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展和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肉制品的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生猪养殖一方面丰富了我国养殖业种类,满足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虽然生猪养殖已经向规模化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生猪疾病的控制和预防便是没有有效解决的重要方面。本文就生猪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进行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分析和症状探讨来强化养殖户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疾病治疗的效率。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治疗措施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疾病治疗和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大规模的养殖场所中,疾病预防和质量更要重视,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的发生会影响生猪的养殖周期,另一方面是因为大规模的养殖场所中,由于生猪密度比较大,一旦发生疾病的传染,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做好生猪疾病的分析,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的保证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
1.流行特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着非常明显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7到80日的生猪发病率比较高,而且此病症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从发病的猪群来看,此病症流行于生猪的初始成长阶段。其次是猪蓝耳病在饲养水平比较高、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养殖场所,发病率比较低。这种现象说明在生猪养殖的时候,为了避免蓝耳病的发生,要进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要注意猪舍环境的通风状况。最后猪蓝耳病在没有封闭化场所进行养殖的情况下发病率比较高,这说明此病症的发病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要强化生猪养殖环境的封闭和管理。
2.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病猪没有精神,食欲发生减退或者是完全废绝。一般发生此病症后,猪的体温会升高到40到42℃,而且结膜呈现出潮红和充血的现象,眼睑也会水肿。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措施利用不当,很容易导致病猪的肝肺持续高热,最后造成脱水而死。如果是孕期母猪得此病症,很容易出现流产和产死胎的现象。
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
1.病原因素。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重要发病运原因就是受病原的影响。在生猪饲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程度的病原体,有些病原体的存在并不会引发生猪的疾病,但是多种病原体的综合作用,则会产生较为复杂的疾病,在生猪发生蓝耳病的时候,有的生猪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综合性症状,就是因为受到多种病原体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发病,主要是因为猪蓝耳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及猪流感病毒等病毒的混合感染,由于这些病毒的作用,产生了继发性的病症。
2.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也是造成猪蓝耳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从猪蓝耳病的发病病因来看,有许多病毒是由环境产生,这就说明在生猪饲养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从目前的管理情况来看,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对于生猪环境的管理存在缺陷。由于生猪的成长需要在卫生干净的环境中进行,但是目前的生猪圈舍,环境卫生清扫不及时,导致空气质量差。其次就是对于进入生猪圈舍的人员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在实践中发现,好多病菌都来自于外界,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外界人员的进入进行有效的管理。
3.饲料霉变。饲料的霉变也是生猪发病的重要原因。生猪的生长离不开饲料的供应,但是如果饲料发生霉变,就会导致其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而这样的饲料供应会产生两个严重的后果:首先是饲料霉变导致饲料的营养成分不足,在实用营养不足的饲料后,生猪的生长受到限制,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就会产生下降,由于免疫力的下降,生猪染病的几率大大的增加。其次是霉变严重的情况会导致饲料内产生毒素。研究表明,在严重霉变的情况下,饲料中会含有毒素,这些毒素进入生猪体内后,会诱发一系列的疾病。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
1.对于综合症病猪的治疗。综合症病猪,主要指得是在发病的时候,不仅会暴发高热,更会产生其他的临床表现,对于此种病猪,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组织细胞苗注射。治疗综合症病猪的组织细胞苗,由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脏、脾脏以及其他组织细胞制成。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将制成的组织细胞苗对发病范围内的所有生猪进行注射,一般要求是每头4ml进行一次注射,在初次注射完成后,需要对病猪进行隔离观察,通过观察来决定细胞苗的二次注射。根据目前的临床经验来看,一般在注射两次之后此病不会再发生。
2.对于病毒性病猪的治疗。对于病毒性病猪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干扰素、免疫球蛋白和高免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需要根据病猪的体重大小和具体病状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每头病猪每一次的使用剂量为1至5支。从生猪的大小来进行区分,一般是断奶的猪仔使用1支的量,而母猪则需要用5支的量。通过每天两次的注射来完成治疗工作。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对免疫球蛋白的注射,静脉滴注的效果更加的明显。对于病毒性的病猪治疗而言,除去上述三种注射方法的治疗,还可以利用清瘟败毒类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3.分类治疗。分类治疗对于病猪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的显著。分类治疗主要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根据病猪表现出的症状进行分类。通过分类后,对于病猪更容易采取统一性的措施进行治疗,这样的治疗方式更容易实现治疗的效率性。其次就是根据猪的日龄大小进行分类。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对于日龄较小的猪,主要需要采用的是护理措施,而对于日龄较大的病猪,则需要采用具体的治疗方法。所以按照日龄大小对病猪进行分类后,病猪的治疗和护理会更加的井然有序。
4.病猪护理。在进行病猪治疗的时候,对其进行护理也是保证治疗效率,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方法。病猪护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的监控,也就是说要保证病猪所处环境的干净和卫生,因为疾病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保证环境卫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次就是对病猪进行日常护理,包括药物注射,病症监控和饲料、水等的提供。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所有的环节都符合标准,一定要严格的杜绝病猪护理环节和细节上的偏差。
四、结语
生猪养殖是目前养殖业中重要的内容,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为了积极的预防各种病症,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措施利用。猪蓝耳病的破坏性较强,发病率高,所以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控制来避免外来因素对生猪的干扰,另一方面要积极的进行饲料、水等必备品的选择和使用,通过多方位的控制,实现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书存,王志鸿,廖智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离不开弱毒疫苗免疫[J].中国猪业,2012,09:29-34.
[2]林镇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4,08:170+162.
[3]裴莉贞,张红,苗翠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失败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15,11:35-36.
[4]陈德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有效防治路径思考[J].当代畜牧,2015,20:38-39.
[5]王学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23:56-57.
[6]赵爱华,李玉文,齐欣.关于辽宁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及防控情况的调研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2013,0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