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另一面,有你想要的雪花和盐

2016-05-14 13:11
新城乡 2016年5期
关键词:点画定势局限性

记得小说《追风筝的人》里面,主人公阿米尔少爷曾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那是个悲伤的小故事:有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魔法杯,如果他对着杯子哭泣,掉进杯里的眼泪会变成珍珠。可这个男人偏偏是个快乐的家伙,罕得流泪。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悲伤,以便那些眼泪会变成他的财富。珍珠越积越多,他也越来越贪婪。小说的结尾是,那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怀中抱着他深爱着的妻子的尸体,无助地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故事写成后他非常满意,读给好朋友阿桑听。可目不识丁的阿桑却问了一个问题:那男人干吗要杀自己的老婆呢?为什么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

看,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不小心就会被它所限。这种局限性会囿于思维的定势,把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都视作理所当然,只有单一的联系和路径。并且在面临问题时也想不出(或者说懒得想)解决途径,而是两手一摊叹一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呀!”

普罗大众的思维局限,不过世间常态,无关乎大众的痛痒,而如果决策者们“一根筋”,不善打破思维定势,则会牵一发动全身,产生不可估量的负效应。新华网前两天推出了一篇《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点出了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思维的局限性有关,让我们来捋捋看。

“不善为”是方法问题。这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而是想做却不得法,在新条件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最后事与愿违。习总书记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和时间精力,还贻误了宝贵的发展时机。

“不能为”是能力问题。这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这些干部同样也是被视野和所学的局限性所困,提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能让问题一天天拖延下去,最终眼睁睁看着小病成大病、简单变复杂,却束手无策。

“不作为”是态度问题。这也就是由来已久的“懒政”思维。遇上事儿不愿多想,只会用简单粗暴的僵化方法来解决,最喜欢采用的就是“一刀切”。养猪造成了污染怎么办?全部停产呀!如何防止新年再次发生踩踏事件?全市灯会通通停办嘛!什么?你跟我讲“科学”?你行你来啊!

但是,世界是多元的,思维是无边界的,就像老话说的:办法总比问题多。归根结底,想要打破思维局限,关键是创新。习总书记早把治病药方开了出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下武功,唯“新”不破。

有一个心理实验,科学家给测试者一支笔和一张纸,让他们画一个圆和一个点,以此测试他们的性格。有人把点画在圆外,有人把点画在圆内,还有人标新立异,把点画在圆的线上。而事实上,还有这么一群极少数的人,他们在纸的正面画一个圆,反面画一个点——你看,有一些机遇和方法,还有梦想的雪花和现实的盐,正是隐藏在当下面对的“纸”的背面。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绝不是抖机灵,创新也要讲科学。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主人公兰彻在校长骄傲地提到“太空笔”(这种笔可以在失重的情况下使用,不漏墨,适应各种环境)这个发明时,自以为聪明地揶揄道:“为什么不用铅笔而花几百万去发明那个东西呢?”而事实是,校长在最终把那支太空笔送给兰彻时对他说:“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用铅笔?因为如果笔尖断了,失重的话它就会漂浮在空中,进入眼睛、鼻子、仪器。你错了。”

任何人都会有思维的局限性,正因此,努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尝试打破框框,是一件“根本就停不下来”的事。用科学的态度直面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思考问题,这样,我们也许就离“最适宜的方法”又近了一步。

猜你喜欢
点画定势局限性
排除统计问题中的定势效应之“雷”
点 画
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前景及局限性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一)
“练成优美点画,方能把字写好”——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之《书谱》今译(二)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