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伟
【摘要】建设国家公园是生态保护必然措施,本文提出了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规划等六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长江三峡 国家公园 建议
重庆市国家公园具有自然禀赋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景区发展较成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优势。同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体制不畅、规划与管理滞后、经费保障单、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扶贫等矛盾突出等不足。重庆市要在发扬优势的同时,采用以下的措施及时解决以上的不足。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依据和基础。建议我市整合原先颁布的《旅游景区质量划分与评定》、《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重庆市旅游条例》、《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重庆市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规定,重新制定《重庆市国家公园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一园一法”的要求出台《重庆市长江三峡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规定,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管理目标、经费保障、规划制定与实施、管理机构及职能、人力资源等,奠定国家公园建设的法律和制度基础。
二、建立国家公园管理机构
世界各国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中,逐渐摸索出四种管理模式:美国等国的中央集权管理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职责分明,工作效率高;英国等国的协作共治共管的模式,此模式调动了国家公园涉及的各个利益者合作和协调;澳大利亚等国的属地自治管理模式,此模式通过下方权力给地方的方式激活了地方的活力;日本等国的以自然生态旅游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此模式倡导的生态旅游与我国正在兴起的旅游类型不谋而合。
我市的国家公园建设要打破了景区原有的行政关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能激活地方管理机构活力、多元参与的国家公园垂直管理机构。这种管理框架由市级和区县两级构成(图一),区县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由行政办公处、运营管理处、纪检监察处构成。运营管理处是机构的核心,分为资源保护科、研究教育科、旅游服务科、规划建设科、安全保卫科、人力资源科、计划财务科七个科室,承担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科研、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等职能。
三、转变观念,整合资源,做好国家公园的规划
我市的国家建设要秉承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生态是首要的原则,借鉴圈层机构理论的分区模式做好规划。圈层机构理论的分区模式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成熟规划模式,例如美国采用ORRRC分区的方式,将国家公园分为高密度休憩区、一般户外休憩区、自然环境区、特殊自然区、原始区、历史文化遗址区。日本将国家公园分为保护区、限制区、利用区。我国云南在国家公园试点中,将国家公园区域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并规定严格保护区的面积不能小于总面积的25%,游憩展示区的面积不能大于5%。我市的国家公园规划要借鉴借鉴圈层机构理論的分区模式,平衡保护、旅游、扶贫三者的关系,可尝试将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限制利用区和利用区三个圈层区域,并严格规定各个区域所占的比例,并密切关注限制利用区和利用区的环境承载力。
四、坚持和完善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
管理与经营的分开是国家公园成功运营的必然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市国家公园要按照管理与经营分开的原则,政府行使管理权,企业等其他组织行使经营权,坚持和完善特许经营机制,规范国家公园的经营行为。
五、多渠道筹措资金,突出公园的公益性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国家公园运营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多元化资金渠道是必然选择,为此,美国设立了国家公园基金,从财政拨款(主体)、市场渠道和社会渠道筹得充足的资金。我市要在保证政府投资的前提下,积极引进企业和民间组织等渠道筹集资金,同时科学制定门票价格,为更多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突出国家公园的公益性。
六、统筹国家公园建设与当地发展的关系,促进社区发展
解决国家公园内及周围大量人口的扶贫问题和重视经济收益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相似问题,这种问题在我市尤为突出。其他国家和云南在国家公园建设中探索出的社区共治共管模式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云南充分考虑了原住居民的利益,将原有社区生产、生活区域划定为传统利用区,原住居民可以在传统居民开展生产生活,而原住居民成为公家公园的一部分,丰富了国家公园的内容。我市可借鉴社区共治共管模式统筹国家公园建设与当地发展的关系、促进社区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林生.新地域空间——国家公园体制构建方案讨论[J].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1).
[2]谢凝高.中国国家公园探讨[J].中国园林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