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

2016-05-14 10:35田冬郭红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共治办学校长

田冬 郭红

[摘 要]

沈河区文艺路第二小学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以适合为追求,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新秩序,在学校内部形成了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法治;分权;共治

文艺二校始建于1964年。从2009年开始,基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在区内率先告别了“独善其身”的“小日子”,担负起了“兼济区域”的“大责任”。先后与四所相对薄弱的小学合并重组,从一校一部变为一校五址、四部、两园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的价值如何彰显?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教育范例?我们思考,原来文艺二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区内高素质的家长群体,学校、社会、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适合”关系。集团化办学以后,原有的“适合”并不能推而广之,因此,我们探索着升级版的“适合”。在今天学校转型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学校制度建设及相应管理范式的“适合”是其他相关发展因素走向适合的基础。

因此,学校积极在制度的破与立之间寻找新的适合。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决集团连续兼并带来的规模急剧扩张、多校区分散管理、内部机构冗杂、新老教师泾渭分明、文化多元分化等管理和发展问题;希望这种适合,能够有效解放校长,激发学校内部各方活力,达成文化认同、人心归一,推动集团规范、科学、自主发展。

我们理解,以“适合”为追求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关键在于处理好学校各方主体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决策、执行、监督互相制衡的依法管理、民主监督、多元参与的格局。经过几年探索,我们抓住“法治、分权、共治”三个基点,着力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学校管理制度体系,重建家校教育格局,稳妥推进了文艺二校从学校到集团、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型发展。

一、法治管理——从“人治”到“法治”

首先是构建适合的集团管理制度。面对集团化办学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对已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重新梳理,通过废、改、立,形成了一套与集团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体系。仅集团组织创新层面就新增7项制度,即集团办公室工作职责、执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赴东部交流制度、牵头领导工作职责、集团学期总结展演制度、集团干部例会制度、集团校部互检制度。这些制度的完善,激活了集团办学机制,完善了集团组织职能,增强了管理效能,很好地推动了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完善后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制度汇编》,涵盖学校每个工作岗位、每项工作,成为集团所有教师的行动指南。

二是制定学校章程。依法管理更重要的是制定学校章程,就学校的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学校办学有了自己的“基本法”。

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自主发展的基础和准绳。其形成和执行的过程,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也是推进学校管理民主化程度加深的过程,对学校管理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二、民主管理——从“集权”到“分权”

集团化发展以来,我们感到多层级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当下的需要,新的背景下的校长负责制应该是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校务委员会集体决策、各方治理主体充分发挥作用的共治、共享的管理体制,结构上呈现扁平化,实现“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

一是构建扁平化管理机构。文艺二校形成了适合自己的“雁阵管理”模式。根据雁阵原理,我们变“集权”为系统开放式“分权”,构建了有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次的“条块相辅”的管理架构。五个校区,总校长如头雁全面负责,统筹协调,各校区(部)配备完整的管理团队,实行集团办公室统一协调下的执行校长负责制。35人的庞大管理团队组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的大雁阵,各校部又以执行校长为头雁成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四个和谐、高效的小雁阵,其同频共振产生的“向上之风”,极大增强了组织的管理效能。

二是充分授权。执行校长作为校区块上最高管理者,具有相对独立的领导权,集团赋予了他们对这一校区内的全部事权,所有干部和教师的聘用、考核、评优推荐权,以及部分财务权限。执行校长直接对校长负责,权限远大于单体学校的副校长。条上的牵头工作又给他们提供了在集团纵向业务方面施展才华的舞台。有授权就有担当,这一运行机制加大了这一管理层的权力控制幅度和深度,使他们能够发挥聪明才智,灵活指挥。

三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引起学校功能的转化,由权力分配转向责任共担。我们在重新梳理界定学校内部各治理主体的位置和权力责任界限,理顺各利益主体的关系中,搭建了民主管理平台。建立了集团校务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党总支、教代会、学代会、家长委员会、纪律仲裁委员会等各治理主体职责明确,对学校的重要决策多方参与,共同把关,各自的自主权得到落实。

通过“权力放到位,角色定好位,关系理顺位”形成了充分调动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创造性的自主管理方式,改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旧有管理模式,形成了“火车跑得快,节节都要快”的全新动车管理理念。

三、多元参与——从“自治”到“共治”

“自治”是相对于过去单一主体的政府“他治”而言的。集团化办学后,教育行政进一步下放了集团自主管理、自主办学权;在集团内部,则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扩大教师、学生、家长等治理主体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大步走向学校“自治”的同时,向“共同治理”迈进。在这一过程中,文艺二校通过与家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主体共有、共享、共管学校的实践探索,来实现“开门办学,教育共治”。

一是还权给家长。集团化发展后,校区多了,离家远了,生源杂了,教师血统变了,家长的担心、质疑随之增多。与其被动接受家长要求、指责、埋怨,不如“把家长请进学校放在办学者的位置上”。我们尝试把“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甚至“管理权”还给家长,积极构建了“一学校、二讲堂、五途径”多元化家校合作体系。尤其是特色班本课程的开发和家长驻校制的实践更让家长由“校外”走进“校内”,亲眼看到了并参与学校管理。我们把教育的责任和主动权真正交给家长,给教育找到一条回家的路。

二是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打破学校围墙的壁垒,引进师资和课程。学校构建的“4·8·29”校本课程体系中有80%的课程和师资经家长委员会审核后由校外引进,其中不乏戏曲、曲艺的市内名角;舞蹈、各种乐器、各种球类等专业度很高的高校教师、专业教练员加盟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社会参与、开放办学,让更多的学生在自主选择过程中实现了个性扬长发展,让适合教育的办学特色得以落地。

正是在制度建设的破立间不断寻求适合,形成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局面,从而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管理效能:一加四构成的庞大团队和谐相融了,干群关系民主和谐了,校部发展和谐同步了,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加融洽了。集团组建初期的外界的教师血统论、牛奶稀释论都在学校的稳步发展中悄无声息了,换来的是学生适学、教师适教、家长适位的初步成效。新并入的8个社区内学生大面积返流,每年有近十个班的学区生入学增量,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学校顺利迈过重组磨合期,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为沈河区教育的均衡做出了自己的担当。

从集权到分权、从人治到法治、从自治到共治,是对校长权力的一种限制,又是对校长的一种解放。作为集团总校长,虽然管着“五区两园”5000多人,但也不必再奔波在各个校区,不必再疲于应付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而是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术上的研究,对学校顶层设计进行科学、前瞻性的思考,真正从“管理”走向“领导”。而学校也步向了“从管理走向引领、从制度走向文化、从行政走向学术、从自治走向开放”的转型发展之路。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中观层面,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文艺二校将继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不断完善机制、强化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扩大集团办学活力,继续以适合为导向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共治办学校长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汪毅毅作品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