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正式发布了,能否请您对这个指数做一简要介绍?
刘优辉:债券指数是反映债券市场价格总体走势的指标体系。此次面向全市场推出的“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编制,并由其每日向境内外市场公布,反映我行一篮子债券价格的总体走势。任意两天的数值之比代表了两日指数中一篮子债券价格的加权涨跌幅。
应该说“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节点,具有积极影响。对农发行、投资人、债券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发行来说,作为发行人,可以通过这一债券指数及时了解债券市场的当前行情和历史走势,对制定债券发行策略提供决策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行对信用资质、筹资能力进行正面宣传,增加市场透明度,提升全行软实力。
对投资者来说,参照这一债券指数,可以持续跟踪我行债券在市场的综合表现。同时,该指数一方面可以作为投资者持仓的业绩比较基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投资人建立指数型债券投资组合,用以模拟和钉住债券市场整体收益水平。
对市场建设来说,这一债券指数的推出,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价格衡量体系,提高了市场的价值发现能力,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宏观决策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基础信息,也为境内外机构的债券配置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
《债券》:农发行是债券市场重要的发行主体,请您介绍一下农发行债券发行的现状及今年的发行安排。
刘优辉:由于不吸收公众存款,农发行最初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2004年,我行进入银行间市场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12年来,我们秉承“务实、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介机构和市场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农发行市场化发债顺利,圆满完成了各期发行任务,取得了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逐渐丰富、投资群体多元化的骄人业绩,不仅为支农信贷工作筹集了大量资金,而且在发债业务快速成长、为投资者服务的同时,积极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截至2016年5月9日,农发行已累计发行金融债券5.09万亿元,存量金融债券超过3万亿元,占政策性金融债券总存量的25%(若不含开发性金融债,则占比为61%)。在市场化发债业务的带动下,我行已经探索出农业政策性银行融资的新模式,形成市场化发债为主、存款组织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模式。目前资金自筹率已达90%以上,其中境内市场化发债筹集资金是我行最主要资金来源,约占全行负债来源的70%。
2016年,我行将持续加强债券发行工作。一是继续完善承销商的考核激励制度,激励承销商踊跃认购,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二是加强农发债二级市场建设,继续通过“小额勤发、滚动发行”的模式,扩大单债规模,提高农发债二级市场流动性;采取标准期限“多债齐发”的模式,形成投资机构的稳定预期,确保农发债主要品种的持续供给;三是继续探索债券发行品种的创新,目前已发行国内首只扶贫专项债券,未来将继续探索发行绿色债券、超长债等新品种,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四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依托国内市场筹集资金的同时,通过境外发债及海外路演等方式,向境外投资者推介“农发行”和“农发债”,提升国际市场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债券》:在参与债券市场建设方面,农发行会有哪些举措?
刘优辉: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第三大发行主体,积极参与国内债券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各项基础设施,既是我们成功发行各期债券的保证,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行总行党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债券市场的建设。一是持续扩大债券发行规模,形成市场稳定预期。近年来我行债券发行规模稳步拓展,2015年境内发行债券8649.7亿元,今年发行量将过万亿元,发行量的稳步拓展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选择,稳定投资者对我行债券发行的预期,同时也对政策性金融债乃至今后农发债收益率曲线的构建,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重要参考基准。二是不断创新发行方式和品种,采用公开发行、私募、簿记建档、定向发行及滚动续发等多种发行方式,推出包含贴现、浮动、含权等多样性债券产品,合理配置短中长各期限品种,积极尝试扶贫债等创新型品种,成为引领国内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构建市场沟通平台。我行非常重视债券承销团的组建及与各类投资主体的沟通,债券承销团拥有广泛多元化的投资者基础,涵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证券公司、基金、保险等境内外主要金融机构,持续定期通过各种方式与投资者开展沟通,促进信息的交换,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四是加强与市场重要基础设施机构的合作。今天农发债指数的成功推出,是农发行主动走向市场深处的第一步,今后我行将持续加强与中央结算公司的合作,以“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为基础,继而推出农发债指数系列及指数化产品,完善政策性金融债券收益率曲线、单独构建农发债收益率曲线,提高发行服务及付息兑付效率,促进整个债券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五是走向国际。农发行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也有多年,农发债指数的推出,必将进一步扩大农发行、农发债在境外的影响力,我们也有将指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想法,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债券》:通过债券市场所筹措资金,农发行是如何使用的?
刘优辉:境内市场化发债筹集资金是农发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引导社会资金回流反哺“三农”的重要渠道。2015年以来,我行抓住国家重视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全行综合改革方案落地等重大机遇,全力服务国家稳增长重大战略和助力“三农”发展,加快农发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业务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年全年累放贷款16895.2亿元,同比多投放2590.9亿元;年末,全行本外币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达4184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297亿元,增幅达32.64%;人民币贷款余额34400.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097.4亿元,同比多增2805.4亿元,增速21.54%,比全国贷款平均增速高7.2个百分点。
从具体资金投向上看:一是全力支持粮棉油收储,全年累放粮棉油收储贷款6678.8亿元。二是积极支持脱贫攻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的战略部署,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以支持易地扶贫搬迁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扶贫金融业务。三是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全面有力的金融支持,2015年年投放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专项过桥贷款378.3亿元,投放水利中长期贷款1502.6亿元,增长1.3倍。四是创新支持新型城镇化,创建整体城镇化支持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大力支持涉农棚户区改造、农民集中住房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累放贷款4092亿元,增长55%。大力支持农村路网建设,累放贷款791.9亿元,增长103%,中西部地区累放额占66%。全年累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5663.3亿元,同比增长68.9%。
《债券》:“十三五”时期农发行将如何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和社会责任?
刘优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农发行落实改革方案、推进转型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在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农发行要全力反哺“三农”。“三农”领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需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发行是国家反哺“三农”的重要平台,成立20多年来,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回流反哺“三农”,始终保持对“三农”领域的信贷净投放,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商品量的60%以上、棉花占产量的50%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等,这些重要部署对农发行聚集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回流反哺“三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发行要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增强“输血”“造血”功能,持续全力反哺“三农”,为促进农业稳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其次,农发行要助力补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难啃的硬骨头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作为未来五年必须冲刺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2015年8月,农发行在全国银行业中第一家成立了专司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扶贫金融事业部;同月,农发行启动第一个精准扶贫贷款品种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截至今年3月末,已审批贷款3487亿元,余额1168亿元,惠及搬迁人口638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63.3%,有效支持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后,农发行迅速召开全系统动员会,在全行范围内对支持脱贫攻坚工程进行具体部署。农发行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在金融扶贫中的引领和骨干作用,广泛聚集和撬动社会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工程,努力成为支持脱贫攻坚的主导银行、引领银行。2016年4月,农发行成功发行全国首只扶贫专项金融债,开启了我行扶贫信贷资金新的筹措渠道。
第三,农发行要鼎力稳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改变、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由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由规模快速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坚持稳中求进,通过实施稳增长等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至关重要,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在国家实施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精准实施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关键阶段,需要政策性银行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为稳增长提供有效投资。化解经济短期下行压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释放长期发展潜力的过程,两者互为支撑、互促共进,必须统筹兼顾。“十三五”时期,国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规划实施一系列重点发展战略和重大建设项目,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的投资力度。农发行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金融工具和结构性资源配置手段,必须主动融入和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在支持国家稳增长调结构、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方面发挥重要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