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辉
学校教育要以德育为主,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基石。成绩的好坏只能影响学生的学业,而道德的缺失将影响他们的灵魂,使他们无法立足于社会,给社会带来负担。那么,如何才能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呢?
一、提高认识,摆正品德与社会课位置
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在追求升学率这个大环境下,大部分学校只注重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社会课往往被忽视或挤占。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品德与社会课,要求教师要有崇高的师德,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认真钻研教材中的思想,挖掘编者意图,使真正的道德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这一切全都来源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学生尊敬师长的同时,也需要师长的尊重。课间学生很恭敬地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也应谦恭地应答,以表示尊重,也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在课上,教师的尊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更加热爱品社学科。教师不要吝啬表扬鼓励的语言,亲切的鼓舞和真诚的表扬,会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平等,进而身心愉悦地受到道德的洗礼,道德行为习惯也会慢慢地养成。
三、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好任教的学科,有个老师就能教品德与社会课。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哪个老师都可以教但不一定有哪个老师能教好这门学科,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教好这门学科。
首先是备课,我们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处处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恰恰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教会学生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这些知识中如何形成运用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要求教师在授课中采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运用。
其次是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调查,放手让学生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获得知识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
最后是反思,教师的成长体现在是否会反思?从中得到成长方法。常言道,教无定法,是的,没有一种方法是最完美的,只有从缺憾中找到方法,在完美中找到不足,那样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不断学习,不断钻研,才能不断成长。
四、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1.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直观的事物对学生来说,具有直观性,很容易打动、感染学生。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图片、音乐渲染、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贯穿于整节课中,诱发学生的道德情操。为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前我们就要构建良好的实体体验,做好物质准备。那样才能让他们认真观察,从而使学生悟出道理。学生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不仅可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且会促使抽象思维的发展。在明理的基础上,情感得到激发,道德情操得到培养。音乐的渲染,更能使课堂增添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操,怎能不受到陶冶呢?
2.创设情境,学文明理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将体验思想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思考与感悟,从中悟出道理,高尚的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既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能从事件中得出道理。分角色的表演,可以分组进行,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整节课的目标达成。
3.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做好课堂总结很重要,它是对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概括,目的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一堂课没有恰当的总结,就像盖房子没有砖瓦一样,不够牢固。所以总结对于一节课至关重要,做总结就像律师的最后陈述,要简明扼要,直指重点,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总结也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一方面让回答的学生加深印象,也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且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提问优等生,学生总结不全的,不深刻的,教师要加以补充,使总结完整,具有教育意义。
4.注重课外延伸,加强应用
一节成功的品德与社会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书本中的知识,还让懂得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知识才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总结后,学生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教育达到了预定的目的。但教师不能就此罢手,还要向课外延伸,提出问题。其中的问题不能局限于本课的,而要延伸到与本节课相关的其他问题,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突破思维习惯,提出自己的主见。知识学会了,道理清晰了,并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而真正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按照正确的方向去做,课外延伸恰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课外延伸,学生日后就能按照从课堂中获得的信念,去付诸实践。
总之,学生的道德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