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启隆,王鹏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
EGSB 反应器因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水流上升流速高等优点,常用于处理啤酒废水,通常啤酒废水BOD/COD 为0.5~0.6,CODCr是2000~4000mg/L[1],而“酸化”问题是其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在厌氧处理水解、产氢产乙酸和产甲烷三阶段中,溶解性基质在第二阶段被产酸菌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VFA)、CO2和氢气, 这些产物在产甲烷阶段被产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新的细胞物质、CH4及CO2。此阶段挥发性脂肪酸(VFA)与碱度容易失去平衡,即没有足够碱度中和VFA,造成VFA 不能够及时分解,积累的VFA 抑制产甲烷菌活性,引起系统酸化[2]。
“酸化症状” 一般表现为反应器氧化还原电位上升;出水pH 值下降,VFA 浓度增高,且VFA含量与碱度含量比值升高;COD 去除率下降;产沼气量降低,沼气中甲烷含量下降;出水有明显异味;反应器中颗粒污泥没有光泽,颜色变浅等[3]。
本研究设计了实验室规模的EGSB 反应器,考察其在啤酒废水处理过程中,进水有机负荷变化,微量金属元素(铁、钴、镍)缺乏或过量以及温度骤降对反应器 “酸化” 的影响,并分析和总结EGSB 在整个处理系统运行中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验模拟啤酒废水水质配水,以啤酒、蔗糖、乙酸钙为碳源,营养物质为NH4Cl、NiCl2·6H2O、CoCl2·6H2O、KH2PO4、FeCl2·4H2O、Na2S·9H2O等,按质量比COD∶N∶P=100∶5∶1;S∶P=1∶2;Fe2+∶Co2+∶Ni2+=10∶1∶2;S∶Fe2+= 3∶1 加入[4]。
接种厌氧污泥(MLVSS/MLSS 为0.5)取自太原市某污水处理厂消化池,接种污泥体积约占反应器总体积的2/3,经30d 左右培养形成大量颗粒污泥,COD 去除率达92.3%,通过处理水回流将实验装置反应区液体上升流速控制在3 m/h。
采用有机玻璃制成的反应柱及实验装置连接如图1所示,反应柱的总容积为18L,主反应区高径比为16∶1,反应器内径为90mm,采样口间距60cm,保温材料缠绕在外表面,反应器温度控制在(35±1)℃范围内;在反应柱沉淀区出水口设处理水回流,用一台蠕动泵实现内循环,并维持反应柱内液体的上升流速。用另一台蠕动泵将进水从反应器底部注入,反应器最终产气经10%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和H2S 后,通过气体计量装置测甲烷产量。
图1 EGSB工艺流程
COD 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pH 值采用酸度计直接测定;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测定采用滴定法[5]。
反应器处理量约48L/d,稳定运行时,进水COD 浓度2000 mg/L,有机负荷为8kgCOD/(m3·d),出水COD 浓度151 mg/L。从表1 数据可知,增加进水流量,快速提高有机负荷至12kgCOD/(m3·d),反应器各采样口pH 值降低,随时间延长,酸化程度加剧。
表1 短期内提高负荷后EGSB 反应器内pH 情况
分析原因,当进水流量突然增大,反应器中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增多,由于产酸菌代谢速率快,相应VFA 含量上升,而产甲烷菌代谢速率远小于产酸菌的代谢速率,且产甲烷菌生物量也未提高,造成VFA 累积。针对此类有机负荷冲击引起的 “酸化” 采取如下措施:一是产甲烷菌的最适pH 值范围较窄,为6.5~7.5[6],由于VFA(主要包括乙酸、异丁酸和丙酸)的积累,产甲烷菌受到抑制,其活性降低,导致污泥负荷下降。可采取降低进水有机物浓度,控制进水流量等措施,防止发生此类 “酸化” 发生,严重时可以完全停止进水。二是向反应器中投加适量碱度中和过多VFA,保证反应器pH值的稳定,为产甲烷菌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在各种调节碱度的药剂中,常用NaHCO3、NaOH、Ca(OH)2、Na2CO3等,其中NaOH 与Ca (OH)2等属于强碱性物质,虽能在短期内提高反应器中液体pH值,但这些强碱物质能够与产甲烷菌代谢底物CO2发生反应,导致反应器产气量降低,因此不宜采用,而NaHCO3一般是较理想的药剂。三是增加反应器出水回流量,这样能稀释反应器进水有机物浓度及有毒物质浓度,使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毒害作用降低,同时也提高了反应器上升流速,通过布水器均匀布水,将废水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充分混合,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当处理水回流量过大时,上升流速快,污泥容易流失,因此出水循环流量需要严格控制。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反应器中液体pH 值升高,酸化得到有效控制,具体情况见表2,在EGSB 进水CODCr为2000 mg/L 时,出水CODCr从518 mg/L 恢复到159 mg/L,去除率92%,说明所采取的措施切实有效。研究表明,若将出水pH 值控制在7.2~7.3,产甲烷菌有较强的代谢能力,这与产酸菌此时较弱的代谢能力之间形成代谢平衡,使厌氧消化过程持续稳定的进行,若厌氧反应器出水pH 值在6.8~7.0 范围内,反应器中很难维持稳定的pH 值[7]。
表2 采取措施后反应器pH 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EGSB 厌氧消化系统正常运行时,反应器中碱度 (ALK) 一般维持在500~2500 mg/L(以CaCO3计) 之间,才能保证反应器中液体VFA与ALK 的平衡,避免反应器“酸化”[8]。
图2 表明,反应器温度一定时,微量金属元素(铁、钴、镍)添加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出水VFA/ALK 值居高不下,当反应器进水CODCr浓度为2000 mg/L,进水量48L/d,温度为35℃,Fe2+,Co2+,Ni2+的浓度分别为2mg /L,0.2mg/L,0.4mg/L时,VFA/ALK 值为1.9,超出正常范围(VFA/ALK小于0.3)[9]。分析原因:铁、钴、镍是产甲烷菌生长所必须的微量金属元素,其中产甲烷菌对铁的需要量较大,吸收率约为1~3mg/g 细胞干重,镍是产甲烷菌细胞氢化酶与辅酶F430的重要成分;在咕啉的生物合成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钴[7]61,反应器中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不足,产甲烷菌细胞代谢受阻,VFA不能被充分利用,大量积累,VFA 与ALK 失去平衡。当Fe2+,Co2+,Ni2+浓度分别升至6.5mg /L,0.65mg/L,1.3mg/L,VFA/ALK 值为5.6,这说明微量金属元素含量过高同样会引起 “酸化”,因为钴和镍属于重金属,若其含量过高,会干扰菌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循环过程与生化反应过程。
从图2 也能看出,当微量金属最佳浓度为c(Fe2+)3.5mg /L,c(Co2+)0.35 mg /L,c(Ni2+)0.7 mg /L,VFA/ALK 值为0.19。微量金属元素缺乏或过量引起 “酸化” 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微量金属元素缺乏时,采用浓度梯度法,一般梯度值c(Fe2+)为0.5mg /L,按比例m(Fe2+) ∶m(Co2+)∶m(Ni2+)=10∶1∶2,将微量金属加入反应器中,检验微量金属元素需要量,若补充上述微量金属元素后VFA 含量仍未下降,可能是反应器中存在有毒物质;若因微量金属元素过多而严重 “酸化”,可投加新鲜污泥,补充产甲烷菌生物量,弥补其活性降低的不足,最好是投加新鲜颗粒污泥,这样能在短期内恢复EGSB 正常运行。
图2 不同温度下出水VFA/ALK随Fe2+浓度变化值,钴和镍按比例
从图2 也可知,反应器温度偏高(40℃)或偏低(30℃)都会使VFA 与ALK 失去平衡,说明在厌氧消化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更为重要。产甲烷菌代谢速率受温度影响比产酸菌要敏感,温度波动时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VFA 浓度升高,其含量可能会超过整个厌氧系统的缓冲能力,反应器pH 值降低后反过来再次影响产甲烷菌活性,工艺出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
图3 温度骤降对EGSB 厌氧消化系统酸碱平衡的影响
图3(a)所示,将反应器温度从35℃突然降至15℃,并持续15min 后再将温度回升至35℃。实验表明,温度骤降时,反应器VFA/ALK 值会随即提高;温度恢复到35℃后,VFA/ALK 值能够恢复到略高于降温前。可见,菌体活性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从图中还可看出,温度的恢复比VFA/ALK恢复略早。图3(b)所示,反应器温度从35℃突然降到10℃,持续2 h 后再回升到35℃,可以看出短期内温度降幅增大,VFA/ALK 值与图3(a)比变大,相应持续时间较长,升温后反应器恢复变慢。说明对于厌氧微生物而言,降温幅度愈大且低温持续时间越长,VFA/ALK 恢复到正常水平越困难,实验观察发现升温后产气量恢复也越困难,即生物活性越难恢复。
当温度骤降幅度超过范围下限时,细菌从整体上讲未死亡,只是逐渐减弱,甚至停止其代谢活动,菌群处于休眠状态,其生命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可采取停止进液,降低反应器负荷等措施,防止发生严重 “酸化” 问题,温度恢复正常,反应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正常。
1) EGSB工艺处理啤酒废水时,对于机负荷冲击引起的酸化,应充分考虑废水产生量及其浓度的变化,可采取减少进水量,降低进水有机物浓度,增加处理水回流量等措施,恢复正常运行。
2) 严格控制反应器进水pH 值,维持反应器中液体pH 在6.5~7.5 范围内,控制pH 方法一般是投加碳酸氢钠。
3) 在反应器进水CODCr 浓度2000 mg/L,进水量48L/d 条件下,酸化是由微量金属元素缺乏导致时,用浓度梯度法,梯度值c(Fe2+)为0.5mg /L,按比例m(Fe2+) ∶m(Co2+)∶m(Ni2+)=10∶1∶2,向反应器投加微量金属,检验微量金属元素的需要量;当因微量金属元素过量而 “酸化” 严重时,可投加新鲜污泥。
4) 若反应器降温幅度越大,低温持续时间越长,其中的厌氧微生物,尤其是产甲烷菌代谢越困难,VFA 与碱度平衡越难恢复。当温度为35℃时,反应器生物活性较好,而且温度波动不宜大于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