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萍
经十多年教学实践,我深感要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语文素质,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学生爱上语文课,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并自觉进行语文训练。而如何才能使这一条件具备呢?我以为首先在于教师要讲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使语文课富有魅力。
所谓讲求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采用现代科学的说法,即以微格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语文教学技能。具体讲,就是精心设计每堂语文课的每一项内容、每一个细节,从课堂教学结构的引入、讲解、提问、小结、结束到教师自身行为的表现:课堂口头用语及语音、声调,表情眼神,举手投足,板书,都要准确得体而富有动人的力量,要具一种美的感染力,以使学生这一主体被深深吸引住。随着作品与教师的情感或喜或悲,全部感知系统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大脑思维亦处于最佳状态,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心灵的颤动或情感的满足,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增强技能,尽可能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取最大效益。为此,我与同仁们在这方面逐步做了一点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围绕重点,旁征博引
从心理学角度看,任何人对自己不曾听过看过的新东西似乎都有种新鲜感,特别是求知欲较强、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的教科书上没写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更具吸引力。“学生就爱听书上没有的”恐已非个别现象,学生喜欢和敬佩知识渊博、讲课内容丰富的老师恐怕也基于此种心理。那么,我们就需适当给予他们些许新的刺激,以促进求知欲,培养其对语文的情感、兴趣。所以,若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时补充与课内联系紧密的课外资料,就会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兴趣学与思,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应学会的东西。
二、精心设计教学细节
要较好达到教学目的,就须在引入、提问、讲解、小结、结束等环节上动脑筋,精心搞好细枝末节的设计。这是微格教学理论所强调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精心备课”,常指这方面。我就文章思路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启发性提问,提问紧扣课文,难易适中,语言反复斟酌,力求准确而简洁,流畅而具有吸引力。提示小结性的语言亦如此,并力求富于美感。这样一步一步,使学生认真看书、思考、概括,思路能紧跟教师。
三、刻苦锤炼好教学语言
这是提高教学艺术性特别强调的一点。教学语言主要指教师的课堂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和身态语(表情姿势、堂上走动等)。如果说“围绕重点旁征博引”与“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属于教学内容的话,那么“锤炼好语言”该算作形式。内容由形式来表现。试想有一份“无懈可击”的教案,内容设计很好,吸引人,富感染力,但如果教师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试想面对一个缺乏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情感、活力的老师,语文课还有什么魅力可言?而倘若将此教案拿给教学语言能力很强的教师去上课,堂上就会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效果自然很好。我曾耳闻目睹了一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差距往往并非在专业知识水平上,也不在教学设计上,而就在课堂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上,仅这点不同,教学效果便不同。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在提高语文教学艺术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课上适当开展一些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倦怠而注意力分散,可适当搞些小活动,像问题抢答记分、朗读背诵竞赛、一人一句翻译、分角色朗读、注音语法比赛、上黑板演示、互判词语听写等等,以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在精神集中的状态中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能力训练,经实践检验,效果不错。
此外,还有一种很好的方式,即“课堂讨论”。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鼓励大胆进行多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这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对训练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语文是一门与其他学科领域都有联系的学科,故还可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方式法来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如讲古诗词时,播放中国古典名曲,为学生提供欣赏和理解的意境,使学生在文学美和音乐艺术美融于一体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提供的“画面”创作实景图,在文学语言美和绘画艺术美的享受中培养读阅读、想象联想、创造的能力。在自己动眼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对说明的内容、顺序了然。事实已经证明,其他学科对语文课的渗透不失为吸引学生、培养情趣、提高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让我们面对一双双真诚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小脑瓜,以知识丰富、旁征博引充实诱导之;以声情并茂、绘声绘色激发感染之;以轻松愉快、活泼多变的方式吸引调动之;以严谨求实、勤练多思的学风要求训练之。依据实际,综合运用,以达共同目的:使学生于长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的情境熏陶下,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永远喜爱语文,并自如地运用语文为祖国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