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吾辈备课时大多唯教参是瞻,抄写搬运万事大吉;设计时去“百度”,复制粘贴下载完毕。教学无创意,课堂无诗意,解读无新意。教师无个性,学生无灵性,教室无活性。教师对文本理解不透,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以师之昏昏难令生之昭昭。何也?罕思也。教师专业之发展,立一家之言;学生素养之形成,为栋梁之才。无它,唯思尔,须“三思”而教。思者,思考、思辨、思想“三思”是也。
一曰思考。“思考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名人言之凿凿,思考乃行动指南。“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为教师备教之至理名言。思考教学,思考课堂,思考学生,为教师应尽之责。针对语文学科而言,明确“教什么”为当务之急,源自“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语文教材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可教者甚蕃。决不能将教材内容视为教学内容,不选择,不甄别,不开发,教材有什么则教什么。以至于“荒了自己的地,却肥了别人的田”,从而丢掉语文之本体,忘却语文之本色,失去语文之本真。故教师要有精选之教学内容、精准之教学目标、精设之教学问题,始终视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教学价值。教师必须亲近文本,拥抱文本,钻进文本,沉入词语,潜入语言,咀嚼语言。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来来去去,穿梭几个回合。深刻领悟作者情思表达之思路,体会作者表情达意之特点,思考作者如何构思,感悟作者如何造句。教学内容再好,若没有恰切之教学方法亦枉然。若教什么为方向,则怎么教为方法;若教什么为科学,则怎么教为艺术。科学可以复制,其生命在于求真;艺术难以复制,其生命在于创新。教师力求方法之精妙,板书之精美,课件之精当,语言之精彩。如课堂语言,导入语,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有趣味性;提问语,鲜明清晰,指向明确,有启发性;评价语,亲切自然,点评得体,有激励性;过渡语,前后勾连,转折自然,有引导性;结束语,画龙点睛,余音绕梁,有概括性。
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乃师生教学相长必由之路、必经之途,实无其它捷径可走。
二曰思辨。思辨既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之思维活动,亦是解释论证、陈述表达之辨析能力。教师要冷静思考,多向思维,辩证分析。力争分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说理清晰准确、明白有力。要分析,就要比较,“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对主题单元文本,可以从大处着手宏观比较探讨,亦可从小处着眼微观比较探幽;可以从文章结构比较谋篇布局之巧妙,亦可从表现方法比较表情达意之奥妙;可以从文章思想内容探析主旨情感之异同,亦可从文章语言特色比较作者风格之异同。在比较中明思路、学表达、会运用。不仅具有思维广度,而且要有思维深度;不仅有发散性思维品质,还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倘若能在文本细节中解读,在文本留白处想象,在文本疑问处分析,思辨能力定会提高。故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思辨能力之最好诠释。
三曰思想。有思想之师,才会思考,才会思辨。反过来,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辨,才会成为有思想之良师。有思想未必为思想家,然思想家一定有思想;名师未必为思想家,然名师一定为思想者。有思想之教师才会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爱学生,而不会轻视学生,体罚学生,挖苦学生;才会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合乎教育学和心理学常识,而不会违背常规,揠苗助长,好心办坏事;才会摒弃功利,远离浮躁,脚踏实地,而不会急功近利,铜臭满身,好高骛远;才会关注学生之发展,“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而不会只看学生之分数,追求短期效应,让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当然我们知道“没有成绩过不了今天,只有成绩过不了明天”,则会“带镣铐跳舞”,使素质与应试齐飞,分数共能力一色。有思想之教师,才能富有创造力、想象力,才能根据实际大胆提出自己之教学主张,才能形成具有鲜明个性之教学风格,才能培养出有思想之学生。
唯有会思考,善思辨,有思想,才能成为名师、专家、学者;唯有“三思”而教,才能培养出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
常福胜,语文教研员,现居河南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