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延灯
语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习作,学会做人。要达到这三个“学会”,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怎样加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呢?语文教师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这就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得朴实,练得实在,体现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读,人文交融
导读,是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理解性的自读、朗读和默读。这不仅是学生最经常最重要的读的基本功训练,也是学生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途径,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的指导和读的训练。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狼和小羊》一文中小羊的两句话:“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教师首先让学生思考:“小羊在据理力争自己没弄脏狼喝的水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羊在说这句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气?”当学生知道小羊应该是轻声地、小心地说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要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上游站的是一只小乌龟,那小羊又会怎样想,怎样说呢?”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朗读小羊的这两句话时,要读出怯懦,小心翼翼,唯恐触犯狼的语气,若读得强硬就不符合课文原意了。通过教师的导读,学生不但能读出小羊说这两句话时的语气,还能体验到小羊的心理活动,逐步养成自己读书的好习惯。
二、导思,自悟自得
导思,是教师紧紧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关键之处,设计引以思考的问题,既不难,也不易,让学生既有想法,又有说的内容。这样,对于所学课文内容,学生思考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接受;接受了,才能进行归纳,进而认识和掌握学习语言文字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书上说蔺相如是一个勇敢的人,面对暴君,他敢以死相逼,可是,为什么见到廉颇却‘像老鼠见了猫似的那么软弱呢?”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但教师不急于回答,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最好还是多读读教材,请蔺相如自己来回答吧!”于是,学生又深入阅读课文,最后从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话中明白:蔺相如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才这么做的,并不是真的怕廉将军。其实,书上写他“像见了猫似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格。这样教学,水到渠成,不但让学生明白蔺相如是一个既勇敢又能顾全大局的人,也让学生通过动脑筋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导讲,学中互启
导讲,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之下,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对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既能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及时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恰当地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如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课,课文学习的重难点是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这些恰是詹天佑杰出才智的集中体现,为使学生弄懂文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不用急着给学生讲解文中的内容,可以创设“小小工程师”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当詹天佑、当小工程师,边观察地形(书)边思考,边绘图设计,绘出开凿两个隧道的简图,然后让他们介绍两种开凿方法的好处。通过“文——图——文”的思考方式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从两头向中间开凿就形成了两个工作面,一口直井分别向两端开凿又形成两个工作面,几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就大大地缩短了。在介绍“人”字形线路时,投影青龙桥附近的陡坡,让“小工程师”在陡坡上架设“人”字形线路,然后让“小火车司机”用玩具火车在屏幕上边演示边讲解,化抽象文字为形象具体的操作,教材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学生不仅从心底佩服詹天佑的杰出才干,而且在绘图设计中深切体会到:如果测量不准,计算不精确,两头开凿的隧道就连接不起来,工程就会报废,从而加深了对詹天佑勉励工程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段话的理解,从而做到导讲得法,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导练,巩固延伸
导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练习。练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训练题:1.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哪些景物来写?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各有什么特点?3.模仿课文按季节的变换抓住树木一年四季颜色的变化方法描写一种景物。这三道题,第一、第二道题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要求全班同学都做。而第三道题是提高练习,只要求学习较好的同学完成,其他同学自行选择。像这种因人而异,因题而选的练习题,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延伸,又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