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动端竞争态势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能力提升

2016-05-14 20:04彭鹏
中国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

彭鹏

【摘 要】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市场之一。目前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中占据了主要份额,而中国银联及我国商业银行在其中面临强有力的竞争挑战。本文在评述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模式尝试的基础上,对未来银行业以移动支付为切入点,如何提升支付结算业务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支付;商业银行;支付结算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加快,银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内容也产生了较大的变革。其中,标志着银行核心能力的支付结算业务成为了银行和跨界金融公司的必争之地。因为,无论哪种金融业态,都离不开支付体系,支付就是金融体系的血脉和血管。作为银行业支付的前端,中国银联努力改善银行卡的使用环境和使用生态,收效却不明显。银联在许多业务场景和支付接入点的表现难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下,由于银联平台局限性,导致银行在支付业务领域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抢走许多本属于自己的业务。为此,银行一直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积极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求。例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率先推出了“云闪付”结算业务,银联也在前一段时期推出了“云闪付”业务,以应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攻城掠地。

一、我国移动支付市场的独特竞争态势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不同于欧美市场的“不温不火”——那里的人们似乎已满足于银行卡支付或个人支票业务,而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据统计,截至2015年三季度,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已高达3700亿美元,比二季度增长13%;预计2015年全年将达到1.4万亿美元。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则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总规模达9.31万亿元,同比增长57.3%。

在此项业务的推进中,阿里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毋庸置疑起到了主要作用。早期的网上交易和打车软件“滴滴”和“快的”补贴战,随之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获得了大量用户;时至今日,两家公司利用各种优惠手段,触角持续下沉到线下场景,包括超市、便利店、电影院、咖啡店,甚至小摊贩、菜市场,其客户数还在持续高速增长。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中,截至2015年上半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占有87%的市场份额。

为了在不断增长的移动支付市场进行竞争,中国银联也引入苹果和三星,利用自己的NFC收款设备网络,通过Apple Pay绑定信用卡或借记卡,通过NFC通信以及指纹识别进行“刷手机”交易。虽然在NFC收款POS机网络(商户端)上,中国银联具备显著优势,但是在智能手机端,中国银联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严重缺乏存在感,不具备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竞争的实力;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不断蚕食银联的POS支付业务。此次与苹果及三星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将会弥补银联在移动端上的弱势地位,但是否能带来根本性转变,还有待市场检验。

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移动支付经营

为了在新的金融生态下生存,保住传统支付业务的领地,并开辟移动支付市场,各家银行都在支付结算方面做文章,努力改变所处的被动局面。

工农中建和交行这五大行,都积极推进自己的电商业务,把贸易与支付做成一体化,增加支付场景的入口,与第三方平台争市场。其中,工商银行的成绩最为显著,目前已进入中国电商行业的前五名。

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一些中小银行,其思路在于电商业务与银行的主营业务挂钩,也即与银行的存款、理财、信贷等业务相连。譬如平安集团的“平安好车、平安好房”把银行的汽车贷款,房屋按揭业务与这些平台的交易相结合,较好地契合了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这种O2O经营模式,既解决了银行在汽车消费贷款和房屋按揭贷款的客源问题,也为市场推进和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台业务与客户交互密切,对客户的情况可以做到动态掌握,既有利于提供相应的服务,也便于银行的信贷管理。2015年底,平安集团推出的“平安好医生”项目,为8000万银行客户提供移动医疗O2O服务,并在支付结算、网上银行、投融资方案等综合金融服务方面进一步深化;其向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客户提供包括家庭医生、体检、上门检查、专科问诊、预约挂号、上门送药、健康名册、慢病管理等一系列O2O的健康管理及就医协助服务,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覆盖。目前,“平安好医生”已有2500万人注册,每日咨询量达10万人次,已接入医院3000多家,药房1200多家。与此同时,平安银行协助“平安好医生”打通支付环节,探索以家庭为单位医疗授信以及个人健康商保账户的资金增值,还为“平安好医生”提供包括电子账户、现金管理、个人理财、投融资方案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

三、商业银行未来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建议

就目前的支付业务而言,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支付结算业务的变化,确定能做的和该做的事情。同时需要明确的认识是,银行业务中也存在一些电商平台目前很难跨越的领域,如跨境支付汇款、综合财富管理、企业或个人的综合授信(含信用卡和经营性业务)、银行间的支付结算业务等。因此,从总体思路来看,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开发产品去竞争移动支付市场或网上支付平台;另一方面是做好自身的支付结算业务。

下面本文就未来商业银行以移动支付市场竞争为切入点,如何做好支付结算业务,谈一些初步认识与建议。

第一,分类支付结算业务产品和所对应的客户群。以往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并不收到重视,但时至今日及未来,市场倒逼或者生存倒逼着银行不得不思考如何抓好这一业务。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在资源分配方面予以重点考虑,考虑借鉴互联网平台的客户奖励方式等;二是确定可行的目标,全力推进,将其纳入考核内容、下达明确的工作目标,针对客户和所对应的支付结算产品,梳理相关流程、不断优化客户体验,开发或整合支付结算产品,提供打包业务、确立品牌。

第二,依据支付结算业务的变化趋势,主攻重点增长业务。从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来看,传统的支票、汇票、本票、托收承付等业务的办理量很难增加,而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的交易在迅速增加;银行的存款业务系统与理财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易也在迅速增长。商业银行需要做到:一是主动对接第三方业务平台,争取用合作共赢来获取客户资源,再进行交叉销售;二是利用现有的社区支行和小贷支行的网点,建立O2O平台,争取支付入口、做大支付结算业务;三是改善银行核心系统与外界的交互接口,使对接更具有方便性和柔性。

第三,发挥集团化优势,整合综合理财业务平台。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企业和个人已经越来越热衷于各种理财业务,因此将理财平台和各类接口做好,就能赢得支付结算业务市场的份额。如果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够将自身的客户服务系统和产品系统,与集团旗下其他牌照机构的服务系统和产品系统打通,建立信息同享、产品共卖的体制和机制,将理财业务做大做优,那么,支付结算业务也会随之做大,中间业务收入也会稳步提升。

第四,在多币种业务方面做文章。国内经营的一些外资银行,尽管客户资源并不大,但利用所服务的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多币种账户特点,在账户资金管理方面做足文章,在变化的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中,也能取得较好的收益,仅客户的多币种账户的资金管理手续费收益就较为可观。所以,中资银行的支付结算产品也应形成类似的套餐产品系列,为客户提供国际化的支付结算服务。

第五,适应信贷业务的各类需求,做活存款与贷款的账户资金交易。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银行的贷款业务依旧将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信用卡循环授信是贷款业务的普惠化的开端,客户随借随还,既方便又节省利息支出。当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启后,这些特点被他们利用得相当充分,譬如支付宝对个人客户目前开通了透支功能,自动还款功能,积分功能等。未来银行贷款业务应当首先走向O2O形态或直接网上贷款,让客户享有“足不出户办理贷款”的极致服务体验;其次是支付结算和信贷业务一条龙服务,例如有的银行将“生意贷”客户的贷款业务与“收款易”及“贷款银行卡”产品绑定,配套的“收款易”收取货款时全部减免手续费,通过配发的贷款结算卡可以在网上办理免费汇款等;第三是还款方式多样化——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结算户无资金时可以自动续贷;四是循环周转,成本低廉,满足7天*24小时网上随借随还,贷款按日计息;第五是结算账户将具有透支功能,透支有免息宽限期,宽限期后自动转入贷款账户。通过产品和服务功能的整合,让客户体验到人性化的服务特点,才能让银行在未来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第六,在结算账户方面做更多的创新设计,吸引客户。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位,支付结算账户可以做以下创新:一是账户计息方式多样化,如按照时间维度或账户余额的金额大小计息并差异化定价;二是结算费用收取多样化;三是客户激励,将客户的奖励与收费系统关联;四是在存款业务方面期限利率多样化。总之,客户的选择多了,通过PC端或移动端的业务量就会上升,支付结算的交易也就自然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东荣. “互联网+”与金融转型升级[J]. 中国金融,2015,22:12-14.

[2]李继尊.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J]. 管理世界,2015,07:1-7+16.

[3]刘秋万. 新技术时代银行的转型发展[J]. 中国金融,2015,07:51-53.

猜你喜欢
移动支付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以微信红包为例分析移动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
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