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飞
内部审计作为源头性的自我监管机制,是各级政府部门及其他组织加强控制、防范风险、完善治理的“免疫系统”,也是权力制约、构筑惩防体系的重要环节。近几年,我市内审会会紧紧围绕“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这个理念,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使审计在经济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在提高财政资金作用效益、增加企业价值、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的现实需要,是促进经济决策科学化、经营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李克强总理在审计署调研时指出,审计要做好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局、改善民生的大局、促进社会公正的大局。搞好内审是审计部门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对于各部门、各单位改进内部管理,规范财政财务行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健康较快发展,进而达到审计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虽然内审部门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者。但在审计工作中是经济安全的“侦查员”,用“火眼金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当好本单位资金的“守护者、看门人”。是领导决策的“参谋员”,出谋划策,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所以内审工作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内部审计工作要为区域和谐发展服务
审计工作既是保障经济健康运行的经济工作,也是权力规范运行的监督工作。近几年来,余姚市内部审计工作在上级内审协会的支持下和市审计局的指导下,认真履行各项职能,切实发挥职能作用,2012年至2014年,共完成审计项目4998个,被采纳建议意见3006条,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是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发挥审计的经济评价功能。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的审查,有效地揭示、抵御和预防各类问题,总结经验、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比如,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2012年至2014年累计组织开展村级审计项目334个、乡镇内审203个,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可见,审计的经济评价功能可以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帮助化解矛盾、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审计的经济监督功能。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干部管理的一项有效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以责任落实为重点,着重关注领导干部任期期间重大经济活动、重大决策行为、重点政策的执行、重大项目的建设、重要资产配置处置和个人廉洁自律等情况。有的放矣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审计成果的运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的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情况反馈等结果的运用制度,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守规尽责,为决策层管理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2010年,余姚市创新管理模式,使乡镇(街道)审计与监察合署办公,整合了审计资源,加强了整改力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开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三是组织基建投资项目审计,发挥审计的经济保障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建项目建设中,审计部门作为本单位的监管部门,加强对基建投资项目的审计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重关注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关键环节,揭露和查处违规招投标、违规使用资金等行为,促进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提高,确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保障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据数据反映,2012年至2014年余姚市乡镇(街道)共组织工程造价审计项目4354只,送审资金63.79亿元,核减工程3.35亿元,为单位增加了价值,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是探索专项审计,发挥审计的服务功能。根据管理工作层的需求,因地制宜地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审计,全面揭露问题和后果,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建议,也获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如2012年市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心开展的村级增收节支专项调研,为市政府出台政策提供了依据,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渠道,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三、着力营造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
内部审计工作有时候干得多,有些群众不理解,部分领导也不一定认可,其“免疫系统”功能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作为政府部门要准确引导和管理,按照《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管理监督环境。
一是加强机构和制度建设。督促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要依法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督促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好内部审计“第一责任人”职责;督促各单位要研究制定和完善与《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内部审计规范化建设,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努力从根本上寻求解决体制矛盾、制度缺陷、管理漏洞和运行风险的途径。及时纠正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提升内部审计服务组织战略决策的能力,积极为管理层排扰解难,最大限度的发挥审计工作的参谋作用,努力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符合审计工作需要的人才培训机制,要按照“培养人才选人才,发现人才用人才”的要求,强化内部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审计复合型人才、专业领军型人才和审计业务骨干,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素质。开展创先评优活动,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性。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总结推广各行业内部审计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在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获取社会大众和管理工作层的认可,为构建“人人为审计”、“大家来审计”的审计大格局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