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6-05-14 12:37郭亚东
武术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

郭亚东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移动新媒体作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得到了广泛应用。移动新媒体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地域时空限制并增加了武术信息传播即时的互动参与性,文章分析了移动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移动新媒体的消极影响部分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此扩充武术传播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移动新媒体 武术传播 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31—03

“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发源之始就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融入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精神和价值[1]。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无不体现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通过师徒传承、血脉传承和学校武术的开展,历经人际传播、纸质媒介的传播、电台广播、电影、电视,再进入当下的网络信息传播时代,武术在不断的完善着自身,适应着社会的发展。

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四类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又具有便携性、实时性、定制性、定向性和交互性的特征[2]。将武术文化的传播应用到手机移动设备方面对武术的传播具有极大的影响,通过移动新媒体可以传播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武术的武德、武技、传统的武术文化,还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比较真实的应用。武术在移动新媒体中的应用扩展了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1 移动新媒体在武术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1.1 为武术的传播提供多元化的交流空间

面对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移动新媒体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武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其目的就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在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面对科技化、城市化发展的今天,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上的调试,适应其发展。移动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介,传统媒介受到空间的限制,对空间性依赖较强,而作为移动新媒体的代表——手机移动设备,则体现出多元化的交流空间。手机媒介缩短了武术信息传播的距离,也缩短了信息与信息之间的隔阂,改变了传统上武术信息的来源途径,在手机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武术信息和交流,使受众群体对于武术信息的抓取更加深入,对于武术信息的获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历参与互动,认真斟酌后获取自己最想得到的武术信息。

1.2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地域时空限制

移动新媒体对媒介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主要表现为借助时空移动的媒介特性,实现自身在其他媒体内的延伸发展,并以此达到扩大传播渠道、拓展传播范围的目的[3]。移动新媒体作为网络媒介的延伸与扩展,信息的传播是它的基本功能。手机媒介的出现将我们从传统的传播媒介解放出来,不仅仅只局限于报纸、电台、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的应用,而且打破了传统上武术传播传承的固定模式,在地域、时空上体现出全覆盖、全天候的特点。目前移动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的这些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武术文化的传播也应该根据时代背景适时调整传播手段,增加武术传播的途径,使武术朝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1.3 武术信息传播即时的互动参与性

新媒体技术的诞生是人们将平面媒体信息获取的枯燥性、延迟性、非互动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运用数字技术、无线技术和互联网三方面改善了受众群体对于信息量冗杂以及信息质量残损的劣势,使得信息在保证量的基础上更加能使多个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反馈,达到了市场,受众,市场反馈的良好循环模式[4]。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庞大,手机媒体行业发展迅速,触屏手机的使用极大的激发用户的体验。根据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可以得知:截止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6年增加了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5%。由此可见,手机网民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手机网民的人数越多,也就代表着手机媒介在生活中的不可缺少性。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武术信息,在微信中通过关注公共号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武术的相关信息,如中华武术、中国武术杂志、格斗之王、武缘人生等,并可以通过评论进行交流互动,实现用户之间的经验交流。手机媒介弥补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不足,更全面的覆盖了人们的生活,运用科技化手段整合了武术信息,使人们在接收武术信息发布的权威的基础上更大程度上让受众群体得到及时的沟通交流和反馈。

2 移动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积极影响

2.1 移动新媒体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拓宽了传播的渠道

手机媒介的特点是即时性、便捷性和可移动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手机作为一种实时的传播媒介,其内容丰富多样,它包括图片、文字、视频、游戏等较为全面的应用。人们获取武术信息基本上是通过师徒传承、结社传承、家庭传承、文献资料等传统的固定方式传播武术的,而今天,人们进入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延伸,使人们在获取武术信息只需简单的操作,便可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获取信息,新兴的文化和技术并存的移动新媒体,也必然的和武术的文化传播密不可分。手机媒介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为武术爱好者提供获取武术知识的基础,一方面扩展了武术文化传播的途径,另一方面为初学者了解中国武术文化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2.2 移动新媒体为武术的传播提供了新技术支持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新技术,为移动新媒体时代带来媒介渠道的全新整合、差异化表达与超细分服务,也给受众带来多点互动、移动表达、即时多向传播和即时分享的体验[5]。手机媒介从诞生就受到了大众的追捧,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实现了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互动性表达及娱乐的需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它多以超文本、多媒体、全覆盖的形式呈现,而且其内容也具有个性化和选择性,人们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接受者。科学技术是移动新媒体在武术文化传播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技术支持的重要性。以新浪微博为例,它是集文字、图像、视频等多位一点的互动式传播,我们在看到一条有关武术信息时可以通过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通过评论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它主要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特别是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它会以此为中心点不断的传播,并推送到所关注用户的列表中。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让武术文化以一种新技术的方式传播。

3 移动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3.1 忽略了武术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

在中国古代技艺的传承中,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武术也是如此。李仲轩说:“尚式形意的形与意,只能授者亲教,学者意会,如果勉强以文字描述,那么形就是无形,意就是无意”[6]。武术家们的这些话语证明了“口传心授”在传习技艺时的重要性。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运动形式与内涵的身体活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也会发生变化。虽然,移动新媒体能够提供文字、图片、视频上的信息,但是它始终无法避开武术传承上“口传心授”的经典方式,用户也无法领会到武术中的文化体验,更不会体验出身体感悟,从而出现对武术文化理解的文化偏差现象。

3.2 难辨海量武术信息的真伪性

移动新媒体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不仅具有强大的共享和搜索功能,而且具有着互联网所或缺的即时移动性。但是由于网上武术资料重复多,实质性的资料少,大多都是来自各武术学校的广告以及一些武术器械制作公司的广告消息,人们获取信息时往往会很难辨别其真伪性。另外,武术视频也是武术传播中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用户是生产者也是接受者,人们在生产时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没有考虑到其质量的优质性,从而导致那些武术爱好者和研究者在面对海量的武术视频时无从下手,其价值也可见一斑。3.3 移动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消极影响的对策3.3.1 增强线上线下的结合

线上传播和线下教学的结合是武术在移动新媒传播中重要的模式。线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将武术内容展现出来,使对武术有初步的了解,以及对想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概念。而线下则是需要通过老师手把手的教学传授。武术是忠于身体的,武术强调的是“体悟”,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思想意识所起的巨大作用,但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身体也是检验武术的唯一标准[7]。如果只注重线上模式的传播,而忽略了线下老师面对面的口传心授教学,则传播武术的作用效果也不会太好。

3.3.2 政府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和规范

由于手机媒介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方式具有超时空和超地域性,以及用户众多、内容的海量性,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都使得信息在手机传播中与现实中一般信息的传播大有区别。那么这就需要政府加强相关方面的立法和规范,强化“把关人”的职责,“把关人”要始终站在专业的角度于有形或无形中对信息进行“把关”。加强第三方对手机传播的监管力度、加快关于手机传播的立法步伐、提升手机用户的媒介素养。认识到新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需要我们以媒介融合的视角,客观理性地审视武术文化的传播媒介,既要挖掘传统媒体的既成优势,又要顺应新兴媒体发展的时代需求,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以整合各方优势,更有效地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8]。

4 结论

移动新媒体影响现实社会生活,极大地提高了时间的使用效率、灵活性和自主性,让生活更丰富。在信息化年代,产业的发展、产品的宣传都离不开媒体,中国传统武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越来越受到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移动新媒体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在易于被接受的同时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在这个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武术市场格局中,中国传统武术传播也将是多样、复杂和发展变化着的,新媒体与武术融合是武术文化传播的必由之路,是顺应移动新媒体发展的时代需求,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将更多促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郭玉成.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J]. 搏击·武术科学,2009(03):1.

[2]李秀莹,付玉辉. 我国移动新媒体研究走向:移动·融合·创新——2011年中国移动新媒体研究综述[J]. 中国传媒科技,2012(05):46.

[3]李青青. 空间、地域、流动:移动新媒体研究的三个视角[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68.[4]张佳佳. 论数字移动新媒体——手机媒体[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6):157.

[5]李秀莹,付玉辉. 2012年我国移动新媒体传播研究综述[J]. 中国传媒科技,2013(03):64.

[6]李仲轩,徐皓峰. 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103.

[7]邓正龙. 从身体哲学视角出发对武术文化的再审视[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58.

[8]吴攀文,贾俊刚,虞定海. 武术文化传播中的新媒体应用[J]. 新闻与写作,2015(01):104.

The Influence of Mobile New Media on the Dissem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Guo Yadong(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Sport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modern soci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bile new media, as the fifth media widely application of emerging. Mobile new media provide diversified communication space for the spread of Wushu, to a certain extent, break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al restrictions of time and space and increase Wushu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altime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obile new media 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f wushu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to mov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hus expanding the Wushu spread new development path.

Keywords:Mobile new media Wushu dissemination wushu culture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传承与发展
浅谈安徽省武术文化旅游
梅山武术文化现代传播研究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西方骑士精神比较研究
影视传媒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文化走出去与武术电影的文化开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