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丽
利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这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崭新阶段,设计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则应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操作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从头读到尾的教学模式被彻底打破了。人们无不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的效率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大了,语文课可以变得如此声情并茂、多姿多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一些总结。
一、媒体的选择因文体而异
媒体是一个介质,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借助的一种手段。媒体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如此丰富的手段是不是在一个课件中一古脑儿全派上用场?不行!道理很简单,各种媒体的表现形式不同,对学生感官的刺激部位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各异。因此,在选择使用哪些媒体上应尊重文体,记叙文、议论文宜多采用一些文字,诗歌、散文多采用声音、图片,说明文宜多些图片或一些结构图、流程图等。无论是做基于哪种文体的课件,如果我们能用声情并茂的讲解、简洁精要的板书等传统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的就不必大费苦心去做课件,但如果是抽象的内容,复杂的过程等,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之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
二、多媒体应为教学重难点服务
多媒体应为教学重难点服务,这是课件设计者应持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在课件中,无论你采用哪些媒体,不管媒体多与少,如果所作课件不为重难点服务,那它的“性价比”就太低了。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些课件,内容丰富、涵盖量大,动画活灵活现,图片异彩纷呈,文字俯拾即是,诸如此类,初看耳目一新,细酌,则会萌生“念诸多媒体,不知为谁生?”的感慨。很显然,多媒体不是课件的内容多,而是运用媒体的手段多,它不是堆砌,而是为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服务的,试想,口头上、黑板上能完成的任务,能达到的效果,何需电脑?如果以为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就是好课件的话,那对多媒体课件的理解不免有些肤浅。因此,在设计语文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把它定位在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服务的原则上。
三、不要让多媒体成为课本和板书的替代品
通常,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会把教学内容都输入电脑,以教学课件充当教科书的角色。教师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都纳入课件,从头至尾多媒体,一页页,一片片。甚至有些教师把课文一节一节,一句一句都制成课件,分析一节展示一节,阅读一句出示一句,让学生看着屏幕读、思、想、议。“以教学课件充当教科书”这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常见的问题,这种方法固然可以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打开课本读读、思思、想想,圈圈、点点、划划的良好学习习惯逐渐被淡化;但是别忘了,而语文不像数学等科学类课,以逻辑性强为特点。语文课堂本身是具有多变性和极大的灵活性的。这样一来,用不变的课件来应对多变的课堂,难免会出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电脑转”的局面,使课堂变得僵硬死板。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制作课件的主导思想上,不能将课件视为教材的展示,基本指导思想上是要减少课件的页数,减少每片课件上的文字。多留些空间,多留些空白,才会对课堂的灵活性少一些影响,对学生的思维少一些限制,同时另一方面也是留点空间用于板书。传统语文课堂的系统的板书是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进行认知加工,形成新知识的支撑点,是学生梳理知识,内化和建构知识的桥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现在有了多媒体,有些教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一个板书,文章结构、内容要点的概括等等都纳入课件,多媒体完全替代了教师的板书。由于电脑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加之课件容量大,学生往往来不及看清楚想仔细,一堂课下来,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或者是让学生只见局部,忽视整体,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再现和巩固。教师要知道,电脑是能够实现板书,但课堂教学中有时恰当分析与讲解,类似手把手的讲解示范,也是必要的,且是多媒体所不能替代。
四、课件要素材多角度多,但不要面面俱到
“面面俱到”的课件往往会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放飞思维,尽情地去想象与感悟,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煅练,造成思维的单一性。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使其结构灵活。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得开放一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同时要舍弃那些凝滞的、呆板的所谓标准答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总之,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从而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