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雷
【摘要】目标管理是一种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的现代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及目标管理的特点、制定程序详细的阐述,对目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说明,同时针对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提醒企业管理者只有准确把握目标管理方法的内涵,通过严格的操作程序才能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管理 目标管理 局限性
一、引言
“目标管理”的概念是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控制既定组织目标的完成。
二、目标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环境发生变化,同时人们参加工作的行为动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原先泰勒的严格监督、控制的管理方式已不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是企业本身不断地追求管理的创新,希望通过新的管理工具来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众多的管理专家、学者,也从多角度来探讨新的管理模式或管理工具产生的可能性。一时间各种管理学说风起云涌,推陈出新,蔚成大观。比较著名的有杜拉克的“整体管理”理论、梅里格的“人性Y理论”以及史雷的“成果管理”理论,这些管理理论,都对目标管理这一管理工具的最终产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目标管理的特点
实践证明,目标管理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技术、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对象是目标,目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目标管理的特点,即具有整体性、参与性、自觉性和时效性。目标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企业需要对总目标逐级分解,各分目标要以总目标为依据,用总目标来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来保证总目标,实行整体管理,层级互动;参与性是指目标的制定是企业上级与下级共同参与选择设定各对应层次的目标;自觉性体现在每一人都是有责任感的,只要环境适当,人不仅会承担责任,而且还会追求责任,愿意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时效性是指企业制订的每一个目标都有明确的时间期限要求,如一个季度、半年、一年等等。
四、目标的确定、分解和监控
目前,国内外企业实行目标管理的过程不尽相同,根据我国企业的特点及实施目的,可以把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概括如下: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分解与目标的监控及修正等内容。
(一)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也是保证企业工作任务落实和实行目标管理的前提。一般来说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需遵循整体性、可行性、动态性和针对性等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要把保证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放在首位,使企业的各部门、各环节及每个员工的目标同总目标有机结合,协调一致,保持完整性;可行性确保所制定的目标应具有挑战性,“踮起脚够得着”,但避免高不可攀;动态性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瞬息万变,因此所制定的目标既要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性要求制定目标应抓住主要矛盾,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不能把过多的项目都列为目标而使重点得不到突出。
(二)目标的分解。
总目标明确后,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保证落实。因此,总目标必须层层展开,逐步分解,使各部门、各单位及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分目标,把任务变成职工的具体行动,把责任职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目标管理方法中的目标不象传统目标那样,完全由上级设定好后分给下级,而是用参与的方式设定目标,上下级共同参与目标的选择并对如何实现目标达成一致意见。在议定目标时上下级之间,各部门、各环节及各相关责任人之间必须有效沟通、充分协商,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明确目标,充分授权,实行有效的分权管理,充分发挥责任人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努力达标。
(三)目标的监控。
目标管理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保持对目标实施进展的阶段性监控,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等间隔对责任主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查,随时掌握目标任务运行情况的变化及完成进度、难度以及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比如业务开展中涉及到责任主体的职责交叉扯皮问题,需要及时反馈给企业相关领导,由企业领导参与并组织相关协调会议,理顺权责关系,为保证整体工作目标的完成创造条件。同时,当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上级部门的目标已经修改、目标设立的前提条件或政策出现较大调整的情况下,要及时开展对目标的修订工作以避免目标脱离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
(五)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目标管理的推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但客观上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目标设置困难、强调短期目标及修订不灵活等方面。企业作为一个产出联合体,它的产出是一种联合的产出,不容易分解出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因此可度量的目标确定也就十分困难;同时由于短期目标见效迅速,所以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常常强调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对长期目标不关心;除此之外,由于目标是经过多方磋商确定,要改变它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常修订一个目标体系与制定一个目标体系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差不多的,结果很可能不得不中途停止目标管理的进程。
六、结论
扬长避短就是要克服目标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在实施过程中应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紧紧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持续完善。实践证明,正确理解目标管理的内涵、严格操作程序,坚持对目标体系灵活制订和谨慎修正、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等原则,配合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就会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全局工作的计划性和协调性,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陈红,龙如银.管理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宋寅丰.对目标管理的再认识[J].经济师,2000,8.
[3]黄宪仁.目标管理实务[J].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6.
[4]串田武则.图解企业目标管理[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