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伟 许方舟
摘 要:四川省晏阳初研究会(以下简称晏研会),是经四川省民政厅批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的省一级学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质的民间组织机构,于1980年8月18日在成都成立。现有市二级学会3个,个体会员400余人,下设秘书处、办公室、各专业委员会等机构。晏研会致力于传承晏阳初平民教育伟业,大力宣传晏阳初精神,不断探索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实践,彰显时代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晏研会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晏阳初的文献,举办实验学校,开展教育和科研咨询,为四川农村教育发展、地方公共文化繁荣、民众身心健康等服务。为了解晏研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本刊对晏研会副会长王小丁教授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王教授指出,晏阳初及其所领导的平民教育事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晏阳初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对于解决今天中国农村的问题仍具很高的借鉴价值;晏研会为地方上的教育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并且在海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习总书记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智库”“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智库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晏研会也要探索多种途径来发挥智库的作用。
关键词:晏阳初;晏阳初研究会;平民教育;智库型学会
一、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国际影响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王副会长,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晏阳初先生的个人事迹。
王小丁:晏阳初先生(1890-1990年)走过了百年的辉煌人生历程,从四川巴中迈出了人生最具选择性的一步,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得他对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在保宁西学堂学习、香港求学、美国耶鲁大学刻苦攻读的经历使他在中西文化的熏陶和比较中逐渐成长。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与基督教的博爱情怀在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么告别耶鲁大学、远赴欧洲战场,以及在法国与华工的相处则激发了晏阳初一生从事平民教育事业的决心和理想。晏阳初的一生和中国与世界的平民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走出象牙塔,跨进篱笆墙。晏阳初带领数百名学者奔赴农村,进行科学调查,不断实验和探索,谱写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篇章。他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新型教育模式——“定县实验”。晏阳初和他的平民教育团队发现农村和农民中存在“愚、贫、弱、私”四大弊病。因此,他们以扫盲教育为中心,开发了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手段,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方式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与团结力,造就一代“世界新民”。1940年,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建立证明了晏阳初平民教育实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平民教育的实验区不断在全国扩展,衡山试验区、新都试验区、华西实验区等续写了造福民族的伟大创举。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成为专门为农村培养从事实际建设人才的高等学府,这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56年,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的创办象征着中国平民教育走向世界。它成为全球乡村改造工作的中心,为亚、非、拉美三大洲40多个国家培训了一大批乡村建设工作者。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晏阳初协助推进“基本教育计划”,彰显了中国推进平民教育的世界价值。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组建了“新实验中心”,向世界推广中国经验。
晏阳初及其所领导的平民教育事业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二、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当代意义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实践对于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示?
王小丁:第一,晏阳初长达70年的平民教育实践很好地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到民间去,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之路,脚踏实地探索并研究农村和农民问题,才能不负重托、不辱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期呼唤更多晏阳初式的知识分子。
第二,平民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追求公平的教育,即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践就是一项伟大的教育公益事业。追求教育公益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信念,要有“悲天悯人”之情怀,而且做教育公益是需要智慧的。教育公益就是教育信念和教育智慧的整合,晏阳初就是整合二者的典范。
第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实验构建了一种农村大教育模式,对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高的借鉴价值。晏阳初分析当时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等问题在今天依然存在;坚持本土,扫除文盲,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运用适当、简单、经济的方法,科学种田,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模式仍然是今天中国农村教育需要坚持和学习的。
三、晏研会推动地方教育发展的实践
《世界教育信息》:晏研会在促进地方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王小丁:晏研会成立1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建设实践的宣传与普及,并为四川的区域教育做了许多工作。
晏研会和全省35所中小学合作,将这些学校命名为晏阳初实验学校,成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实验基地,实践晏阳初的理论,让晏阳初的思想发扬光大,对宣传和普及晏阳初的思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结合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如进行一年一度的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讨会和学术年会,聚焦四川的教育问题进行研讨。涉及的主题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践行晏阳初的思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中国教育梦”等,现已出版了6部关于晏阳初研究的学术专著,完成了5份研究报告,即将出版《晏阳初年谱长编》,这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引起了较大反响。
借鉴晏阳初的思想,解决四川教育的实际问题。2012-2014年,晏研会先后组织团队到四川巴中南江县,开办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班,为该县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排忧解难。晏研会还组织团队到都江堰晏阳初工程学校、重庆晏阳初中学、巴中恩阳实验学校、雅安荥经中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考察,以平民教育理念为引领,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2013年11月,在成都举办“阳初讲堂”,旨在弘扬晏阳初思想,传承中国文化,受到了社区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好评;2014年5月,晏研会和《中国教育手机报》在四川师范大学举办了主题为“未来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研讨会;2015年1月,晏研会和巴中市人民政府合作,主办新农村建设论坛,借鉴华西试验区和定县实验经验,为巴中美丽新村建设出谋划策。
四、晏研会积极加强海外合作
《世界教育信息》:请您谈一谈晏研会在海外的影响。
王小丁:2010年9月25日,由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世界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诞辰120周年暨平民教育研讨会”在成都锦江宾馆隆重举行,来自菲律宾、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加拿大、西班牙、新西兰、韩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17个国家的60余位嘉宾和8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隆重纪念晏阳初先生诞辰120周年。晏研会参与了这次大会的策划和联络工作,搭建了海内外深化晏阳初研究的桥梁。
晏阳初教育思想实验基地光亚学校兴办的西部乡村教师培训学院,借助海外的英语教育力量,精心组织,在连续10年免费培训乡村中学教师的基础上,2014年度又为全省免费培训了93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这一举措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15年5月19日,光亚学校零岁亲子教育中心正式成立,国内外的幼儿教育专家学者将为中心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授课。
晏研会在晏阳初思想研究中,将集中国内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晏阳初史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和美国耶鲁大学、菲律宾等国的教育机构交流学术研究成果,联合攻关。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正在筹划之中。
五、晏研会力争打造智库型学会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发挥晏研会的智库作用?
王小丁:我认为晏研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智库的作用。
第一,要对四川各类教育发挥影响力,组织致力于晏阳初思想研究的学者,组成攻关团队,开展国家、省部级项目的申报,承担省内的相关项目和晏研会自主选题的项目研究,对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文化发展战略、教育政策等建言献策。
第二,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和年会,坚持定期举办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新农村建设等论坛。和国内高校、学术研究机构联合组织晏阳初思想专题讨论会,尽最大努力组织晏阳初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要形成会议报告和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公开发表,借鉴这些成果解决四川区域教育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和社会舆论。
第三,吸引晏阳初思想研究的各路精英,特别是要把那些关注晏阳初以及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的研究者们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学习精神好、研究气氛浓、创新意识强、理论成果新的团体。晏研会将联络一些敬仰晏阳初的企业家进入到团队中,这对于凝聚晏阳初研究的力量、整合晏阳初研究的资源、构建晏阳初研究的大格局、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晏阳初研究会形成强有力的“智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要加强与国内同类研究会之间的协同,主动联系研究陶行知、卢作孚、梁漱溟等思想的专家学者一起推动智库的建设。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创新组织研究的机制,实现横向联合、资源互补,形成协同创新平台,集聚各学科的研究资源,推出重大原创性成果。晏研会代表着国内晏阳初研究的较高水平,在晏阳初研究智库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课题、调研、论坛、会议等多种形式,推动晏研会成为晏阳初研究领军人才的孵化平台。
第五,晏研会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研究中,立足田野,立足民间,在“四川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灾后重建与儿童学习补偿”“灾后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人口流动过程中的妇女教育”“校园防灾与安全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为加强智库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
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期间举行的高级别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该文件旨在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方针,推动所有利益相关方围绕新的全球教育目标采取行动,提出实施、资助和审核“教育2030”议程的全球性、区域性和国家性方法,确保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晏研会作为中外有影响力的智库型学会,将以此为契机,在平民教育领域为“教育2030”的实现略尽绵薄之力。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李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