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兴宝
[摘 要]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要处理好班级问题、学生问题,班主任首先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这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在训斥他。
[关键词]学生问题 处理方式 乐于接受
[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110
几年前,笔者参加了庆阳市教育局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聆听了刘正荣等三位专家有关班主任工作的专题讲座,把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大致概括为“变、慢、易、谐、公、勤”六个字。现在,笔者把自己这点肤浅的认识和想法谈出来,和各位班主任一起商榷、分享。
一、处理学生问题要会“变”
刘正荣教授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目标是:更精彩,更轻松。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就是转变观念。对农村班主任来说,“更精彩”谈不到,但“更轻松”应该是我们的追求,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变”。刘教授大致从三个方面讲了“变”的必要性。
1.社会形势、社会环境要求班主任“变”
当今社会,人们对教育高度重视,同时又对子女过度娇惯,使教师成为高关注、高风险的职业。同样是教师批评学生,现在和过去许多家长的做法截然不同:过去教师批评了学生,家长责备的是学生;现在学生犯了错误,家长不但不责怪学生,反而要给教师找茬。形势逼人,不变不行。
2.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变化要求班主任“变”
现在社会,随着网络、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知识面扩大了,维权意识增强了。过去,教师扇学生耳光,学生顶多冲教师瞪眼,敢怒不敢言;现在的学生就不同了,如果被教师扇了耳光,他们会抗议教师违法,甚至向有关部门反映。体罚的教育方式已落后,班主任要转变,认识了解学生的特点,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3.社会的发展、民意的呼声要求班主任“变”
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抱怨一考定终生的高考制度,都在呼吁改革,而对推行十几年的素质教育却嗤之以鼻。我们为什么非要把班里倒数一、二的学生都教成高中生、大学生?这样现实吗?发挥他们的特长爱好,发展他们的个性,这些学生动起来了,有事干了,班级不也就安稳了吗?
二、处理学生问题要会“慢”
在处理班级问题、学生问题时,专家们都谈到了一个字——慢。凡事都有发生的理由,班级问题、学生问题也是如此。问题发生了,班主任首先要调查了解其发生的前因后果,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刘正荣教授就“顶撞老师”这一违纪现象分析了十二种不同的原因,如果仅仅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处理的话,肯定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刘教授还举了一个案例,这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学生过马路时遇到了一个盲人老奶奶,于是他先帮助老奶奶通过马路,把她扶到安全地方,然后才去上学,结果迟到了。上课教师不问青红皂白一顿猛批,后果可想而知。本来是一件可以在班里表扬的助人为乐的事情,由于教师不恰当的批评,当事学生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表扬,反而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心理上能平衡吗?不记恨这位教师才怪呢!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班主任一定要“慢”,一定要多问一句“为什么”。
三、处理学生问题要会“易”
“易”就是容易的意思,学生容易接受,师生容易沟通,容易产生共鸣。处理班级问题、学生问题,需要师生互相沟通、互相配合,如果只是班主任在那里苍白地说教,学生却无动于衷,那么效果就微乎其微了。迟希新教授举了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学生早恋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他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针对只剩两三个月就高考的高三学生,题目是“高考前的时间管理”。这个题目一看似乎与早恋不沾边。接着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把一块石头放进一个玻璃杯,然后往杯子里装沙子(沙子没有装满),最后往杯子里倒水,水满为止。当时迟教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演示完后大家觉得这个实验仍然与早恋没有任何关系。下面是迟教授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同学们,谁能回答我做实验的顺序?”听了学生的回答后,他说:“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做事都要注意顺序,顺序错了,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对于只有两三个月的高三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石头又是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高考”。接着他说:“这就对了。”悟性很高的高三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迟老师不让我们‘这个。”听到这里,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个实验的目的。第二种方案是针对初中生早恋问题设计的,题目是“一节音乐课”。迟教授先引导学生欣赏学习《窗外》这首歌曲,然后通过分析歌词,让学生知道爱情是美好的,同时爱情又是现实的、要负责任的,从而让学生明白,爱情不是两手空空,需要各自付出努力,才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两种方案要比直接给学生讲早恋的利害效果好得多。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迟教授没有直接讲述在外打工有多么辛苦、多么不容易,而是用了一些图片,再现了在外打工者的生活片段,并配有自己独特的说明文字,令人十分感动。通过展示这些图片和文字,达到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处理学生问题要会“谐”
这里讲的“谐”是指和谐的师生关系。刘正荣教授讲了一个细节,他说:“当我们在批评一个学生的时候,可以在不经意间整理一下学生没拉好的衣领,或者拍拍学生身上的灰尘。这样学生就会对你有一种亲近感,就会认为老师真正对自己好,也就不会站在你的对立面,不会对你有抵触情绪。”笔者用魏书生先生的一段话解读刘教授的这个细节,魏书生先生说:“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五、处理学生问题要会“公”
“公”就是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班主任处理班级问题、学生问题时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要多发扬民主,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多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等等。
六、处理学生问题要会“勤”
除了我们平常讲的勤于跟班、勤于管理外,还要勤于调查了解,勤于发现班级问题、学生问题,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把是非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社会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变化,班主任处理班级问题、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要发生变化,我们要尽可能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问题。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