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名篇背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篇目相对于浩瀚而多彩的名篇美文来说还是比较有限。为了在最黄金的年龄发挥最大的记忆优势,让学生在课业负担不重的情况下积累一定的名句名篇,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讲究一定的积累策略。
首先,要研究揣摩小学课本中古诗文的选文标准。
一般而言,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需遵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点。小学课本的选文标准一般是规范、简易,富有童趣,注重情感,饱含教育意义。其实,历代对于诗词教育都极为重视。孔子用《诗三百》作为教材,以此激励、教育弟子。对此,孔子的认识非常鲜明:“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现在的小学教材也是如此,在编排中始终遵循《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的理念与要求,注重启蒙式的教育。所以,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韵律生动、朗朗上口、浅显易懂,而且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去体会古诗词中深蕴的情思,体悟独特的语言美、悠久的文化美、兼融和善的人文精神。为此,我们在选择、拓展课外古诗文积累材料时,也要向这个标准靠拢,这样,才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积累更多的古诗词,为人生积蓄情感,为将来积淀思想,为作文提供素材,让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流汇聚成情感、思想的大江大河。
其次,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
在《训蒙大意》中,王阳明这样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必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诗词的教育功能非常丰富,它涵盖智育、美育、德育等各个层面,对语言表达、陶冶情感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独特的效果。古诗词中所表现出的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义理与深刻的教化并非现代文而能取代,所以,通过教师的选择和设计,把古诗词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各种功能开发出来,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最后方法是教师的声情并茂。教师能够把古诗词选好、教好,教时声情并茂,陶醉其中,让学生身处其境,感同身受,那么,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生。只不过,教师要做到这一点,除自身的情感积淀、教授方法之外,所选内容是否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一致,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所以,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句篇的兴趣,首先要从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入手。这样,选择了有学味、有教劲的句篇,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的设计,在读、析、品、诵中让古诗词句的启蒙教育等功能毕现。
第三,分类积累,给学生以梳理、归纳的初步方法。
古诗词句中,写景的情景交融,状物的借物抒怀,抒情的袒露胸臆,寓理的议论至深。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类积累,形成初步的梳理、归纳印象。大体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积累。一是文采斐然、意境优美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杨柳岸,晓风残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等等。二是意蕴深厚、回味无穷的,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三是情感沛然、撩人心绪的,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的,学习就是这样,积累的多了,知识就会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就会使人的心境像池塘那样明亮,富于智慧。之所以说在小学阶段重视古诗词句的积累,原因也在这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厚厚地积。学生积累的多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厚积而薄发,无论说话、写作或是工作,喷涌而出的快意才会多呢。
刘冬梅,教师,现居甘肃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