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刍议

2016-05-16 08:14张宝生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效性德育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同公办学校一样,担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德育实效性不高。民办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德育工作,明确德育定位、制定切实目标、充实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是指德育工作者依据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品质更加符合社会需求[1]。从其表现来看,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加强高校德育,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然而,当前民办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却不尽人意。同大量德育工作投入相比,并未获得相应的效益,即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德育目标的实现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文明行为习惯欠佳、基本道德品质缺失、信仰道德不够高尚、心理素质不高,法纪意识淡薄等。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并提出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里笔者主要从民办高校德育定位、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对高校德育定位的认识存在偏差。立德树人,德育为本,德育工作已经被提到了各项工作之首,但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一般是定位在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重技术训练轻思想政治教育,重社会现实轻理想培养,重就业率忽视成人教育。[2]由于生源问题是民办高校生存的根本,而社会评价最重要的指标是学校的就业率,为此,民办高校不得不采取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将注意力放在学生专门技能的培养上,而轻视学生的立德树人工作。

(二)德育内容存在泛政治化倾向。德育内容上应该有政治要求,但德育不仅是为政治服务的,它还应该为社会经济、文化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社会的德育偏向政治教育时,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就会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这就容易忽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当我们习惯于把现实生活中的品德问题政治化,将学校德育狭隘地理解为政治教育时,这就会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真正实现道德的育人功能,从而也影响了德育的有效性。

(三)德育实施方法过于单一。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将科学的德育方法贯穿于德育过程。目前,高校德育习惯于课堂教学传授,且大都采用灌输式,具有明显的强制性,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这种教条式的德育灌输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将学生视为机械的、无生命的“接收容器”,一味地进行正面的单向灌输,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忽视德育目标的内化,其结局往往是把道德手段化、工具化,难以实现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性化目标。

(四)德育队伍素养有待提高。民办高校校德育工作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由于德育定位上的误区,导致德育工作人员结构复杂,专业结构欠合理,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低。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师资相对年轻化,学历相对较低,缺乏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德育工作者势必难以应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解决大学生在复杂形势下出现的复杂问题,造成德育的效能低下。

二、增强民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一)民办高校必须把立德树人工作放在首要地位

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教育不仅包含教学因素在内,同时它也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知识、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我们更需要对学生的做人方向进行引导。因此民办高校切实重视德育工作。首先,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上看,形成一个管理系统,用制度来保证德育工作的正常实施。其次,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既包括硬环境,如学校的物质环境、制度等,也包括软环境,如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等,把两大环境资源统筹开发、合理利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

(二)民办高校必须充实德育内容

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德育内容只有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必须针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形势需要,改革、调整、充实学生道德教育内容。摒弃那些已经过时或已与时代发展相冲突的陈旧内容,及时增添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新鲜血液”。除一些反映普遍价值的传统德育内容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外,还要考虑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合理安排德育内容,如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民主法纪教育、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形势政策教育、强化职业生涯教育、引入网络伦理教育等。注意把满足社会需要和当代青少年精神发展的需求统一起来,把握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结合点,一方面继承优良的传统内容,一方面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三)民办高校要创新德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把学生简单地当成教育对象,“灌输”现成结论与传授道德知识,只注重对他们进行观念的说教、规范的灌输、行为的约束,整个德育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实效。必须认识到道德教育不在于灌输,而在于将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需要,并成为学生的道德信念,然后在道德信念的推动下,再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外化于社会并形成某种道德品质。灌输和双向交流要有机结合,德育工作者应选择多种切入点,从学生关心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生活现象入手,坚持“三贴近”原则,从小处、细处着手,使德育入脑、入心。

(四)民办高校要优化德育队伍

民办高校德育队伍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要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首先, 建立科学的德育管理体制,优化选人机制,要把素质高有培养潜力、道德品质好、乐于奉献并热爱德育工作的人选拔到德育工作队伍中来; 其次,要制定德育工作者的培养方案,强化竞争意识,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养;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内容,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戴克明. 关于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4(01):24.

[2]杨本红.关于新时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3(03):121.

作者简介:张宝生(1979—),男,山东德州人,烟台南山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实效性德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