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凤飞
摘 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满足积极情绪体验,创设积极支持环境,培育积极人格特质,可以有效改变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促其健康成长。
关 键 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66-02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成长中的他们由于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容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偏差。这不仅影响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个案描述
涵涵,四年级学生,留守儿童。不注重个人卫生,在学校调皮捣乱,破坏课堂纪律,经常不交作业,私自拿别人东西……总之,这是个令老师无比头疼的孩子。
涵涵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父母常年在北京做生意,忙碌的他们只有春节才可能回家。可怜的涵涵只能享受父母短短几天的爱,几天过后,他又成了留守儿童。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两位老人包办了涵涵所有的事情:剪指甲,整理书包……爷爷奶奶的事事包办,导致涵涵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学校,班上同学都不愿意跟涵涵玩,而老师的严厉批评、责骂,又严重打击了涵涵的自尊心,导致他“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身上没有闪光点,已习惯了被贴上的“坏学生标签。
二、辅导过程
通过与涵涵爷爷奶奶交流,我了解到涵涵其实本性善良,在奶奶生病时会给奶奶买药、喂药,照顾奶奶。单凭这一点,我就相信涵涵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决定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涵涵实施教育干预,使他的问题行为得到矫正。
积极心理学于2000 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提出,主张把发挥个体已经具有的优秀品质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注重教育实施者和学生双方的互动,追求稳定地转化效果[1]。
(一)满足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体验,主要指个体对待过去感到满足、满意,对待现在感到幸福、快乐,对待将来感到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2]衡量个体是否幸福不在于实际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个体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在情绪上做出何种反应。[3]
为了帮助涵涵体验积极情绪,我组织了一堂主题为“一起找优点”的班队课,请孩子们说一说涵涵的优点。如我所料,全班无人举手回答,涵涵也一脸满不在乎。
“可是,费老师听说,有一个男孩在他爷爷奶奶生病时,量体温、喂药,简直就是位小护士。你们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我动情地说。
“善良的男孩。”孩子们纷纷表示。
“那你们知道吗,这位男孩就是涵涵。”我眨了眨眼睛。
在同学们的惊讶声中,我带头鼓掌。涵涵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回忆:涵涵在同学呕吐时,会第一个站出来清理;在同学擦破皮时,总是第一个拿创口贴……
听同学们说完,我微笑地总结:“涵涵真的很棒,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涵涵脸上也露出自豪的微笑。
课后,在校园的“绿色聊吧”里,涵涵高兴地对我说:“费老师,谢谢您今天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我决定以后都听您的。”我欣慰地点点头,并告诉他:“作为学生,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其次,要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他点头应允。
从那以后,涵涵开始慢慢改变。当然,我也不忘记给予他正向反馈,让他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成绩有所进步时,我就让他当一天班长;当他帮助了同学时,我会公开表扬,并授予表扬章;由于他在体育投掷项目非常优秀,我便让他担任了体育委员。
(二)创设积极支持环境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通过研究证实:“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师友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4] 为此,我把改变涵涵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家人。涵涵父母听了我的建议后,一周会打4-5次电话回家。涵涵父母还答应,在生意淡季时,会回来一个照顾孩子。爷爷奶奶不仅开始放手让涵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还计划给涵涵收拾一个独立的小房间作书房,让他专心、安静地学习。
与此同时,班上成立了以班干部为成员的爱心小组,请他们与涵涵结对,在生活、学习上给予涵涵帮助。另一方面,我和其他任课老师说明了涵涵的情况,请他们多多关注涵涵,给予涵涵学习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
(三)培育积极人格特质
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其积极的情绪体验便会不断增强,进而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反应方式。[5]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一般较差,涵涵也是如此。因此,有必要帮助涵涵培养自律、自立的积极品格。
我为涵涵调整了座位,在他的周围安排了认真自觉的同学,请他们作好榜样。我还适时召开主题班队活动,请涵涵当小组长。活动中,涵涵严格要求自己,为小组成员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为了进一步培养涵涵的自律能力,我还为涵涵制定了“十字自律表”。以“十”的交叉点为自律中心,四条线分别代表“学习、生活、玩耍、阅读”四个方面,四条线上可以分割成许多点,那每个方面的细微之事,例如学习包括:端正写字,积极举手,认真复习……这样每天看一看这张自律表,涵涵就会明白:事事需仔细,事事应自律。
鉴于涵涵自理能力差,不太注重个人卫生。我专门为涵涵准备了两面镜子。当我看到他的指甲和头发太长时,会把他带到大镜子前,看看应该干什么了,第二天他就剪好指甲和头发了。当我看到他的抽屉乱七八糟时,就用小镜子一照,第二天抽屉也被整理干净了。
在积极心理学的问题行为转化策略下,涵涵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时学会了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更为重要的是,他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每天都充满朝气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反思
上述案例启示我们,面对行为习惯有偏差的留守儿童时,我们别急着指责、批评,而应该转换关注点,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积极品质,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实现对问题行为的矫正。通过满足其积极情绪体验,培育积极人格特质,创设积极社会环境,孩子才会在自信和爱的包围中改变自己,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2][5]丁翠翠.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7,28,29.
[3]任军,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22.
[4]仇海荣.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一所普通中学学生抑郁状况调研[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10):7.
(作者单位:湖州市织里镇轧村小学
浙江湖州 3130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