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人文贫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5-14 09:48郭荣丽陈冰冰田凤萍
商业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现状农村

郭荣丽 陈冰冰 田凤萍

[摘要]人文贫困的提出是贫困内涵纵深层次发展和反贫困实践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它是包含了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知识贫困的综合性概念。基于人文贫困的视角分析黑龙江省人文贫困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思想观念落后,社会保障建设水平低等。人文贫困是深刻揭示贫困根源的综合性概念,以此作为立足点来思考救助的对策,是对贫困问题的深层次解决,亦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黑龙江省应积极实施生产救助,宣传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村;人文贫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贫困问题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对其内涵的理解随着学界研究和反贫困实践的进行而不断深化和拓展,人文贫困就是贫困内涵和外延拓展之后的提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贫困内涵的单一向度,成为了包含收入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等的贫困体系,任何将其简单为某一层面做法,都是对人文贫困的误读,所以,我们的研究即从人文贫困的内涵契入。

一、人文贫困的提出

贫困的内涵最初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着重强调因物质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体现出的绝对和相对匮乏的状态,即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基于人的需求本身的多元化,除却物质需求之外,一些学者逐渐认识到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状况也会产生贫困,即精神贫困、心理贫困。之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贫困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对贫困的理解也愈加多元化。

如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认为“贫困”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之后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提出“贫困”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这已经为贫困的内涵增加了能力和权利的维度。还必须提到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印度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贫困内涵发展中的重大贡献。森在其专著《贫困与饥荒》中,明确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相对地比别人穷,而且还基于得不到某些基本物质福利的机会,即不拥有某些最低限度的能力”,还强调说“贫困最终并不是收入问题,而是一个无法获得在某些最低限度需要的能力问题”,最终原创性地提出了“可行能力贫困”的概念。阿玛蒂亚·森将贫困概念从收入贫困扩展到了能力贫困。

前文种种对贫困的阐释,只是在横向和纵向上拓展了贫困的内涵,但能容纳多重内涵的“人文贫困”概念还未提出。这个工作要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学界一般认为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1997》中首先提出了人文贫困的概念。该报告将人文贫困阐释为:人们在寿命、健康、居住、知识、参与、个人安全和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从而使人们的选择陷入到受限制的状态。之后在《人类发展报告2000》又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文贫困是一种多方面的贫困体系,包括健康长寿生活的被剥夺、知识的匮乏、体面生活的丧失以及缺少参与等等。综上,我们说人文贫困是吸纳了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收入贫困等内涵的综合概念,其核心是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知识贫困,这是更深层次的贫困,既是收入贫困的原因,也是收入贫困的必然后果。

二、黑龙江省农村人文贫困的现状

2015年全国31个省市的经济总量增长排名中,黑龙江仍然延续往年的情况,排名继续下滑,沦为全国倒数第二。2014年黑龙江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名第26名,位列倒数第6位,因此,黑龙江省总体的经济贫困、收入贫困已非常鲜明,农村更加严重。在这里我们要强调黑龙江省农村的贫困实质上是人文贫困,我们必须清醒地了解黑龙江省人文贫困的现实。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此处笔者以个案来说明这个问题,以桦南县为例,桦南县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处于三江平原第五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由于地势的特点,县境内有7个万亩以上灌区,其中3个灌区没有上游控制性水利工程,导致致使水田灌溉保证率低。每年都会出现水田渴水现象,而遇到中到大雨,又会发生河水出槽,造成农业灾害。因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每年都会有几十万亩农田受灾,导致大量返贫与致贫人口的出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62464公里公路网密度为35.86公里/百平方公里。水路总通航里程7667公里。看数量似乎还可以,但是在质量方面却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公路、县一级公路大量出现翻浆的情况。国道上的“梗阻路”、“断头路”亦不少见。农村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路面狭窄、年久失修上,这给农村的客运和物流带来极大障碍,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黑龙江省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蛮荒地带,文化上的落后成为黑龙江的标签,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成绩。2013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481,同年北京是10.562,上海是12.028,天津10.539,辽宁是10.105,在全国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这样的数据只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推动下被动取得的成绩。黑龙江省的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就更低些,并且普遍存在这保守、被动、主体意识单薄等思想问题。这种缺乏主动性、进取性、创新性的思想观念,在社会中的蔓延,已极大限制了黑龙江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社会保障建设水平低

在制度层面,黑龙江省已经实现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的极大提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和职工的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等。但就其保障水平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看,农村的社会保障还存在很多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缴费的主体是居民自身,缴费负担较重。按最低档水平缴纳养老保险费,则每月只能领取几十元,根本达不到养老的目的,只能是零花钱而已。按照较高档次缴费,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是无力负担的,再加上物价不断提高等现实因素的影响,养老保险的实际作用凸显尴尬。

三、救助对策的思考

人文贫困是综合性的概念,其内涵个人以为还在不断发展中,因此,对其救助对策的思考,亦仅能从比较肤浅的层面提出些许建议。

(一)积极实施生产救助

黑龙江省存在七个比较集中的贫困区域,21个贫困县集中于此七个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4个,省级贫困县7个。在这些贫困集中的地区,普遍接受着“救济式”扶贫模式,因此养成一大批贫困人口的被动救济的习惯。“等、靠、要”的思想,不仅为贫困人口普遍接受,并且被政府接受。所以贫困县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可以获得更多财政拨款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扶贫的模式,改变被动救济为主动积极的生产救助。这种模式属于“授人以渔”的方式,强调挖掘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优势,利用其自身的能力来脱贫。政府要作的是适当的给予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会,让其能够发挥其优势,或者帮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返贫复贫。

(二)宣传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权利贫困是人文贫困的核心之一,怎样培养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保障权利的意识很重要。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一切可能的平台反复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健康权、住房权、迁徙权、受教育权、发展权、选举权等等。让农村居民可以通过耳濡目染逐渐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内化于心,如此才能外化于行。如此,才可能保障贫困人口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逐渐被培养起来,他们相应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政府需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一方面,改善校舍陈旧、教育设施缺乏的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留住人才,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素质,奠定培养良好文化素质的基础。另外,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等教育形式,较快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可能的话应该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提供一对一的教育补贴,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救助效果,这也是习总书记所说的精准扶贫概念中的应有之意。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政府应该构建一个有机的保障系统,既有制度化的长期保障项目,又有临时应对突发情况的保障项目。在保障资金投入方面,政府作为主体,但同时要发挥民间的力量,共同建设完善的保障体系。这种做法也有利于培养被救助者的主体意识,避免懒惰思想的养成。其次,政府应该着力解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带来相对贫困、权利贫困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农村居民丧失对制度的信心,从而造成人文贫困。

总之,人文贫困是深刻揭示贫困根源的综合性概念,以此作为立足点来思考救助的对策,是对贫困问题的深层次解决,亦是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现状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新农村 新一辈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