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劼 廉国恩
摘 要:简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究成果。国外方面:美国的技术推动模式,美国、日本与韩国的政策拉动模式,瑞典的大学和企业合作模式。国内方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模式应选择金字塔模式、集群模式以及系统创新模式。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产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5-0070-03
一、高新技术产业概念
继高技术、高技术产品后,高技术产业概念应运而生,各国纷纷对高技术产业给出了定义。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在《高技术政策的五国比较》一书中指出:高技术产业是指那些大量投入研究与发展资金,以技术的迅速进步为主要标志的产业。英国将高技术产业定义为包含新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位于科学和技术进步前沿的其他技术的产业群体。法国经济学家认为,只有当一种产品使用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劳动力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技术产业。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指以当代尖端科技和下一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澳大利亚将高新技术产业界定为投入大量研发经费、紧密联系科技人员,生产新产品且具有科学或技术背景的产业。加拿大定义高新技术产业为研发经费投入高、劳动力技术素质高的行业。
1994年,国际经合组织(OECD)利用R&D强度指标,包括R&D总费用、直接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和直接R&D投入占增加值比重3个指标,重新给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分类,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等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分类法被广泛接受。
我国通常是把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衡量标准。在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将我国高技术产业界定为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航天、核能、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80年代,国家提出了“面向、依靠”科技的工作方针,实施了一批高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揭开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序幕。1986年3月启动和实施了“八六三”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直接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88年8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各地纷纷结合当地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201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11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在信息与空间、新材料、先进制造、能源、先进交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高铁、无线宽带通信、高性能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高新技术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制造;以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支撑的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等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迅速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究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政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风险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美国的技术推动模式
20世纪70年代,阿伯纳西(Abernathy N.)和厄特拜克(Utterrback JM.)以产品创新为中心,提出了产业创新动态过程模型(Abernathy-Utterback创新过程模型),揭示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2.美国、日本与韩国的政策拉动模式
美国政府推行长期战略。1984年1月6日,美国开始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不仅限于军事目的,而是为了取得综合战略优势;通过刺激民用高新技术发展,保持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继而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政府设立国家科技委员会,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经济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美国科技发展的政策。
20世纪50年代,日本制定了《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飞机工业振兴法》等政策法规。80年代初确立了“科技立国”战略。1986年日本内阁推出的《科学技术政策大纲》,同时,积极将高技术应用于民用领域,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工业的技术水平,使科技进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0~60年代的30%左右提高到60%。
20世纪60~70年代,韩国实施发展高新技术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和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80年代,韩国政府推行政府扶持下的自主发展模式;90年代以后,通过对产业、金融和税收的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3.瑞典的大学和企业合作模式
瑞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大学与企业相结合,强调“科研必须面向社会需求”、“大学和工商业在R&D中加强合作”。
(二)国内研究综述
1.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
2004年,唐华发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建》一文,分析了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并基于希尔和布伦南的“集群关系结构模型”,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模型(见图1)。
2.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2011年,张贵、李俊林、韩彦清和路振田提出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创新理论,分析了影响产业链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围绕“制度引进—突破重点—支撑引领—跨越发展”的逻辑轴线,建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支撑创新基础资源、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扩散与产业关联、创新环境支撑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6个三级指标。采用该评价体系对国内31个省市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1)西部地区落后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2)西部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不足。并查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3.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2014年,刘淑芳和杨志恒发表《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一文,构建了市场导向下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理论框架,提出了市场导向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三种模式:内部创新、合作创新和外部创新(见图2)。
4.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效率测算研究
2015年,刘伟基于三阶段DEA模型,采用2001—2009年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和所有制结构四个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率影响显著。调整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的测算显示,环境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效率影响较大。
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模式选择
(一)金字塔模式
我国可以借鉴创新金字塔模型,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金字塔和企业内部创新金字塔。政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领高校创新教育走向常规化并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形成创新市场,重点发展潜力型产业。在建造产业创新金字塔的同时,在企业内部构建创新金字塔,金字塔的底部是具有开发前景的创意,中部是将创意转化为项目的孵化机构,顶部是重点建设孵化成功的项目(见图3)。
图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金字塔
(二)集群模式
欧盟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是欧盟在2007—2013年间推动产业协同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即在一个特定产业和区域中设立创新集群,创新实验室、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共同参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可以借鉴欧盟的创新集群模式,构建由政府引领、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集群内部研究成果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积极性,共同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
(三)系统创新模式
我国学者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从产业创新环境—组织—技术—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产业创新系统模型。该模型从理论上为高新技术产业系统创新提供了借鉴。高新技术产业系统创新中的环境系统建设,包括政府环境建设和市场环境建设两部分,主要任务是提升政府的支持力度和企业竞争力;组织系统的营造由高新技术企业主导,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中介机构参与研发和技术指导,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形成企业、研发和金融三大组织机构具有相互连带关系的组织系统;技术系统则兼顾环境系统和组织系统,形成创新项目;评价系统针对创新项目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具有开发前景的项目,确定重点投资的项目,找出项目风险并进行反馈(见图4)。
[参考文献]
[1]赵西萍.高新技术相关问题的界定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9).
[2]胡艳,吴新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定义的理解[J].技术经济,2001(3).
[3]周君.行业收入差距: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筑业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0(14).
[4]张治河,谢忠泉,周国华,张传波.产业创新的理论综述与发展趋势[J].技术经济,2008(1).
[5]王秀婷.国外产业创新模式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借鉴[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8).
[6]刘建国.新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7]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综览[EB/OL].http://www.doc88.com/p-90229598186.html.
[8]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EB/OL].http://www.docin.com/p-438523394.html.
[9]张曼茵,陈亮辉.产业创新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重庆社会科学,2013(10).
[10]段金鑫.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2014(1).
(责任编辑:张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