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坚
“严”“实”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的品格。单从“做人要实”而言,革命导师马克思就为我们做出了光辉榜样。
马克思无限忠诚于人民,对党内外徒有其表之流,他坚定地展开彻底的批判。马克思锋芒毕露的批判姿态,使人们觉得他是个会“随时准备进入冲突之中”的“雷神”,但他又是真实而坦诚,没有任何做作和矫饰的人。李卜克内西曾说,再没有任何人比马克思更忠诚老实的了。他不会“明明是无能而卑鄙,却硬装成高尚和尊严”,他“简直就是真实的化身,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只要是社会或政治方面不尽如人意,他总是“像个大男孩”般完全地说出看法,毫不保留,他的脸就是他心灵的镜子。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从不投机取巧。这一点表现在治学上尤其明显。“研究不是为了应付,而是为了自己弄清楚问题。”为了尽可能地阅读原始资料,马克思几乎通晓欧洲所有的语言,50岁时,开始学习俄语。他要求自己必须深入研究数学、诗歌、小说和政治经济学、人类学,从不轻视任何知识。马克思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尚未十分确信的事实,而且未经彻底研究的问题也决不随便谈论。马克思埋头揭示剩余价值理论时,“在没有完全弄清这一理论的所有结论以前,他坚决拒绝发表关于这一理论的任何材料”,“宁愿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同时,在马克思看来,研究也不能回避实践,“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绝不应放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像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