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去了远方,路还在脚下

2016-05-14 09:40黄健
红豆 2016年5期
关键词:阎肃江姐唱法

黄健,编审,先后出版《掠燕湖札记》《阅读台湾》《岁月行思》等多部散文集。著作四次获广西区人民政府奖。近年来先后在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辽宁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与传播”“数字出版的新概念”“新媒体发展对世界社会演进的影响”等讲座。

2016年2月12日凌晨2点,正值猴年春节,CCTV1凌晨2点开始重播86版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当第一集结束,播映片尾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时,心潮澎湃。伴随着音乐,我用手机刷微博,却突然看到@空军发布:“我国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一代艺术大师忠魂陨落,12个大字敬挽这位德艺双馨的老人:一片丹心、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这是中国空军官方微博在阎肃老人逝世后第一时间作出的深切缅怀和沉痛哀悼,触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引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追思。斯人已逝,音容犹在。每一位与阎肃老师有过接触的人都有着说不尽的缅怀、道不尽的想念与感动。

凝思永久,回忆往事

我们这些50后,是唱着阎肃老师的歌曲,在红旗下成长的一代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出版和公演的文艺作品不多。1962年,刚刚出版的小说《红岩》,人们争相阅读。这部作品以惊心动魄的斗争画面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震撼了我们的心,被称为具有共产主义精神和革命气节的教科书。

歌剧《江姐》是阎肃老师根据同名小说《红岩》的人物原型创作的。记得1965年读初中一年级时观看了祖国大江南北公演的歌剧《江姐》。在学校的文艺演出中,师生同唱《红梅赞》和《绣红旗》,阎肃老师的作品给我们思想和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代人通过这些文艺作品的鼓舞,的确是树立起了纯朴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歌剧《江姐》描述的是从三大战役的胜利到重庆解放前夕这段历史,当时国民党节节败退,不甘于失败,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歌剧《江姐》词作家阎肃是重庆大学的大学生,经历了这个最黑暗的时期。那时作为进步的大学生,他在学校曾排演了许多进步的歌剧,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有了这段生活经历的过程,阎肃创作歌剧《江姐》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由于当时对四川的时代背景和四川诸多戏剧的熟悉,再加上对小说《红岩》的成功借鉴,阎肃才思喷涌,仅仅用18天就完成了歌剧《江姐》的初稿。1962年,看过剧本后,空政的领导非常重视。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和空军司令刘亚楼多次看过歌剧《江姐》并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两年的打磨,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将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搬上歌剧舞台,正式演出。这就是歌剧《江姐》;此歌剧《江姐》由阎肃编剧,年轻的作曲家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歌剧《江姐》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刻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歌剧《江姐》立即引起了轰动,一举成名。阎肃也受到毛主席的亲自接见。

20世纪60年代我们在农村插队时,知青最喜爱唱的歌曲就是《我爱祖国的蓝天》。这首歌曲也是文艺演出中的必备节目,这些文艺作品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

阎肃老师创作的歌词意境深邃,主题突出,韵味浓烈,富有哲理。与其说,他的歌词是作者最真心的表达,不如说他的歌词是作者心底之音的释放。而那豪迈之情、豪侠之意、豪爽之品,至今还在感染着人们,激励着人们,敦促着人们披荆斩棘,昂扬登攀。19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全球90%的华人都听过,而且还能哼唱。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影视金曲奖。这首歌2001年在美国纽约被评最受华人喜爱的歌曲。

阎肃的文艺作品传播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生,他点燃的激情至今澎湃在我们胸怀。正如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所言:“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从这个意义上说,阎肃的一生是战士的一生,是“严肃”的一生。

青歌相会,终身难忘

我和家人特别喜爱看CCTV的青歌赛。青歌赛1984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创新,已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中国声乐事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极大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需求,为中国歌坛输送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2010年1月18日,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广西赛区决赛在南宁举行。阎肃、金铁霖、吴雁泽、徐沛东、陆在易、王晓锋、任卫新、付林、孟卫东、张千一、田青、姚峰等13位我国著名音乐家到场担任评委。评委都是著名的词、曲作家,也有美声、民族、流行唱法的歌唱家。让观众如同置身于央视青歌赛的现场般的盛大与热烈。

我酷爱音乐与摄影,经广西的音乐家引荐,在青年歌赛贵宾休息室里,见到了阎肃、金铁霖、吴雁泽、徐沛东等著名的艺术家。当时我提出给艺术家们拍摄肖像照的建议,徐沛东指着坐在休息室一侧的阎肃对我说,应该先给阎肃老师拍照,他德高望重,还是将军呢。我快步的走到阎肃面前说:“阎老师我帮您拍摄一张照片!”身穿褐色唐装的阎肃一脸和蔼,一点架子没有,笑眯眯从沙发上站起来,手中还拿着没抽完的香烟,他说:“好啊。”让我用单反相机多角度拍摄,最后还和我合影留念。之后,我在休息室里帮每一位艺术家都拍摄了肖像照片。离开幕式的时间还有一会,我就坐在阎肃旁边聊了起来。阎肃说,他对青歌赛有着特殊的情感,从第三届青歌赛开始,就一直参与其中,他是看着它长大的,也可以称得上是青歌赛的元老了,阎肃感叹青歌赛“幼苗已成参天大树”。

他还说到这是第一次到广西南宁参加青歌赛,广西是 “歌海”,创作了《刘三姐》这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广西的民歌资源丰富,他对此次青歌赛原生态歌手充满期待,渴望听到来自壮乡民间最美丽的歌声。交谈中发现阎肃果然文如其人,和谐、风趣、智慧、平和。

阎肃说:“此次青歌赛民族唱法中还涌现出一些好的歌唱苗子,声音、形象、艺术感觉不错,整体水平较以往有很大提升。但民族唱法属学院派演唱方式,全国高水平歌手主要集中在北京几大院校和部队,面对全国民族唱法高手如林的现状,广西歌手要想冲出重围,还得在特色方面狠下功夫。”

阎肃还说:“青歌赛的特色在于没有过度的娱乐化炒作和包装,更强调比赛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对于参赛歌手而言,无需费力去挖掘所谓‘背后的故事,选手只要专注于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声乐素养,而这绝非是依靠煽情、八卦等所谓捷径所能够做到的。”阎肃还以军旅歌唱家李斌为例,八年参加了四届(青歌赛),才最终获得金奖,《当兵的人》是经典。

此次青歌赛评委对所有参赛对象进行认真的评审,最终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和合唱的获奖歌手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比赛。

责任担当,理想追求

放眼当下文艺界,浮躁之风盛行。一些文艺家尤其是个别青年文艺工作者,不潜心打磨作品质量,反而醉心于各种手段所谋得的荣誉,被金钱“遮蔽”了双眼。光想要成绩,却不愿“接地气”。这些都是阎老生前所痛心疾首的问题。

这在物欲横流、文化多元、诱惑多多的当下,在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比比皆是的情况下,阎肃的作品不是喊口号、比声高、秀肌肉,而是流淌于心,发乎于情,旋律优美、气韵充沛、激越昂扬、荡气回肠、便于传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深度融合的佳作,“叫好又叫座”,为亿万人民所喜爱,传诵了几十年,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经受了历史的检验。阎肃的作品体现了责任担当,彰显了阎肃的理想追求。

在打开国门,东西方文化激烈冲撞交汇,曾几何时,“校园歌曲”红极一时,“摇滚音乐”震天价响,“靡靡之音”卷土重来,“色情文化”大行其道。正是阎肃扛起主旋律这面大旗,创作出一曲曲脍炙人口、感天动地的主题歌曲,一部部精彩纷呈、撼人心魄的歌剧,传承民族的红色记忆,坚守中华的精神家园,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讲道:“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所以,我、我们心中常念叨的就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阎肃还饶有兴趣地说,“我觉得,我们每一位以文艺为终身职业的从业者,我的同行们,都应该做到‘四有,那就是胸有大业,腹有诗书,肩有担当,术有专攻。” “风花雪夜”“四有四艺”“正能量接地气”……这就是阎肃同志拥有德艺双馨美誉,一生永葆艺术青春的核心保证;一生不脱军装,一生一尘不染,一生笑口常开,阎肃保持了人民艺术家本色。

文艺创作要俯下身子“接地气”,说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大实话”。“我艺术的根和魂,只有深深扎进军营这片沃土,扎进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写出真情、唱出大爱。”阎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创作京剧《红岩》,他曾亲自到渣滓洞牢房里“坐牢”7天;《我爱祖国的蓝天》唱响军营内外六十载,离不开他深入部队,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同工作的长期体验。

而这种“接地气”的方式伴随着阎肃一生的文艺创作之旅。分享完打假主题歌曲《雾里看花》的创作故事之后,阎肃意犹未尽地感叹:“如今我每天依旧坚持数小时读书,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放弃了阅读,成天对着屏幕。如果我书没看够,是想不出这些词来的。艺术创作,要做个有心人。”

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都是当下文艺创作所存在的问题。反观阎肃65年的创作生涯,从红歌军歌到流行歌曲,他不断出新出彩,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几乎在每个时代都留下了代表作。而阎老曾自曝其窍门,一是“学习”,二是“认真”。

阎肃像一座高峰,令世人高山仰止;阎肃似一面旗帜,引领后辈迈步前进;阎肃如一面明镜,留与后人观照内心。

责任编辑:卢悦宁

猜你喜欢
阎肃江姐唱法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认错不能拖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成全
成全
《阎肃人生》里的阎肃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