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胜
真题展播
2014年: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一:请以“真没想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要正确、规范。
题二:请以“ 教会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教会我”前后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书写要正确、规范。
2015年: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人名。
题一:请以“阅读,让我长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题二:请以“触动心灵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如“故事”、“ 歌声”、“ 友情”等,再写作文;②用你最擅长的文体表达积极真挚的情感; ③不少于600字。
金题链接
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作文题目将延续二选一的特点,而且将会是“半命题+命题”形式,这种命题形式,给考生以更充裕的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更充分的表达自我独特体验的机会。无论是哪个题目,都将继续关注自身成长、内心体验,都将继续体现时代生活。
题一:汪国真诗歌《感谢》云:“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是的,“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是一种期待、是一段过程、是一份情愫,因为“你”是那样让人神往。
请以“当我走向你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抒发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题二: 毕加索说:“我不探索,我发现。”而诗人李元胜在散文《半年只读一本书》中写道:“好书还有可能是一个深渊,你在阅读的时候,其实也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吸了进去。你将被捣碎、扬弃又重新组合成一个全新的自我。好书就有这么强的改造能力。”所以阅读名著就是这样一次美好的相遇,我们在阅读中唤起了内在的精神和感知力,与名著产生某种呼应,从而超越现实生活而进入阅读中……
请依据上述材料,以“与 相遇”为题目进行写作。
要求:①作文前根据自己的写作内容先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题一: 这是一个从诗句中引出的题目,引言中“是一种期待、是一段过程、是一份情愫”“那样令人神往”等内容,给我们提示了写作内容、素材方向、文章结构、情感抒发等多重信息。因此,要写好这篇作文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出其不意确定“你”
题目“当我走向你的时候”的关键词是“你”。一般情况下,“你”可以是亲人,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师长,可以是生活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更可以是一个连姓名都不知晓的陌生人。如何选择才能与众不同,当然是“陌生化”效果最好!如果仔细读要求,那么,选择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和名著中的人物,选择那些伟人、明星也是符合写作要求的。选这些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有距离”的人物,往往更能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同时要注意,这个“你”还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如书本、玩具、风景、古迹等等,还可以是一些“虚”的事物,如荣誉、爱好、时光、告别等等。因此,出其不意确定“你”,选择好关于“你”的素材,这篇文章的新意就跃然纸上了。
仔细读题写好“走向”
审读题目时要注意,“当我走向你的时候”不要静止在一个时间点上或者一件事上,因为“走向”必须是一个过程,同时,必须扣住“走向”的象征意义加以演绎。
融合写作“我”和“你”
题目中有“我”也有“你”,因此,二者不能分离,要突出“你”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所产生的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写作中,“我”和“你”是融合在一起写的。
情感呼告写“人称”
题目“当我走向你的时候”中的“你”暗示我们:最好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写作文章,因为第二人称的陈述方式,易于事情过程的叙述和文章情感的抒发,易于近距离情感的沟通和交流。
题二:正如题目材料中所提示一样,走进任何一部名著,深深地扎下根,你就会陷入名著所营造的世界,你就会与他们相遇,与他们同悲欢。相遇的不只是一部书,可以是一个人物,可以是一幕场景,可以是一条道理,可以是一种体验……只要你在名著中哪怕撷取一朵不起眼的浪花,只要是自己体验最深刻的,生发演绎后都将是瑰丽耀眼的篇章,都将带给你无限惊喜。
根据题意,选择材料,巧妙立意,精准补题就成为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
可以选择某名著中的某一人物进行补题,写出这个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带给自己的不同感觉。
可以按照同一主题选择不同名著中的不同人物进行组合,或两两对比,或前后映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自己的阅读体验。
可以选择整本书,写出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自己心灵别样的体验。
特别要注意的是,写作本题,关键字是“相遇”,因此在写作中不能只是描摹、评价书中的人与事,重点应该是与自己的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融合,“相遇”的结果是融为一体,共同升华。
素材引领
青春的梦想永远在路上
1933年,他出生在美国芝加哥的黑人贫民窟。10岁,他的梦想是成为歌手。二战后,他随父亲搬到西雅图,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旅。由于小号吹得非常出色,他逐步赢得了和爵士乐高手同台演出的机会,继而又实现了另一个突破——全美巡演。20岁,他的梦想就是唱响整个欧美;30岁,他的梦想是成为全能的音乐家;40岁,他的梦想是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大师;50岁,他的梦想是帮助别人实现梦想;60岁时,他的梦想是慈善。2008年,他与季羡林、何振梁、李安等各界人士被聘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艺术顾问。现在,他已年过70,他的梦想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叫昆西·琼斯,被誉为西方现代音乐的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