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英 宋同顺 沈友清
摘 要:武术作为体育教学内容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历史久远,但进展并不乐观,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文章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武术教学存在学生期望与武术课实际差距过大、教学内容多而旧、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考核方法过于项目化、 师资水平低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武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64—04
中华武术是民族体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特的健身防身作用。它是全民健身重要方法,是高校体育课程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而武术课作为学校体育重要部分,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决定着它在高校普及程度和传承力度。因此,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改革措施、发展方向等方面研究一直是个热点,先后出现了“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教改思路[1]、“ 段位制”进校园[2]、“ 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改革思路[3]的研究成果。
自1915年武术被正式纳入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以来,一直采用“班级授课制”组织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武术传承活动的全部。学习理念的引导、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考核标准的制定、教师师资的质量成了武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们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效果。本研究将从学校体育教育视角,依据武术教育的特殊性,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武术教学活动当前陷入的尴尬境地,并提出建议性的改进方法和解决对策,为武术教学的改革提供思路和参考,以便更好地开展高校武术教学活动,达到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终极教学目标。
1 高校武术教学的突出问题
1.1 期望值与实际情况反差大
由于受影视武打片和武侠小说影响,很多学生不由自主给武术裹上了虚幻飘渺的神秘面纱。一提到武术,就会想到“刀枪不入”、“飞檐走壁”、“长生不老”等满心期待地选修了武术,开课之后,才发现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的练习和复杂多变的套路动作学习,枯燥乏味非常辛苦,这与他们所期待的“神功”有天壤之别,厌学情绪油然而生,形成了 我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尴尬局面。学生处于这样的学习心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
1.2 教学内容多而旧
1978年,武术教学为了实效性、简单性,教学内容被统编为简单的基本功和动作组合,如:青年拳、24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和初级器械套路等[4],并一直延续至今。所选教学内容陈旧、单调,动作多,路线复杂,学习起来既繁冗复杂、枯燥无味,又缺乏实用性与娱乐性,缺乏吸引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了学分才“临阵磨枪”。学生处于这种学习状态,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学目的根本无法实现,学校武术教育毫无意义。
1.3 教学方法传统,忽略了学习主体
高校武术选项课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教学影响,大部分时间都采用“老师做,学生跟”和“学习—复习—再学习”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形式简单、方法单一、氛围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忽视了武术本质特征的教授——攻防技击性,忽略了武术精神的渗透——传统文化。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习主体所期待和关注的,学生学习就会严重缺乏积极主动性,学习效果也不会太好。
1.4 考核方法过于项目化
受西方运动理念影响,学校体育课程一直以项目化为主要特征。属于学校体育的武术课,从教育目标、课时目标、单元目标的制定,到教育效果的评价都沿用了体育大教育的范式[5]。高校武术选项课成绩的评价体系,源于竞技场域内武术套路和散打项目评价标准的移植,普遍采用竞技武术比赛规则和评分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只强调套路的连贯流畅、动作的舒展大方,而每招每势的攻防含义、拳理依据、动作名称所蕴含的文化信息都被过滤掉了[6],习练武术过程中学生人格品德的变化也全都忽略掉了。这与大学体育教学目的相悖:
首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再怎么努力,技术水平很难达到规定高度,很可能会挫伤习武积极性;
其次,学期末考核往往是教师针对学生演练规定套路的水平进行评分,成绩缺乏客观性、真实性很难如实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最后,采用班级授课,没有发挥集体教学的优势: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充分调动体育骨干,增进学生之间交流的作用完全没有体现。
1.5 师资水平有限
教师在整个武术课堂的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再加上武术项目技术动作外显的特征,标准用力的示范,合理教法和组织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武术教师资源欠缺、业务素质水平不高,存在其它项目教师顶岗、专项教师专业功力不深、示范动作不标准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武术课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了武术课在学生中的认同度。
2 策略研究
2.1 重视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的渗透
武术较之其它学校体育项目,最大的不同在于融摄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蕴含了多元的民族精神。[7]只有深入学习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全面认识武术,加深武术动作的理解,才能达到武术教学的价值目标。
通过武术理论知识的渗入,学生能够领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崇德尚武的武术文化内涵,了解武术多种拳种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武术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加深学生对武术灵魂的理解,增强对武术课的认同度,提高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从而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武术不只是提高防身自卫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丰富文化生活。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学生可以领悟感受到武术的美,武术的精神,武术的品质,从而养成科学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2 教学内容要淡化难度,突出攻防技击
教学内容要淡化难度,删繁就简,以简单实用为原则,精选一些流传较广、有一定影响的武术拳种,从每一拳种中选取几个最能反映该拳种精华,又简单实用的单个动作或组合,[8]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学校实际,组建一个新武术套路。新套路不仅要突出武术礼仪,而且更具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摆脱以往动作多、路线复杂、教师赶进度、学生拼命记忆动作的窘况,更加注重动作质量的学习和提高。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以“提高学生防身自卫能力”为主要目标而设立,也就是说,所选用的武术套路的内容要尽可能贴近攻防技击,服务于攻防对抗,作为一种表现性的技术,以展示劲力和招法为主,而不是过多地表现动作艺术性。通过攻防含义动作的学习,可加强学生攻防自卫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从而提升武术教学的实用价值。
2.3 教学方法多变,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武术自进入学校教育领域以来,一直采用“班级授课制”方式进行教学。其优点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量,有较大的教学规模和较高教学效率,但针对武术这项以“师徒制”为传承方式的传统项目,这种大批量的传承方式缺点尤为突出:学生多,教师只有一位,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再加上武术动作多、路线复杂,“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无从谈起。为弥补这种班级授课的劣势,在实践中,通过分组管理,调动体育骨干力量,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等方式,证明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套路教学中,学生自由分组,4~8人为一组,技术较好者为小组长,集体授课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观摩、相互纠正错误、相互比赛、评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对普遍性的问题和错误进行集体讲解和示范。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学习效率提高了,而且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另外,在对练教学中,新授阶段采用水平相当的两人为一组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学习,在熟练掌握提高阶段采取弱和强配对,以弱带强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灵活并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4 课程考核师生共同参与
去掉以往“教师一锤定音”的考试模式,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定[9]三个部分共同确定最后分数。 “学生自评”即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学生对武术动作练习方法技巧的掌握、每招每势攻防含义的理解、武术表演欣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态度和品质修炼等自我评定。“小组互评”即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主要是各小组成员之间在平日课堂中的交往与合作精神、小组整体表现的相互评定。“教师评定”主要是所学动作技术的评价,针对每位学生完成所学内容的熟练程度和练习质量进行一个综合评分。三种评定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比例,最后按照百分比核算出总成绩。
以这种考核形式建立考核标准,有效贯彻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摒弃了传统只注重学生技术的传授、忽视练习方法的指导和习武态度及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习武的积极主动性,在关注动作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兼顾到学生欣赏能力,理解能力、品格意志力的提升。
2.5 教师时俱进,更新知识、提升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学校教育改革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健康的体育教育倍受关注。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上面教,学生下面学”的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了。要把这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性格特点各异的大学生吸引到武术课堂上来,仅仅依靠一套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渊博的武术文化知识和扎实的武术技术功底是基本要求。鉴于武术教育的特殊性,一方面要争取一切机会继续学习深造,加强武术文化理论的探究和技术动作演练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加强教学艺术的学习,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反映,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现代电子科学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呈现给学生一个新颖、实用、高效的武术时代课堂。在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练就扎实的武术教学业务能力,创新科学灵活的教学和练习方法,才能满足青少年“求快、求新、求奇”的心理需求[10],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为学生把武术作为终身习练的体育项目打下基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武术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亟待融入高校武术教学
武术属于体育运动项目,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其教育价值又高于其它体育项目。高校是武术传承和发展中华武术的重要场域,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重任。
3.1.2重新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武术教学新模式
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进展并不顺利,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期望与现实差距过大、教学内容繁多而陈旧、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核方法过于“项目化”、师资水平低下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武术在高校的传承和发展,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3.2 建议
3.2.1高校武术教学要依据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和武术项目特点进行自上而上的整合和改进
重视武术文化和武术精神的渗透;淡化教学内容的难度,突出攻防技击;武术技击相结合进行教学,课程考核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理论与技术融合发展,以适应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武术教学的需要。
3.2.2贴合实际,师生共勉的若干具体建议
第一,增加武术套路课中单个技术攻防技击的学习,减少套路的动作数量,减轻学习的难度,根据教学对象和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套路类别;
第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武术套路教学的文化品位;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参与到学习和考核中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和工具,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学校武术教育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目标并不遥远,但过程波折历程较长,需要武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2004:1-3.
[2]司 宇.高校推行武术段位制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51-152.
[3]张 峰,等.深化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4):96-98.
[4]王 岗,邱丕相,包 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10(4):95-98.
[5]温 博.中国武术教育模式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9):25-27.
[6]刘文武.武术教学与体育项目教学的区别[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0):98-102.
[7]王晓晨,赵光圣,张 峰.回归原点的反思:中小学武术教育务实推进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3):197-202.
[8]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07):66-68.
[9]花家涛.从终身体育思想论大学体育武术套路教学改革[J].四川体育科学,2008(1):138-141.
[10]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62-64.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Liu Liying1,2 Song Tongshun1 Shen Youqing2(1. School of Graduate,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Abstract:As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content into school education field, Wushu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s progress is not optimistic, which didnt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This thesis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interview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which is existing in current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to provide ideas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firstly, Wushu teaching in colleges has a huge gap between students expectation and Wushu classes; secondl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old and traditional; thirdly,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re too project-oriented; fourthly, the teachers level is lower. These five aspects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are urgent to be solv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sire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results, the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respond to them actively, and they should also take effective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Colleges Wushu teaching Wushu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