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钱会去哪儿?

2016-05-14 01:12刘源隆
小康 2016年5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消费

刘源隆

据“大调查”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家电、电脑数码产品、汽车一直稳居前列。2014年,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便完全取代家电、电脑等,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前三位”,而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以超过4成的比例继续成为未来一年人们消费的最主要项目

马云曾表示,对于他来讲,花钱比挣钱难太多。对于这种富人的烦恼,广大的老百姓可能一时还无法体会。据2015~2016年度“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以下简称“大调查”)的数据显示,收入仍然是影响大部分家庭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收入的增长预期一直是“大调查”的亮点之一,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居民的收入信心,体现经济发展趋势,并预示潜在的消费市场。

从2007年到2014年,“居民收入信心指数”呈V形走势,2008年,收入信心指数陷入谷底,但从2009年开始,收入信心指数曲线上升。从前年与去年的数据比较,伴随经济新常态,百姓已调低对未来的预期收入。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0%左右的家庭认为今年收入会增加,比去年的比例有所下降。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4%,而增长率的走低,也与收入信心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收入跑赢GDP意味着什么?!

数据只有经过全面的对比才能显示出丰富的含义。尽管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近年来稍有回落,但处在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下,它不仅跑赢了CPI,更跑赢了GDP。

“居民收入能否跑赢GDP,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新常态下,GDP减速、收入提速,要肯定这个好现象。”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说,通常情况下,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加也会加快,二者同向变动,当然未必每年度都会同幅度增长。2015年我国GDP增长6.9%,仍保持了中高速。经济的稳步增长,加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很少,为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提供了基础。

不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秦池江强调:“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跑赢GDP,有“还欠账”的因素,因为此前多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并不快。它的增速一度长期落后于GDP增速。”收入增长总体上基于经济总量的扩大,最重要的是同步。但如果在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居民收入增长都明显快于GDP,那就不正常了,会导致“寅吃卯粮”,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越来越小,居民收入增长也就失去了基础。“关键还是要保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平衡好。

对此,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持相同的观点。但他也提出,如果把2015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拆开来看,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没跑赢GDP,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却远远快于GDP。但是参看农民工平均工资、全国的低保、社保、退休金、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这些指标数据都普遍提高,可以说我们的‘控高提低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具有巨大意义。

的确,近5年“大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受访者对于收入增加的信心一直高于城市受访者,而且从城市分类来看,县域受访者的收入信心最强,高于地级市、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这恰恰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情况相吻合。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48岁的史爱友,家在河南周口农村。这些年一直在北京务工,收过废品,做过装修也在CBD送过餐。

他今年算了一笔账,在北京做送餐员算是高收入,为一些互联网餐饮品牌打工,一个月平均能挣五千元,但光租房就用去一千元,再刨去吃喝、水电等费用,就算做些兼职一年只能有五万左右收入。而他的朋友去年,在老家花十多万投资承包了200多亩地,一年起早贪黑,固然非常辛苦,但因为收成好,赚二十多万元。“减去成本也比我挣得多。明年不来北京了,在家踏实种地,还能天天看见孙子孙女。”

欧洲重建和发展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长期致力于研究中等收入国家如何向高收入国家转型。他表示,如果既想拥有比尔·盖茨,又不想有城市贫民窟,就需要有更为均等的增长。对于提高社会的流动性,国家在政策上的互补尤为重要。而中国在推行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农民增收的问题上已开始见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初步测算,2010年到201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了近50%,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了约57%。秦池江认为以此为基础,保持适当的速度,到2020年实现居民收入倍增的目标能够实现。

旅游、教育、医疗成硬需求

收入增长加快,消费的增长也不慢。

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在进出口放缓、投资增速回落的情况下,消费成为稳增长的“顶梁柱”。

“原来我们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大,这和民众福祉的改善存在一定距离。但是今年,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支柱,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0.5%,这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姚景源分析道,“因此,虽然经济下行,GDP比原来增长回落了三四个百分点,可是对百姓的经济生活影响不大。”

陈阳夫妇都是80后,他们属于城市中等收入家庭,一年的收入在30万元以上。自2011年结婚后,他们感觉生活一向宽裕,2012年他们在父母的贴补下,购买了住房并更换了汽车,每月的“还贷”,成了一项重要支出。

2013年孩子出生后,她的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而且竟然变成了“月光族”。除了偿还贷款的固定支出,家电、服装等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消费重点。一家人的商业医疗保险、孩子的幼儿园和教育培训费用,以及外出旅游的费用加在一起,“结余”变得少之又少,平时生活消费只能靠“理财产品”的盈利来贴补。

陈阳的家庭消费结构极具代表性,据“大调查”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家电、电脑数码产品、汽车一直稳居前列。一直到2014年,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便完全取代家电、电脑等,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前三位”,而2015年的调查显示,“旅游”以超过4成的比例继续成为人们消费的最主要项目。

“今年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秦池江看来,2016年,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还将进一步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端发展。未来,在‘去库存和‘补短板上的改革不断深入,消费的潜力将会进一步释放。”姚景源对于2016年消费增长也信心十足,他认为从“海淘”现象,就能看出,中国在供给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消费还大有潜力可挖。”

“相较2015年,2016年整体消费将延续平稳态势,服务消费还是会保持高速增长的特点。”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分析,以往制约人们消费主要是在供给方面,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因此服务消费的需求更加强烈。消费潜力大,但是规模不大,特别是生活服务类,比如养老、家政等需求,由于行业发育度不够、大企业少、供给能力有限、供不应求使服务类价格过高,抑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另一方面,金融、通讯、文化、体育等行业,由于市场进入程度不够,垄断导致高价,抑制了消费需求。

2016年,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特别是配合供给侧改革,服务消费的供给能力会大幅提升。同时,网上售卖电影票、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金融电信等行业不断打破垄断,降低准入门槛,这些行业供给能力的提升,使垄断导致高价的现象将有所缓解。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14、2015两次“大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消费意愿中,“其它”这一选项都占到了30%以上。

“其它”的背后可能是什么呢?结合阿里巴巴研究员的物联网大数据显示,商品品类同比增长前十名的有旅游产品、可穿戴式设备、加油卡、轮胎、猫主粮、彩色隐形眼镜、阿胶等。通过这些我们看到有车的人多了,出行也多了,宠物也多了,人们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精致。

以前,民众追求的可能是买车、买房,而今天在朋友圈中晒得最多的是旅游与时尚消费,可见国人的消费习惯已经从物质层面更多转向到精神层面,电商网购平台的多元加速了消费领域的市场化进程,百姓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正成为消费领域的全新特征。

理财、保险、国债渐升温

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凯恩斯曾把投资预期和动物血性联系在一起。

这两年“大调查”的数据似乎印证了“凯恩斯进化论”:随着年龄的减小,投资热情逐渐增强,最年轻的群体(18—25岁)比最年老的群体(60岁以上)连续两年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在中国投资似乎是一件血气方刚的事情。

陈阳现在除了保险和理财,其他高收益的投资都不敢轻易尝试。“经济形势不好,为了家庭财务的稳定,稳健一点总是好的。我身边好多朋友,都被去年的股市给套上了。”而陈阳退休的父母早已不做任何投资,只是日常消费和储蓄。

2010—2014年,连续四年成为百姓投资首选的基金,在近两年的“大调查”数据中遇冷,在所有投资品种中排名倒数。而黄金和股票,也从以前的投资大热,变成了难兄难弟。以往不受关注的理财、保险成为百姓心中的大热门。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求稳”是2016年中国百姓的投资关键词。

“理财产品、保险和国债在百姓心里,都是旱涝保收的低风险产品。”秦池江对此持肯定态度:“去年与今年年初的股市动荡,对股民的信心打击很大。虽然国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往下降,但是收益少总比赔钱好,今年应该调低对投资回报的期望。”

而“求稳”的另一表现在于受访者中超过四成的比例选择“不投资”。或者是对于经济形势下行的担忧,或是对于年初股票两市震荡的担忧。那么2016年到底该不该投?又该如何进行投资?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有着自己的看法。

马光远认为,考虑到2016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和面临的风险,货币政策的宽松是必然的。

“所以,在通缩和货币放水的情况下,2016年全年进入负利率的概率很大。负利率意味着,你的钱存在银行,每天就像冰棍一样会化掉,财富会流失,你必须通过投资才能避免财富贬值。另外,在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之后,我个人判断,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仍然很大。”

面对负利率和人民币贬值的双重压力,马光远表示:“第一你必须积极地投资,第二你必须安全地投资。千万不要追逐收益率过高的产品。”

此外,“大调查”显示,自2012年以来,百姓对房产的投资意愿一直在下降,由2013年的24.4%降到2015年的14.2%,而且百姓对于房价的预期也一路下降。但现实中房价仍一路上升。

对于百姓的投资,姚景源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家对于投资,不能理解为投机,不能带着赌博的心态去投资理财。像‘买股票是投资,‘炒股票投机的意味就浓了,其实只是一字之差。”此外,姚景源给出了自己的“投资”意见,他道出的或许正是我们经济生活的本源。“中老年人投资健康,让自己幸福也给孩子减轻负担;年轻人投资知识,有了知识将来才能有好的收入;这中间年龄的多投个孩子,从中获得的幸福感是巨大的,比什么投资方式都保值。”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消费
基于VEC模型的资阳市居民收入与物价指数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
国内消费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国内居民收入差异问题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