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说过,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这个说法是本刊IT伙伴在交流时对我要重点强调的新渠道生存法则。
在今天,达尔文“物竞天择”核心理论往往被解读为“长江后浪推前浪”。然而,谁会永远成为那个汹涌向前不被海水吞没的后浪?谁是时代弄潮儿?
在IT翻滚的怒涛中,胜者是擎着互联网大灯的“云”商,还是坚守一隅在暗流中独行的一支IT老兵?—本期《新渠道》专题报道,旨在揭示时代演变下新竞争环境企业变革的深层意义,实录中国IT渠道群体生存现状。
自2012年开始,肇始于信息及网络安全,中国迎来了进入国产化的新时代。广阔的央企市场完全将安全代理商从外商局中“解构”。
随之,在所谓的“万众创新 大众创业”的呼声下,IT从前端市场转向后端并似乎逐渐走向沉寂。他们经历由“某种新的泡沫式”的经济能量所带来的巨大冲击。这股冲击将中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IT产业链几近打乱并快速重构。
因时代而生的种种演变,没人能预言或断言,这些新事物新趋势新潮流冲击而生的变革孰优孰劣。
但IT无论如何变化,厂商永远是渠道伙伴的方向标。这除了有厂商主导先进技术因素外,根源在于中国传统IT渠道群体发展有其共性。他们成型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甚至管理模式兼容并蓄了上游合作方的特点,有“多元文化融合”的深刻烙印。
这可从领头人自成一格的行事作风中得到佐证。在此次专题约访上海东吉总经理孙毅前,我们在一次厂商会议上有过一次交流。这位老IT人直爽知无不言的个性,令我熟悉而感到亲切。在与这个群体打交道的十多年经历里,我常常能从传统IT渠道商身上找到这种个性的影子,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微笑。
近五年来,这个群体的鲜明个性似乎慢慢模糊了。在互联网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一系列的新技术洪流中,我们彼此在迷失中。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消隐并且一直与落后的传统在搏斗,于新生态链中找根基。他们充满矛盾却又趋势向前。一切成功变革者从来都不是“石破惊天”的外来物,破茧而出永远带着固有的物种基因。
当我通过微信与孙毅重新取得联系并确定在上海去采访他。虽然约访计划一直随着外因不断变化甚至几近失约,但最后我们都没有放弃。
细谈中我发现,眼前这位在软件代理圈打拼了十多年的老IT人,出于环保考虑,出行不开车。他不会开车并坚持租车出行。
孙毅说,他其实不喜欢用微信,还对所有最新潮的互联网而生的新玩意,有本能的排斥。“您不觉得微信很方便吗?比如我从北京到上海,这其间我们多次并改变时间地点,相当及时;比如您也用易到用车等等工具,这些APP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所以您还是不排斥这些现代工具所带来的便捷性。”我笑着说。
他点点头说:“虽然从情感沟通来看,APP方式很没有人情味,但我们并不顽固到拒绝新事物;这就如同做企业,我们的思想观念随时要保持与时代同步,有保留地进行变革,将新的思维理念纳入到企业管理中,这其实是我们转变为新渠道所要经历的必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