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思路:全运会改革与发展的理性审视

2016-05-16 03:24王凯强
运动 2016年3期
关键词:改革与发展全运会

郑 霞,布 特,王凯强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困境与思路:全运会改革与发展的理性审视

郑 霞,布 特,王凯强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全运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载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使命,而全运会在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对全运会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理性审视,分析指出,第一,全运会的公平竞赛受到质疑;第二,全运会培养新人的目标逊色;第三,全运会检验群众体育的目标失色。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全运会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思路:第一,调整全运会改革与发展方向;第二,探寻全运会改革与发展突破口;第三,提出全运会改革与发展举措。

关键词:全运会;困境与思路;改革与发展

投稿日期:2016-0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综合性全国体育赛事。50多年来,全运会发展极大推动了我国奥运会战略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具有丰富无形价值资源的盛大体育文化经典。全运会发展历史充分证明我国群众体育竞赛体制是在不断改革、创新、变革中实现发展和飞跃。特别是在第12届全运会中的新一轮重大改革中,如开闭幕式不放烟火、不搞大型文艺演出,团体操表演要降低规模,减少新建场馆,招待工作及论坛活动都厉行节俭等,这都充分突出了全运会的全民性、大众性、节约性、接地气的宗旨,这是全运会改革的新起点、新起航,然而全运会改革和发展与社会大众期望值仍然有巨大差距,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结合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扩大有效供给的背景下,面对如何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第一要务,其改革和发展态势应更加具体、更加明确、力度更大,这也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政策需要。本文从全运会改革的问题意识出发,大胆探索全运会改革与发展模式,力争实现全运会改革的新发展、新进步。因此,全运会改革是历史使命,更是时代呼唤。

1 全运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自1959年第1届北京全运会到2013年第12届沈阳全运会,全运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全运会不仅为奥运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还为各地区展示体育实力提供了舞台。然而,随着近几届全运会举办过程中地方体育部门政绩因素、商业因素的影响,使得全运会偏离了最初的体育目的,假球、兴奋剂、黑哨、东道主效应等丑闻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全运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1.1 全运会的公平竞赛质疑不断

公平竞赛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品格、是一种价值观,也是运动员平等权利的表现,它无视运动员背后的各种光环,只注重让运动员拥有平等竞赛的权利,并且通过公平竞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力,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通过对第8届~第11届全运会的调查可知(表1),东道主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霸主地位已经持续16年了。实际上,第1次利用东道主优势占据榜首是发生在第6届全运会上,当时广东省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第8届全运会上,上海市利用东道主地位击败了辽宁省,“东道主定律”由此产生。这种谁举办谁冠军的模式,让举办全运会的初衷开始变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公平竞赛的理念早已置之度外,剩下的只有利益、奖金和政绩,完全不顾及群众的感受。

表1 第8届~第11届全运会各省市金牌数量

全运会本应是各地区展示自己竞技实力的舞台,然而各种“讨债”现象,打压竞争对手等不文明现象愈演愈烈。第8届全运会上,上海市代表团协议交流运动员达101人,为获得金牌榜第一奠定了重要基础;第9届全运会上,广东省协议、交流来的运动员获得的金牌占到了代表团金牌总数的1/5;第10届全运会上,江苏省和全国70%的省市进行了运动员交流合作,最终的收获是解放军双计分运动员获得6枚金牌,协议计分运动员获得3枚金牌,交流运动员获得11枚金牌。第11届运会上,山东依靠各种“途径”获得63枚金牌,相比之前足足多了21枚,这种名为引进人才实为争夺奥运金牌、突出政绩的做法,使全运会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全运会不再是一场公平展示运动健儿体育风采的盛宴,而是一场“尔虞我诈”的利益纠纷。同时,为了削弱对手的竞争力,东道主在住宿的安排上、特权的享受上等都有所倾斜,给全运会公平竞赛带来了重重的阻力。近年来随着政治因素、商业因素、利益因素的介入,各种退赛、罢赛、打架、假球、黑哨、更改运动员年龄、买卖运动员、兴奋剂事件等不良现象也层出不穷,这让观众们感觉到自己看的不是比赛,而是一场结局已经注定的演出。这种明争暗斗的做法越来越脱离全运会的本质,全运会的公平比赛质疑不断,公信力逐渐下降。

1.2 全运会成为专业老将的主场,培养新人的目标逊色

为了能在第12届全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各地区想尽一切办法纷纷遣老将出马,第12届全运会参加3次以上老将就有18名(表2)。他们的复出无疑给各自的代表队增加了胜算,稳固了自身的领导地位,激励了本队运动员的斗志,但是剥夺了年轻队员和业余选手的参赛机会。甚至有些代表团不顾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只要有可能冲击奖牌的老将就全部拉回来参加,保证各种的承诺,不计后果。杨威就因与湖北省体育局没能谈成奖金问题,没参加第11届全运会;苗立杰也由于奖金没得到落实,不愿意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运会;30岁的郑洁迫于省队的压力为全运会而牺牲了温网热身赛,由于来回奔波欧亚大陆影响了状态,结果全运单打因伤退赛;2011年退役的羽毛球运动员鲍春来已经全面进军娱乐圈,但是2015年也出现在全运会的赛场上;38岁的篮球名将巴特尔加盟辽宁队参赛,据媒体报道费用几百万。卢元镇教授对此评价说:“这种高级别的体育赛事,看到的是一些即将结束职业生涯、本应该退出舞台的选手,组织这样的大型运动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年轻选手却得不到锻炼,这就是体育资源的浪费。”不可否认老将的经验与稳重的确可以给比赛带来胜算。但是,老将当道,势必将减少新人锻炼的机会,造成后备人才不足,青黄不接。年轻的专业运动员得不到展示自己的机会,人民群众要想登上全运会的舞台更是难上加难,这对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全运会应该突出年轻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与动员的地位,尽快完成新老交替工作,把舞台交给新生代,让老将光荣退出历史舞台,这样既保全了他们的英名不受损害,又给新的年轻运动员锻炼的机会。

表2 参加第12届全运会老将名单

1.3 全运会成为地方政府成绩争夺场,检验群众体育目标失色

全运会是继奥运会之后我国最大的体育赛事,是为奥运会输送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为此国家体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也把全运会上各地区代表队金牌数量作为当地体育部门政绩考核主要指标之一,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绩利益驱动力下,官员为了自己的仕途,为了突出政绩,不择方式、不计成本投资全运会奖牌,使全运会成为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奖牌博弈的场地。但是,相对于西部的一些省份再怎么投入也比不过东部的体育强省,而且对于这些省份投入了就希望能有所产出,如果在全运会上颗粒无收,还要安置一些退役的运动员,这无疑是一大笔开销。因此,某地方体育局局长说:在准备全运会期间,有些项目该撤的撤,集中物力财力打造优势特色项目,让每一笔钱都花在关键处。由于国家对地方体育局政绩考核的标准是在全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数,而对于群众的身体健康则较少关注,虽说上至国家体育总局下至地方体育局都宣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要同步发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竞技体育的投入力度要远远大于群众体育。因为竞技体育比群众体育更容易出成绩,更能有效地反映他们的业绩。北方某体育局的局长表示:从地方上来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缓慢,没有领导会被问责,但如果一个省份在全运会上表现逊色,有关部门领导就有可能被点名批评。在这样的压力下各省之间不争相在全运会争夺金牌是不可能的。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虽然越来越丰富,但是生活压力却在逐渐增大,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加上公共体育服务不健全、医疗保健制度不完善、饮食不安全等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在观念上受“全运至上”因素的影响、受政绩评价机制的制约、受利益因素的驱使,全运会逐渐成为地方体育成绩争夺场,对群众的身体健康关注度在日益减少。如果按照奖牌前3名平均8 000万元人民币的水平,按照奖牌比例计算,短短的13天内,37个代表团就将发出近10亿元人民币的奖金。如此发展下去,将来不知道如何举办全运会。

综上所述,全运会在人们的心中正在失去公信力,竞技层面的吸引力渐渐消失,随之出现在人们面前更多的是假摔、黑哨、兴奋剂、消极比赛以及各种各样的怪象而已。全运会最初的目的正在变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公平比赛的原则正在被利益、政绩、奖金所取代。全运会变成了“钱运会”“权运会”。作为前苏联的体育产物,我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举国体制进行到底,如今呼吁全运会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有的甚至喊出要取消全运会,由此看来全运会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更是迫在眉睫。

2 全运会改革的思路

2.1 全运会改革的方向

2.1.1 重树全运会目标,让全运会成为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举措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作用和功能,特别是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高度深刻阐述了体育事业的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布局和方针政策,这更加指明了全运会改革目标。我们进行全运会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在于全运会惠及全民体育发展,检验全民健身成果,让其成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水平的平台。因此,全运会要摒弃“金牌至上”理念,放弃“不竞争金牌不是体育赛事”思维模式,走出“精英体育单条路子”的惯性,真正成为惠及全民大众的体育盛会。我们积极探索全运会改革,大胆创新,全运会改革是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主张取消全运会,全运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全国性体育大赛,经过5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庞大无形资源的体育盛会。通过改革重新树立全运会目标,使全运会成为全民体育健康水平的检验大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努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目标和战略举措,如何实现同步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运会是同步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根本路径之一,如果把全运会办成奥运会、世界杯甚至单项联赛一样赛制,它就失去意义和价值。

2.1.2 坚持全运会的全民性原则,让全运会惠及大众体育参与需求 第10届全运会主题是: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第11届全运会的主题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第12届全运会的主题是:全民健身,共享全运。从最近3届全运会的主题来看,人民群众在全运会上的地位得到了重视,但是这些主题没有接地气,从参赛主体、参赛规则、参赛形式、主办方式与“全民全运”的主题相差甚远。全运会仍然挣扎在精英体育和政绩体育泥潭中,甚至还没有走出高昂成本代价。济南全运会投入2 000亿元人民币资金不亚于奥运会投资。沈阳全运会虽然投资下降趋势,但举债举办全运会更加难以预测后期效应。北京奥运会以后,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全运会价值和存在意义,但是在这2届全运会上由于某些地方体育局仍然奉行“金牌至上”的观念,沉迷于金牌的追求,使得全运会的全民性核心价值和“金牌至上”成绩价值观取向成为博弈的主题。因此,每届全运会开幕之后,各种争议不断。著名社会学家、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郑也夫和浙江省体育局原局长陈培德也都在山东全运会上提出“取消全运会”的意见,业内人士也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取消全运会的必要性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这表明中国在经历经济转型之后全运会的改革并没有进行到底,而且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需要。全运会从1959年开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要想在短期内取消全运会是不现实的。因此,全运会赛制的改革、职能的转变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最近3届全运会在核心价值取向的改革迈出了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当代凸显民生问题时代背景中,全运会改革任务依然艰巨。

2.1.3 坚持节俭办会原则,从简办理全运会 2013年8月31日,第12届全运会在沈阳市拉开帷幕,习近平总书记对本届全运会作了重要批示:提倡简朴,厉行节约,不能过度追求奢华,要对全运会各项活动进行改造改革,开闭幕式不放烟火,不搞大型文艺演出,团体操表演要降低规模,要把本次全运会办成一个开创性的运动会、节约型的运动会。节俭办会是当今社会的价值诉求,是人民群众的呼声,更是全运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运会的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归根结底就是人民群众的钱。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全运会的举办应该是为每位民众提供展示自己竞技能力的舞台,应该是以增强人民体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目标的。但是由于政绩因素、利益纠纷、商业因素的涉足,使这场本属于人民群众的舞台让给了少数人,人们不但没有享受到全运会发展带来的优惠,反而带来了各种不满与气愤。地方政府为了突出自身政绩,在举办全运会过程中,不计成本的大肆修建豪华场馆、标准型场地,而在比赛结束后由于场馆维修费用过高,常年搁置,不对人民群众开放,造成资源浪费,使全运会脱离了人民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由此可见,国家对资源合理利用、节俭办会理念的重视程度。从下届全运会开始严格控制场馆建设,该充分应用主办城市所在大学场馆和周边城市场馆,不能再重复建设大型场馆,更不能裁掉仍有使用价值的场馆再造新场馆。通过赛制改革进一步实现节俭办全运会目标。如果赛制不改革,节俭办全运会上很难有根本性突破。

2.2 全运会改革的突破口

2.2.1 以赛制改革为重点,重点突破全运会改革 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加大全国性体育赛事改革力度最大,停办了全国体育大会,取消了中国水上运动会、全国山地运动会、全国航空运动会和全国红色运动会等4个运动会。但是,目前全国性体育赛事仍然很多,全国性综合体育赛事、全国性行业体育赛事举办过于频繁,重复举办。有些赛事缺乏有效的运行管理,而且每届运动会都耗资巨大,加重了举办方的财政负担。不仅如此,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收入不高,市场开发无法满足体育赛事支出的需要,从而举办城市举债承办;动用社会上过多的人力参与赛事组织工作,包括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开闭幕式人员等造成社会负担;大量体育场馆设施赛后出现闲置,增加了赛事组织者和举办城市的重复投资等弊端,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还阻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该把整合赛制为改革突破口,以赛制改革为重点,突出全运会的国家级赛事地位,提升全运会层次和水平;其次,保留和发展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赛事,重点放在落实党的有关各民族共同发展体育事业的政策,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和传承工作,使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再次,其他体育赛事全部下放各省市自行举办,除全运会再不举办全国性赛事,特别是加大小城镇和社区体育赛事的举办和发展,投入一部分资金扶持小城镇和社区体育赛事的培育和发展,从而体育赛事真正贴近普通百姓,让普通百姓参与体育比赛常规化,其成为体育比赛主体;最后,改革赛制的分配,在设立青少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应设立专业组和非专业组,每个组别都分别设有奖牌,大力扩大非专业人员参与积极性,创造其展示体育成就空间和机会,从而让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全运会惠及到更多的民众,让全运会真正回归社会,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全运会带来的优惠,提高群众的体育参与度,加快体育知识的普及,增强人民的体质。通过赛制整合,突出全运会国家级赛事地位,下放其他赛事举办权,可以集中财力举办国家级赛事,提高体育赛事的举办效率,同时为社会组织投资体育提供了可能性。这样既可以减缓国家的财政压力,又可以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投资体育的积极性,为群众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而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通过赛制的整合,既可以突出全运会的国家级赛制核心地位,又可以树立中国的国际形象,这样不仅可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更多的关注,监督全运会的竞赛机制,也便于国家对全运会的集中管理,消除各种不公平现象,进而让全运会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公平的、透明的体育盛会。而对于其他的赛制规则下放到基层进行发展。例如,把其他体育赛事的承办权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甚至小城镇、城市社区等,发挥社会组织举办体育赛事的主观能动性,让各县市区自己办体育赛事,让社区办自己的民间体育赛事,弱化绩效的评价机制,鼓励社会组织投资体育基层赛事,扩大体育赛事参与率,发挥社会影响力和带动力。而政府则从宏观上把握体育赛事的走向、以及赛事的公平竞争,保证竞赛的透明度、可信度。但是对于赛事的管理以及运营方面政府不过多参与,而是把主动权交给社会组织、交给市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经营方式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这样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又可以为社会组织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发展空间,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激发体育社团投身体育的积极性,进而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2.2.2 以公平竞赛为核心,整体推进“全运会”改革 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充分肯定了第12届全运会反兴奋剂取得的成就,兴奋剂“零发生”是这届全运会最大亮点,也是自1993年第7届全运会实施兴奋剂检查以来全运会反兴奋剂工作最好的成就。但是,维护全运会竞赛公平和公正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北京女子橄榄球队罢赛表演仍然记忆犹新。

公平竞赛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品格、是一种价值观,也是运动员平等权利的体现。然而,第8届全运会到第11届全运会,东道主利用自身的优势保持霸主地位已经持续16年了。第一次利用东道主优势占据榜首是发生在第6届全运会上,当时广东队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第8届全运会上,上海队利用东道主地位击败了辽宁队,“东道主定律”由此产生。这种“谁举办谁冠军”已经成为一个成功模式或者定律,让举办全运会的初衷开始变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公平竞赛的理念早已置之度外,剩下的只有利益、奖金和政绩,官员和运动员各取所需,完全不顾及群众的感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公平、公开、正义是体育发展的生命力,更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严格把控全运会公平竞赛原则也迫在眉睫。公平竞赛不仅是一种比赛方式,更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体现,全运会上由于各种利益因素、成绩和政绩因素的参与,使得兴奋剂滥用、裁判判罚不公、假球、观众故意干扰运动员比赛等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完全违背了体育比赛的公平竞争原则,给全运会健康有序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把握公平竞赛原则,净化全运会发展环境,给每一个运动员平等竞争的机会。首先,要调整和整合全运会的奖励制度。刘鹏局长明确指出,探索新的激励办法,改变过分强调名次和奖牌的思路,建立有效鼓励参与的激励办法。目前,我国的全运会奖牌奖励金额数目巨大,这虽然提高了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积极性,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不公平竞赛埋下了隐患,导致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采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甚至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存在社会负面效应的风险。其次,加大体育竞赛法规建设。我们要把体育竞赛法律法规的体系框架建立起来,把涉及到体育竞赛的各方面都约束起来,特别是公平竞赛原则,要作为体育法规里面的重点内容来建设,把全运会出现的不良赛风从源头上,以法律手段进行整治和清理,还原全运会净土,使全运会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同时,加强对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约束力,对任何比赛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严禁采用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比赛的胜利,并且要严格加强对比赛中出现的大案件进行重点查处,加大处置力度;从此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杜绝虚假新闻、吹捧性新闻,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力度,逐步健全我国体育竞赛的法律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赛纪赛风。最后,有效把握各地区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标准,要想让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公平竞争,就应该减少政治因素的参与,让全运会远离政绩、远离利益,现在各省市都想借助全运会的平台来提升自身的业绩,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竞争实力悬殊,为了赢得比赛各种不良赛风也都应运而生。因此,要想净化全运会的发展环境,从各级地方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重新审视政府官员的体育绩效考核标准,让全运会远离政绩博弈,尽早还给全运会一个良好的竞赛环境。

2.2.3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改革参与主体多元化,促进全运会与奥运会协同发展 我们认为全运会改革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扩大全运会参与方式、参与主体多元化改革,实现全运会和奥运会协同发展。全运会是奥运战略实施的基础,是人才选拨机制,没有充足后备人才储备奥运战略无法保证可持续,协同发展全运会和奥运会是我国体育发展长期任务。第一,转变参与方式,全运会逐步开放和推行参赛方式的多元化。全运会的参赛主体不单单代表某地区或单位,只要运动员达到全运会的参赛资格,不论是业余体校、高等学校、俱乐部、企事业单位等都可以参加比赛,并且政府应该特别鼓励个体和社会组织独立参加比赛,弱化绩效对政府的考核,对于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或者社会组织代表,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但是奖励的金额不应超过“奥运会”的标准或者严禁超高标准发放奖金。第二,转变参与主体,全运会逐步发展成为新人和年轻人的主场。体育行政部门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力量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代表参加比赛的,通过赛前鼓励和赛后奖励的优惠政策对其进行补贴,提高社会组织投资体育的积极性,让参加全运会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弱化绩效在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中的地位,改革全运会的奖励办法,既可以让一些老将光荣退役,又可以让新人拥有更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保证奥运会拥有充足的、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捍卫我国“奥运强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3 全运会改革的举措

2.3.1 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转变职能力度,大胆探索社会组织承办全运会实践 我国历届全运会的举办都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承办。这是因为全运会涉及到很多问题,仅靠赛事组委会这一临时组织来解决是不现实的,况且全运会关乎到举办城市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政府为了举办一届全运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只依靠社会组织是很难进行成本回收的。事实上,全运会的组织和管理牵涉到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哪个社会组织有能力可以举办如此大型的运动会。因此,多年来政府一直控制着全运会的筹办、运行、管理以及收益。但是,目前政府独揽一切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全运会的发展需要了,这种体制也不可能长期维持。因为,过去我们发展竞技体育是为了实现综合国力和民族自豪感,而现在主要是为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的综合效益,带动体育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全运会目标也在变迁的背景下,必然要求旧有的全运会体制做出改革和变革。显然,政府主导全运会的模式十分狭窄,它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体育领域的步伐,使社会体育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调配利用。在2013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刘鹏局长指出,我们紧紧围绕构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增强社会活力,加快推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在强化政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基础上,由直接管理向注重引导、注重激发各方面作用转变,创新思维,推广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发挥社会单位、社会组织、体育社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江苏省常州市体育局局长朱海山表示,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健身的热情空前高涨,健身需求迅速增长,但体育行政部门力量相对薄弱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尤其要充分发挥体育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体育社会组织的作用,让他们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角。其实,通过引入社会资金不但可以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还可以优化全运会的资源配置和运行管理效率,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体育部门的职能,让政府包办全运会的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把机会留给社会组织承办,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全运会资源配置模式。其目的就是希望政府在把握宏观资源配置的前提下,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全运会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随着全运会办赛目标的变迁,全运会不仅是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多的是突出其综合效益,让全运会既能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又能惠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然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要想使每位公民都享受到全运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只依靠政府是不行的,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引入社会资金到体育赛事的举办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和投资公共体育的成本。首先,推行“3+2”发展模式,即每个乡镇(街道)必须成立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并至少成立2个以上的单项体育协会,简化协会注册程序,并且对于注册的协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对社会组织进行等级评估管理。通过设计社会组织等级标准,每年对其进行评估,并且根据等级的不同分别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来调动各类体育组织完善制度、规范发展的积极性;最后,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对于那些积极承办各种体育比赛或代表本省、本市参加比赛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或者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激发他们投身体育赛事的积极主动性,扩大社会资源承办体育赛事机会和空间,使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更大空间上得到提升和进步,从而不断满足社会广大民众体育发展需求。

2.3.2 整合全运会奖牌资源,同等突出金牌、银牌、铜牌的重要性,发挥奖牌整体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竞技体育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奥运金牌争夺越来越残酷,在“唯金牌论”观念的影响下,造成一大批具有夺取银牌实力的运动健将含恨退役。其实,通过对奥运会取得前3名的选手分析来看,他们的实力相差并不大,换句话说,他们获得奥运冠军的概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全运会上不仅重视金牌效应,还要重视银牌、铜牌价值,发挥其整体效应。首先,继续以奥运会金牌带动全运会水平提升。在奥运会上运动员的金牌成绩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让运动员在赛场上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奥运拼搏精神,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同时,我们可以将游泳、自行车、田径、射击等奥运项目的银牌以0.5枚、铜牌以0.2枚金牌加到全运会参赛代表团总成绩中;其次,将世锦赛上游泳、田径等项目的金牌计入全运会参赛代表团总分中。世锦赛是仅次于世界杯和奥运会的第三大国际体育赛事,是国际田联主办的最大规模的单项赛事。田径号称“运动之母”,是所有体育项目的运动基础,世锦赛上田径比赛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然而,游泳、田径是中国的弱项,北京奥运会田径设项47个,进入前8名的中国队员仅7人,夺取2枚铜牌,中国选手没有达到参赛标准的有12项。中国队的游泳水平相对来说更突出一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1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进入前8名的项次有13个,但是中国队的游泳、田径水平和世界强国还是有差距的。我们高度重视游泳、田径等项目发展,采取果断举措激发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特别是使我国田径、游泳项目的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可以将世锦赛上取得奖牌的项目按照一定的权重折合成金牌数再加入到全运会参赛代表队总分中。这样,奥运会和世锦赛金牌、银牌、铜牌在全运会上发挥整体联动效应,使全运会项目在更广泛范围、更多元化的基点上普及和提高,并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积极效果。

2.3.3 科学规划建设全运会场馆,创新运营机制,开发场馆的后期效应 为了能够举办一场好的全运会,突出政绩,各级地方官员加大对赛事场馆设施的投入。第8届全运会时上海新建、改造场馆共38个,总造价约56亿元人民币;第9届全运会时仅奥林匹克体育场建造就达13亿元人民币;第10届全运会设施总开支约12亿美元,新建场馆22个,其中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造价就高达23亿元人民币。由于场馆高规格建造、赛后维护费用过高,所以比赛结束后场馆被搁置,不向群众开放,由于建成豪华性、标志性场馆既,所以这样场馆即使是对外开放,也存在使用率非常低。从而使得全运会的举办脱离了群众,群众享受不到全运会带来的好处。因此,在全运会改革的浪潮中,场馆的经营无疑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场馆的生存与否与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密切相关,离开了人们的体育消费,场馆的经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思路,大胆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借助市场的人才、资金、运行办法,以开放和服务促进开发,以开发丰富开放和服务,促进体育场馆经营的良性循环。首先,严格把控全运会规划建设,严禁高标准、超豪华场馆建设,把场馆建设和开发与全民健身路径健身同步规划、同步健身,发挥同步效应;其次,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联合政府财政部门建立相关制度,共同推动地方实施全运会场馆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为人们进行体育消费提供平台。与此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宣传画等各种新闻媒介,向人们宣传健康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进行体育健身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更是一种投资,只有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观念意识,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体育消费的积极性,进而维持场馆的正常运营,达到“双赢”的效果;再次,在保证大型体育场馆公益属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依托作用和聚集效应,把大型体育场馆打造为功能多元化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产业集群,让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随着大型场馆的多元化而得到满足,进而化解社会供需矛盾;最后,整合体育场馆资源,实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全运会场馆较为分散,政府在管理的过程中比较繁琐,不利于这些场馆良性发展。因此,政府可以将这些场馆委托给某些社会组织,让他们进行集中经营管理,并且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激发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场馆管理的积极性,发挥社会组织的主导作用,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走向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如此,在国土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资源,不但可以让全运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惠及到每位公民,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为全运会的顺利改革提供现实发展。

3 结 语

全运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承载了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使命。然而,我国已经是名符其实的体育大国,但我们离体育强国的目标还很远,全运会作为全国人民的运动会,其历史责任任重而道远。因此,全运会改革迫在眉睫,2015年改革内涵的最大变化,是加上了“供给侧”的前置定语,显然这意味着未来改革重点要放在供给端上,怎么解决体育市场公共服务能力“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产品投入扩大有效供给,尤其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中坚力量,形成政府牵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全民互动的改革模式。通过对全运会进行全新的改革与发展,升华全运会精神,突出全运会的全民健身价值取向,让全运会真正成为人们群众满意的体育盛会,实现全运会在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中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陈萌.全运会之怪象:孙福明“输”比赛蹦床内定金牌[EB/OL].[2013-09-04].搜狐体育网.

[2] 马国馨.节约型社会与大型体育赛事[J].城市建筑,2006(3):7-11.

[3] 体育局暗战:13天血拼10亿(二)[EB/ OL].[2013-09-13]网易体育.

[4] 19岁拳击手服禁药只为转正成败维系在全运会上[N].中国青年报,2013-09-13.

[5] 刘鹏局长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讲话摘编[N].总局政府站,2013-12-25.

[6]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并接受奥林匹克金质勋章[EB/OL].[2013-11-19].新华网.

[7] 陈萌.无怪象,不全运[EB/OL].[2013-09-04]搜狐体育.

[8] 岳文言.全运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学刊,2011,18(3):33-33

[9] 新浪网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5]新浪体育网.

[10] 刘晓华.李万才在十二运大连赛区组委会扩大会议上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承办一届创新节俭的全运会[N].大连日报,2013-02-02.

[11] 朱海山.让体育社会组织成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角[EB/OL].[2013-12-24]总局政府网站.

[12] 董官清.全运会转型背景下政府角色的重新定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 (3):35.

[13] 王文秀.全运会赛制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8):18.

[14] 中国体育报.满足大众需要“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思考[EB/OL].[2016-01-08].总局政府网站.

作者简介:郑霞(1966~),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研究(12BTY015);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71SS141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3.002

中图分类号:G8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005-06

猜你喜欢
改革与发展全运会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
技术创新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试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论如何推动中专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试谈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