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银权
要学好物理,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很关键,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部分教师认为物理教学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定律就可以了,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那是数学科的事情。更有人认为,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再复杂的运算,计算机也可以快速完成。因此出现了一个教学误区:课堂教学中,只要遇到计算都不仔细讲解其步骤,一步就得出结果忽略了计算能力的训练,这是学习物理学科的一大障碍。笔者20余年的物理教学认为,要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因为:
一、物理的学习需要计算
自然学科中,无论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计算,就初中物理而言,现行教材共两册,主要介绍了力学、光学、热学和电学的初步知识,各部分都包含较多的计算公式及技巧。如果不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就无法进入其学习状态,更谈不上熟记公式,掌握学习技巧。例如,第一“浮力产生的原因”一节中,假如连液体内部压强都计算不出来,则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无法算出,又怎能找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呢?又如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1)求冰块的体积。(2)若冰块
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融化成水,求水的质量,这就需要对单位的换算要熟练。除此之外,在公式的代换运算、单位运算中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计算。
二、计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向上多方面能力
义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面素质,物理学的许多问题需要列方程或方程组来解,在招聘等量关系,解题思路及解题技巧等方面都涉及运算,具备了熟练的计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向上分析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质量为2kg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吸收了9.66×103J的热量,则水的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如果质量也为2kg的沙石在太阳的照射下,也吸收9.66×103J的热量,则沙石的温度会升高多少度呢?已知C石=0.92×103J/(kg·C0),学生通过这些复杂的计算训练,就会有助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又如,下图R1=20Ω,R2=40Ω(1)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是0.6A,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请求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壓各多少?(2)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A2的示数是0.2A,求小灯泡的电阻和实际功率?(3)小灯
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平时的计算基本功,也是无法解答不出来的。
三、为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历年的中考选拔考试中,计算能力的考察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就九年级贵阳市升学考试看,第一卷中计算作答的就占28%,第二卷中占56%,而且不光分值大,计算难度也大,就最后一题而言,通过分析,综合题意列方程
V2/R1=4
(V/(R1+R2))2.R1=0.16
列方程并不难,但解方程可就难了,因它属二元二次方程组,而且只由两个方程构成。所以要接受人才的选拔,没有过硬的计算功底是不行的。
跨入高一级学校,物理科的内容都是定量认识,如力学中“抛体运动”的有关计算,光学中“相对折射”的有关计算,涉及的量更多,更复杂,计算更频繁,解题技巧更高,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计算的练习,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除抓住概念、规律的核心内容教学外,对有关题目的讲解,计算步骤不容忽视,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题意,寻找解题途径,并规范其解题格式,从而使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养成敢于面对困难,独立思考,刻苦学习的好习惯。通过众多的计算练习,达到培养其计算能力的目的,更好地学习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