方便,成为许多受众的第一选择。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964.5万户,总数达13.0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部/百人。”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平板用户预测为10.6亿,其中三分之一的用户在中国,人数超过3.28亿。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和电视媒体双方的竞争中,互联网的多终端运行显然更具有竞争力,并且这些都会加快电视受众的流失。
三、互联网影响下我国电视文艺的发展策略
1.以节目质量取胜。随着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的出台,加大了对于网络盗版的打击力度,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正版影片的网络播出版权费开始急速上涨,从2009年的每集4000到5000人民币,到2010年每集已经上涨为每集10万,迫于巨大的经济压力,许多网络门户开始进行自制剧的创作。但是这些自制剧的问题非常突出,比如剧情抄袭严重、剧情单一等,这些都使网络自制剧的质量不可能与电视文艺节目进行对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文艺要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保证节目质量。比如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一期到第四期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都排在了同时段的第一位,不仅如此,其节目在网络上的点击率也是击败网络自制剧拔得头筹,由此可见,电视文艺的发展的根本出路还是在质量上。
2.实现网络平台和电视媒体的共建。现在,不少的电视台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又开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平台,期望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双线发展。比如于2009年正式开播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就是央视为适应互联网媒体发展所作出的策略。中国网络电视台将会充分发挥电视和网络的双平台优势,建设成为最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网络互动传播网络。央视的这种做法就是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变革,实现电视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当然,网络电视台不能仅仅满足于节目播放,而应该和电视媒体一样,以创造优质节目为根本,并构建一个多功能平台,吸引更多的网络受众。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还兼具网络的灵活性,实现两种媒体形式和谐融合。
3.注重用户体验和信息反馈。网络平台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及时掌握受众的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市场资源的抢占。因此,电视文艺也应该具有这样的互联网思维,将用户的体验和信息反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节目的制作,以避免市场投放的盲目性。现在电视媒体基本都有论坛、微信、微博互动平台,电视节目可以从这些信息中了解到市场需求。比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一年级》就通过微博互动的形式与观众进行交流,特别是“一年级”的官方微博关注人数有35万,而微博数量为1700多条,观众可以在微博中看到节目的花絮、下期预告以及话题讨论等,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有力互动,大大提高了节目的关注度。并且还能从受众反馈的信息中,得到宝贵意见。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浪潮,所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视文艺的出路就是变则通,通则灵。虽然当前看来,互联网对电视文艺的影响较大,无论是受众流失还是竞争同质化,都是比较致命的。但是电视文艺也应该以互联网思维来进行自身变革,实现完美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雨人.彰显雅致品格 传播经典艺术——论文化艺术类专业电视频道的发展现状与可能路径[J].中国电视,2014(11).
[2] 胡智锋,刘俊,等.2014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当代电影,2015(3).
[3] 徐明卿,张雯雯.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艺批评的价值坚守与文化引领——从《人民日报》对《甄嬛传》的批评说起[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6).
[4] 赵静,李毅.文化产业大发展下的演艺产业发展路径探究[J].企业经济,2013(10).
[5] 欧阳宏生,李城.新世纪电视文艺受众理念的嬗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