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

2016-05-14 16:04刘中艳
学理论·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刘中艳

摘 要: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早期教育乏力、存在认识偏差、教师驱动不够、校园文化不浓等问题,这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对此,应科学确定其目标,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实基础;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提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障;创新授课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23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善。但就局部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仍存在一些问题。早期教育不足、认识有误、老师驱动不够、校园文化不浓,这些问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具有消极影响。对此,提出科学界定其目标,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坚实基础;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提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障;完善代课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等对策。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切实解决各项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状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两课”为基本内容,结合当代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教育对象是否在其影响下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的要求。虽然对其实效性的评估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出台了一些具体的评估标准。但是,目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高校学生的言行举止与其预设的目标差距还较大,这就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原因

(一)早期教育乏力

古人云:“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这说明小时候受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我国,早期教育却恰恰是教育短板。一方面,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主要是由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相关学院来承担的,高等学校教育属于后续教育,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的,是那些經历过高考的洗礼后成功迈入大学的学生才能接受的。而作为启蒙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多属于应试教育,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贯彻落实,但这种状况未有显著变化[1]。中、小学阶段学校虽然也开设了思想品德、历史课等课程,但都是以考试考点为准绳,并未真正上升到道德层面,此外,因教师的管教范围有限,故对于很多“问题学生”的管教仅限于不扰乱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作用日益弱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逐渐增多,而农村的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多,他们的生活起居主要是爷爷奶奶来照顾,教育的主导力量缺失;在城市,部分父母也因生存压力及发展的需要,对孩子物质上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而对其精神上关注日益减少。这很容易造成孩子们精神上的空虚,甚至沉溺于虚拟的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为此,国家应加强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对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后续思政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二)存在认识偏差

当前,多数学生、家长、教师都对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认识偏差,甚至存有错误的认识思想。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认为它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工具,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可上可不上,可学也可不学。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存在巨大的认识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乃至人的命运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思想又是行动的先导,它对人的言行举止及各种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应端正认识、科学地看待它。

(三)教师驱动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决定课程的实效性,与此相关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式都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部分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在思政教育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思政课的课时安排有待增加。其次,资金保障不到位。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的经费有待增加并进一步落实到位。再次,思想政治教育课代课老师的工资与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公共课,其代课老师只是给学生讲一些基础知识,其地位待遇与其他代课老师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最后,“两课”教老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应增保证他们参加科研活动的时间。

(四)校园文化不浓

丰富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环境对人具有塑造作用,优越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不浓厚。首先,主导价值体系有待完善,要进一步夯实教育工作的思想基础。其次,现代高校校园精神有待丰富,要进一步推动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再次,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有待增加,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最后,校园文化氛围有待活跃,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一)科学确定其目标,奠定思想政治教育课坚实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明确思政教育的内涵、任务、目标及意义。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确定教学目标,着力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思政课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人的思想、意识、价值、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形态。意识形态对人的言行举止及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活动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二是在“三观”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应将其上升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上。因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三是在方法论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也应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因为只有科学的世界观与正确的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顺利走向成功。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生存的压力加大,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遭受挫折,又因为每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有差异,结果也会有所差异。故应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他们因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出现一蹶不振的现象。引导他们培养自身的意志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全面发展。

(二)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提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障

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具体应做好下面四点:一是学生自身,应提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能动性。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积极踊跃地参加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二是家庭应重视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父母应该改变孩子的教育全部寄托于学校的错误观念,应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学校应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应提高其任课教师的收入与地位,增加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四是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应加强对网络媒体等交往媒介的管理,避免青少年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任课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科学的机制有助于激发人的潜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任课老师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励他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应做好下面三点:第一,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增加课程老师接受培训、学习新知识所需的费用。另一方面,要保证购买或者制作高质量课件的费用。好的课件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有效载体,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第二,健全教学评价系统。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学生来说,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其课堂的实效性。第三,完善职称评比体系。目前的职称评比体系主要以科研成果为主,容易造成教师一味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职称评比体系,纳入多方面的评价因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任课老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如何推动高校的校园文化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健全主导价值体系,进一步巩固思政工作的思想基础[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导价值体系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思想基础,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弘扬现代校园精神,促进思政教育工作内涵发展。积极向上、自由进取、刻苦学习的现代校园精神,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多数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增加思政教育工作的载体。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活动的参与性。最后,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适宜的环境。学习氛围浓厚、充满阳光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为思政教育的教师及学生带来愉快的心情,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金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效、问题及重建[J].河南社会科学,2012(4).

[2]郭文鹏.浅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才智,2013(2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