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视阈下四地青年“中国梦”认同路径

2016-05-14 11:02郑志高陈金边社辉郑建辉袁立梅张京
文教资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一国两制中国梦

郑志高 陈金 边社辉 郑建辉 袁立梅 张京

摘 要: 两种社会制度下的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青年对“中国梦”的理解存在差异。以“中国梦”作为构建四地青年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加强四地青年的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四地青年协同创新创业发展,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 “一国两制” 中国梦 四地青年

“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和平统一后的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青年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空间、不同的社会环境,有不同的教育影响、不同的经历历练,思想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一、透视四地青年的思想特征

(一)国情认知的异同。

翻开中国的历史,似一首史诗传颂着千年国度,浩瀚的史实、宽阔的疆域、古文明的发源,人杰、地灵、物丰,盛世震撼世界。然而,到了近代,封建王朝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华民族陷入了灭顶之灾,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他们扶植国内封建势力掌控国家、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窃取中国军事要地、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划分势力范围、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等,严重冲击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香港、澳门成为英国、葡萄牙的租界地,台湾割让给日本,国家危在旦夕。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同仇敌忾,英勇奋斗,探求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中国共产党明民族大义,举民族独立和解放之大旗,顺民意、得民心,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扫除封建余孽、驱除外敌入侵、打败官僚资本统治,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使国家发展增添了活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科学协调发展使国家实力大增,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令国人和世界刮目相看。

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汇聚了56个民族共同的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凝聚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内地港澳台四地青年,对基本国情有基本了解,共同特征明显。然而,认知差异依然存在,差异的存在实属正常,也是必然的。香港、澳门属华洋杂处之地,虽然实践“一国两制”回归祖国大家庭已近20年,但百余年的殖民统治和殖民教育,青年们只能从不完全的教科书中和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中了解历史、了解民族、了解国情;台湾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台湾和内地长期处于分治分离状态,台湾同胞特别是台湾青年对内地的政治经济制度缺乏了解;近年来,国外势力和“港独”、“台独”活动人为制造矛盾和隔阂,削弱某些人对民族的认同感。

(二)文化观念的异同。

中华文化五千年,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历史发展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中华灿烂文化,是维系整个中华民族和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四地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同撑华夏天、共耘神州地,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华传统文化深烙在每个人的心扉。

到了近代,四地同胞同受外敌欺辱,同尝血泪辛酸,形成长期的分离与隔阂。港澳台长期的殖民统治,处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以台湾为例,台湾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原著居民的生态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程度是比较完好的,这三种文化与荷兰殖民者带来的基督教文化、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天主教文化、日本殖民统治推行的“皇民化”运动等外来文化相结合,对台湾文化的发展构成冲击[2]。台湾当局,两蒋时期坚持台湾与大陆同属中国、两岸势必统一的主张从未改变。然而,李陈执政时期,以分离主义倾向的“国家认同”构筑台独文化、蛊惑台湾民众,用“民主化”实现“本土化”政策,迫使一些台湾民众为建立“独立国家”进行激进活动;用修改台湾历史教科书“试图将两岸文化变成一条让两岸最终走向分离的鸿沟”,新一代一些岛内青年出现不知祖国内地的怪异现象[3]。

香港亦是如此,虽然回归祖国已经19个年头,但百年的殖民统治余风、“两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吸吮多元文化“奶汁”成长起来的一些青年,对祖国的概念树立得并不牢固。

(三)价值观念的异同。

内地港澳台四地同属中华民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经过共同创造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熏陶、共同经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国家造成“一分四裂”的影响、共同向往美好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达成价值共识。民族兴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四地青年共同的夙愿与心声。

四地青年目睹国家的迅猛崛起、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明显提升,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对祖国和国家的认同日益加深。然而,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所崇尚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鲜明地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集中凝练了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制度下内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基本遵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港澳台受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影响,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平等、民主、自由形相音同。民主、自由、平等作为价值观,本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目标追求,但不同的社会制度所诠释的意义不同。“西方价值观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才能保证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观的实现”[5]。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凝聚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的,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区别甚大。以“民主”为例,社会主义民主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是最大多数人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资本主义民主主要体现在选举的形式上,赢得选票就赢得了“大众民主”,用形式主义掩盖真正的民主。求同存异,构建四地青年共同价值观是认同“中国梦”的首要任务。

二、构建四地青年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群体都有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世代中国人都梦想着民族兴盛、人民团结、国强家富、国泰民安、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具体说,期盼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港澳台青年在内的全体中国青年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

(一)求同存异,包容差异。

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两种社会制度下的四地青年不能用染色的思维方式共处,必须面向未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在不同的处事和思维方式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包容差异有底线,那就是爱国。香港、澳门回归近20年,社会繁荣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视域下两个《基本法》的有效实施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方针的落实。这个“港人”、“澳人”就是香港、澳门的爱国者。同样,台湾同属于中国,“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6]。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国家、自决自己民族的人,怎么能治理好香港、澳门、台湾;一个自恃爱香港、爱澳门、爱台湾的人而不惜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破坏稳定局面,只能给四地民众尤其是港澳台同胞带来祸害。包容差异的前提是热爱祖国,四地青年一道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国家和平统一携手奋斗。

(二)汇聚共识,凝聚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通过社会发展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与创新凝聚出来的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用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智慧和力量汇集成的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与港澳台的前途息息相关,是“内地梦”、“香港梦”、“澳门梦”、“台湾梦”的组合,是四地人民共同的梦。国家的未来属于青年,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国家强大了,人民就可以扬眉吐气,不再受欺凌;国家强大了,人民就会生活富足,活的有尊严;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然而,国家的强大要靠一代代中华热血青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分信仰,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地域,积极投身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三、实现四地青年“中国梦”认同的路径

(一)加强四地青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关注国情及国家发展,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

1.共同追忆历史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中一直位居世界文明前列。“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指南针的发明。还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造纸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发明了活字印刷。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7]。据记载,16世纪前人类重大科技发明或发现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发明和发现的就有175项。所以,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国家之一,有近四千年文字可考的历史。然而,由于封建王朝的妄自尊大、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近代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很快落伍。到了鸦片战争,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列强枪下的猎物,任人屠戮宰割、任凭侮辱欺凌,最终沦落为殖民统治,中华民族开始衰落。追忆历史,是为了让四地青年增强自信,曾经的辉煌是民族智慧与勤劳的结晶值得珍惜;追忆历史,是为了让四地青年刻骨铭记,国仇家恨不能忘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追忆历史,是为了让四地青年深刻反思,国家分裂不会强大要吸取“落后就会被欺负就会被挨打”的教训;追忆历史,是为了凝聚力量,四地一家团结如磐石,看世界谁能敌?

2.构建共同理想

“中国梦”核心的内容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是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由此,“中国梦”是世界的梦,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为世界和平提供持久的保障,为人类文明必将会作出巨大的贡献,从而影响和改变世界;“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不同区域有不同区域的梦、不同领域有不同领域的梦、不同人群有不同人群的梦,这些梦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一国两制”视域下的“中国梦”的内涵是一个整体,任何区域、领域、人群的梦脱离“中国梦”,它的梦都将会成为泡影。“中国梦”是大大小小的梦所构成,没有国家梦,难有区域、领域和个人的梦;没有区域、领域和个人的梦,国家的梦也就失去根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历史证明,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8]。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四地青年把个人的远大抱负和宏伟愿景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用青春谱写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的新篇章。

3.谋划共赢发展

“中国梦”为四地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今天的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9],已经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有巨大的潜在能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世界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和强盛同样离不开内地港澳台四地的共同进步和繁荣。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香港FDI(外商直接投资)和ODI(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均全球排名第二;2014年,澳门实现本地生产总值4433亿元(澳门币),约是回归当年的10倍;按照世界银行计算的2013年全球人均GDP数据,澳门排名世界第四,亚洲第二[10]。内地与台湾经历了长期隔阂之后两岸进行的各式交流已30年,时下每年有约千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中国必将重塑世界经济版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绘就的宏伟蓝图。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利益把内地港澳台青年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无疑会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四地青年无疑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青年一代有理想、敢担当,国家就有希望,民族就有未来,中华民族既定的发展目标就会得以实现。

(二)鼓励四地青年协同创新创业发展,奉献青春施展青春才华,共同为“中国梦”建功立业。

1.建立协同创新创业机制

青年最富有创新精神,青年之间的交流交往最能吸取有用信息、激发创新灵感、把握挑战机遇、萌生创业热情。内地天地广阔,各省份县以上区域都应积极创办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吸纳四地青年,四地青年或个人或团队或混合团队自主选择园区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园区内无论内地青年还是港澳台青年一视同仁。简便入驻园区手续,鼓励港澳台青年到内地创新创业,鼓励内地青年联合港澳台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培育内地青年的创新创业项目,鼓励他们到港澳台创新创业,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新浪潮激发起四地青年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为创新创业者搭建平台

内地与港澳台由于自然区域、社会制度、发展路径的不同,发展既存在差异又存在互补性,各有优势。香港的金融服务和贸易服务业,澳门的金融和娱乐服务业,台湾的现代农业、电子等领域及成果转化能力方面都独领风骚,闻名遐迩。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内地的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形成了众多产业链,且具有广阔的腹地和市场,为四地青年的协同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机遇[11]。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中央政府政策明朗,内地各省市自治区与港澳台协商协同铺路;然后借助市场作用,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配合在新常态下四地经济发展的新需要,把“政府搭台,创客唱戏”做得扎扎实实。

3.携手引领“中国创造”

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四大发明”是曾经的“中国创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的成就。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生物技术、高性能计算机、深海机器人、无线通信、高速轨道交通、大容量发电及海洋装备等诸多领域再现“中国创造”或“中国制造”的辉煌,面向未来,全球面临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四地青年要襟怀天下,以国家兴衰为己任,携手并肩,深度融合,充分结合四地资源和国家发展需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通过协同创新创业,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让更多的“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进而实现更多的“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一抹浓彩重笔。

(三)坚持“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依法规范和保障四地青年沟通和交往,共圆同一个“中国梦”。

1.法治是保障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决策,同时提出了“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12]。依法保障“一国两制”的实践必须坚持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全面准确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任何人不能逾越法律的红线;依法保障“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就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运用法治方式全面落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和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坚定依法反对“港独”、“台独”等国内外势力的分裂国家活动,完善相关法规、厚植共同利益、密切人民往来、增强民族认同、融洽同胞感情,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团结统一。

2.文化是根脉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是维系四地青年的精神纽带。因为年轻,他们未曾经历过同甘共苦,也很难体验荣辱与共,但是他们从父辈、祖辈们的身上深深地感受到四地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的切切情怀,挖掘同根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寻根之旅”,诸如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首度共同举办校庆活动,两岸五校同庆交通大学120岁生日,内容包括推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全球交大人“双创”峰会、筹建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五校体育项目比赛交流等12个项目,由五校分别承办贯穿2016全年,为青年教师和青年大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发展同根文化。文化是一种积淀,但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发展。四地地缘唇齿相依,生存背景相同,有利于培育共同的文化心理和积淀相同的文化精神。着力打造同胞同根文化,共建民族精神家园、凝聚无限生机活力,有认同,才会有共鸣,才能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超强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3.梦想是基石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悲哀的。中华民族上下求索,寻求振兴之路,经历了磨难,付出了艰辛,洗刷了屈辱,挺直了腰杆,圆了民族解放的梦、民族独立的梦、民族富强的梦,一个个梦想的实现正是一步步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靠近。“一国两制”是中国的独创,一个大家庭、两种社会制度、四个地理区域、不尽相同的社会发展水平、经历各异的时代青年,用同一个“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追寻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四地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一代代青年人的不懈追求、接续奋斗,共同的“中国梦”一定会梦想成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01).

[2]魏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视角下台海两岸国家认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27).

[3]徐晓迪.从“缺失”到“重构”——浅析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发展趋势[J].现代台湾研究,2013(2).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1).

[5]卫兴华.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N].人民日报,2015-11-30(07).

[6]吴亚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N].人民日报,2014-09-27(01).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8]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02).

[9]评论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N].人民日报,2015-11-04(05).

[10]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负责人致辞[EB/OL].http://mo.mofcom.gov.cn/article/about/greeting/201506/20150601006002.shtml.2015-06-0910:30.

[11]任荣伟.经济新常态下两岸四地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15(03).

[1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8.

基金项目:2015年度华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研究课题《“一国两制”视域下内地港澳台青年“中国梦”认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2015-15)成果。

猜你喜欢
一国两制中国梦
梁锦松:“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优势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