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丽琴
摘要:当前教学中,“程式化实验”屡见不鲜。这种仅仅为知识目标达成服务,忽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验形式,使得实验本身应有的“三维整体目标”载体功能缺失。本文从分析初中《科学》教学中演示实验的不足之处入手,提出四个方面的实验教学优化建议,以期提高初中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优化;科学实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82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堂科学课,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效果就不尽人意。但是,我们现行的科学教材,作了许多改革,但许多实验,并不能真正吸引学生眼球,起不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有的实验缺乏趣味性,有的实验学生不能亲身体验;有的实验室里却缺少需要的仪器。所以很多实验发挥不了它的作用。
其实,一个好的实验,它不仅能展现科学现象、揭示科学规律,还能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应该怎样优化科学实验,如何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一、用大型实验激发学生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一个成人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缺乏激情,那么他就事倍功半,身心容易疲惫。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激情,同样,他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机体也容易处于睡眠状态。一定的激情可以使人精力旺盛,激化活动,使思想特别清楚、精确,动作机敏、准确,使全身处于兴奋状态。因此,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激情,是我们教师设计教学方法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科学教学中,很多的演示实验可视性差,有些实验即使把它改成学生分组实验,也激不起学生的兴趣。用大型的实验装置,可以使实验可见度大,现象明显,过程壮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上《长度的测量》一课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次测量比赛,测量一件非常神秘的东西,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测量的要求和方法,待会儿能以精确的答案取得最后胜利。”由于笔者上了“神秘”两字,学生对今天要测量的东西特别好奇。然后,在教室里讲完基本的测量方法和要求后,笔者让学生带着各式各样的刻度尺来到了操场。当笔者要求他们分组测量操场的周长、操场的长度、操场的宽度、跑道的宽度、看台台阶的高度等时,他们非常积极。操场上的一事一物,对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这些长度的精确值是多少,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现在让他们亲自去测量,几个小组之间又想比比谁测得准,谁读数精确,因此再也没有什么实验让他们像这次操作那么认真而富有激情了。于是,刻度尺的选择、刻度尺的使用、读数的方法、误差的减小等各个难点、重点都迎刃而解了。
二、用人体实验激发学生探究
一个人在创业的时候常需要探究精神,探究都带有一定的冒险成分。没有冒险就没有创新。“太空飞人”杨利伟如果没有冒险精神,那么他就不可能独自一人到太空中遨游。而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如果没有冒险精神,那么整个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一个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何以创新,何以强大?可现在的学生都是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的,他们缺乏的就是冒险精神。因此,在一些科学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激发或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
譬如,有的实验我们可以直接用师生的身体去做。笔者在上压力压强时,就设计了一个人体实验。让一个人平躺在桌子上,在他身上再放一块大木板,然后由其他人在木板上用重锤敲击。让他既可以感受到压力,又可以理解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積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小的道理。开始笔者想叫学生来做这个实验,可是竟没有一个学生敢去冒险尝试。于是笔者亲自躺在了板上,示范给学生看。而当笔者安然无恙地走下桌子时,刚从尖叫声中回过神来的学生立即躺到了桌子上,要去感受这惊险刺激的实验。而这次实验课给笔者的感受更多的是:我们的学生已经是温室里的花朵了!于是在上电时,笔者又开设了人体静电实验。让学生手碰向电机,站在绝缘板上,演示“怒发冲冠”的效果。由于这些实验是师生亲身体验的,刺激又惊险,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会以最严谨、细致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实验,其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在做这些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精确计算相关的一些数据,使之均在安全系数范围之内;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准备好各种解决的办法,使实验既惊险刺激、又安全有序地进行。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准备。
三、用魔术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魔术是一种深受大家欢迎的文艺活动形式,在观看魔术节目时,人们都会睁大眼睛想看个究竟,总想弄清楚魔术的原理。而实际上,这些魔术也无非是一些懂得科学知识的人,运用自然规律,把一些普通人不知其所以然的自然现象搬上舞台,加上各种音乐、图像背景的渲染,使观众感到神秘而惊奇。而在我们科学课堂上,如果采用一些魔术型的实验进行教学,一定能吸引学生去探索实验的原理。
如,演示“烧不坏的毛巾”魔术实验:笔者先把一块湿毛巾让学生检查,然后学着洗脚场所做火燎的模样,选一个班上最调皮的学生,卷起一只裤脚,高高坐在讲台前,然后把毛巾敷在男生的膝盖上,然后往毛巾上喷上大量的70%酒精,然后,请学生注意笔者要点火了。
笔者打开打火机点火,只见男生膝盖上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时学生的心情紧张。当学生感觉膝盖有点烫的时候,笔者用手取下毛巾,然后用一个碗盖在毛巾上。
提问:“毛巾是否烧坏了?”
学生有的说烧坏了,有的说没有。于是笔者学着刘谦的腔调:“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笔者掀开大碗,取出毛巾,轮流让同学们观察,毛巾竟然“毫发无损”,学生都感到十分纳闷。
这时,笔者趁机要求同学结合本节内容讨论,解释毛巾喷洒了酒精,竟然没有被烧坏的原因。最后笔者根据学生解释,总结归结毛巾不坏的原因:因为酒精燃烧时上面火焰的温度高,下面的温度低。再说酒精内含有30%的水份,这些水份足够使毛巾保持低温,在人体能够承受的温度之内,毛巾是不会烧坏的。这样的实验,学生体验一次火燎的效果,感觉实验好奇,又在好奇中掌握了科学原理。
再如,演示“报纸折筷”魔术实验:将方便筷放在桌沿,使其一小段伸出桌沿外。然后把一张报纸平摊在桌上,盖住筷子。接着用手掌快速向下猛劈筷子。(实验要成功,动作必须要快。)结果不仅报纸没有被筷子挑破,而且筷子已经被断成了两截。这一现象与学生所预料的完全不一致,顿时学生中一片哗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想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其实这个实验借助了大气压,在劈筷子的一瞬间,筷子的另一端会向上翘起,报纸和桌面间的压强很小,而报纸上方的压强却很大,所以产生的力量很大,足以压断一根筷子。
用魔术实验的表演不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充满新鲜、好奇的魔术世界,使实验在吸引学生探索知识方面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科学,喜欢学习科学。
四、用小型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大型实验的演示壮观、可见度大、动人心弦,而小型实验,则以取材方便、废物利用、可人手一件而见长。其中所用到的实验材料无非是一些纸片、针线、胶卷盒、杯子、汤勺、硬币、可乐瓶等一些小东西,这些材料随手可得,随时可做。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原理蕴含在日常生活中,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1. 一个鸡蛋
用生活中常见的鸡蛋来做实验,以证明其中的科学原理。
(1)手捏不破。拿一个鸡蛋,找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再找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来握,使劲握也握不破。然后,教师手拿鸡蛋,在玻璃杯边上轻轻一敲就破。这样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2)熟鸡蛋入瓶。在广口瓶内放入一团点燃的浸过酒精的棉花团,燃烧片刻,然后将一只稍大于瓶口去壳熟鸡蛋放在广口瓶的口上,不一会儿,熟鸡蛋被吸入了瓶中。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内外的压力差的存在。
(3)自由沉浮。让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到悬浮状态,最终沉入瓶底。这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2. 一个杯子
一次性塑料杯用了之后弃之可惜,这时可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笔者经过多次试验,从学生处得到的实验方案还真不少。
(1)接听土电话。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分别在两个塑料杯的底部中央,用针锥打孔,孔不易过大,用一根较长的粗细均匀的棉线把两杯接起来,两端的线头分别固定在两个杯底,线头处可以系上火柴挡住,或者用胶带粘在杯底,两人可以通过它进行对话,看看它的效果如何?(2)筷子提米。因为用玻璃杯如实验没有成功,则会打破杯子,而用塑料杯就不存在這个问题。(3)用两个塑料杯代替滑动轴承,来演示滑动摩擦。因塑料透明且有一定的硬度、可视性强。(4)模拟放大镜。慢慢地往杯子内倒水,将手紧靠在杯的背面,眼睛透过杯看紧靠在杯子上的手变大了。
3. 一支铅笔
铅笔在实验中也有很多妙用。
(1)接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果没有游标卡尺,可把金属丝紧密绕在铅笔上,如绕20圈,用刻度尺测出20圈长度除此圈数就是金属丝的直径。(2)铅笔一端绕上一些小铁丝制成简单密度计,可以比较其它液体与水的密度的大小。(3)用弹簧秤拉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然后把木块放在铅笔上,再拉木块来比较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大小。(4)把铅笔两端削出笔芯,分别用鳄鱼夹夹在铅笔外壳和两端笔芯代替导线,做小灯泡发光实验,证明外壳是绝缘体,笔芯是导体。
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由于实验中所用到的材料都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见过的,因此,他们就有了一种亲切感,也不存在思维障碍,因此能清楚地明白科学概念及其包含着的规律。
总之,实验的优化创新,不仅是符合初中科学课程的要求,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探究的平台。因此,我们要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操作,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徐成会.优化生物实验,提高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5(8月中旬).
[2] 朱 博.基于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案例[M].宁波:宁波大学出版社,2009.
[3] 张 玲.培养和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6月中旬).
[4] 徐银忦.浅谈课堂演示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5(6月中旬).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六中学 3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