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训练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2016-05-14 10:06葛婷婷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词思维能力文本

葛婷婷

[摘 要]

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提升其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应该跳出字、词、句的表层理解,深入其中,探求文章内涵及作者思想。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勤动脑、爱思考的习惯,并会用批判、创新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思维训练;阅读教学;课堂设计、

一、引言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活跃的、读者不断地对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Grellet,1981)。Crawley和Mountain(1995)将阅读的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字面理解阅读、阐释性阅读、创造性或批判性阅读。其中,字面理解阅读是阅读的最低层次,即读者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阐释性阅读是读者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理解作者如何写的过程。而作为最高层次的批判性阅读,则要求读者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质疑、辨别、推敲和评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英语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更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五级阅读能力描述中也提出,学生应该具备推断、理解、预测等阅读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目前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已经基本告别了以逐句翻译、讲解语言点为主体的阅读课堂模式,渐渐转变为“读前——略读——寻读——查找细节——读后”的阅读形式。但是,这种程序化的阅读课堂设计应该如何真正起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效果,或者如何体现多层次、高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对此还存有疑惑和不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阅读课堂大多只有形式,尚缺少内容和质量。在此,笔者试以执教的一堂省级观摩课为例,论述基于思维训练为目的的英语阅读课堂设计。

二、阅读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设定

“Murder in west town”是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课文。文章围绕了一名25岁的电脑工程师在深夜被离奇谋杀的事件,以侦探寻求破案线索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案件情况以及犯罪嫌疑人等信息。由于此文是单元主题“侦探故事”中的一个分支,因此,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定位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会推理、判断的能力,并激发他们阅读侦探故事的兴趣。本文的授课对象是初三的学生,在经过了初一、初二阅读能力的训练之后,初三学生应该已经初步掌握阅读的技巧,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到一定的阅读策略。因此,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深入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二)阅读思维训练设计

步骤一:读前活动

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阅读课文题目,“25-year-old computer engineer murdered”,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下3个问题:

(1)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e title?

(2)What other information do you want to get from the text after reading the title?

(3)Why was such a young man murdered?

[设计意图]

本课采用了直接导课的方式,让学生直奔主题进入阅读状态。阅读从文章标题入手,培养学生对全文的预测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预测、猜想的技能。问题1和问题2就题目谈内容,让学生对文章充满好奇,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问题3则为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题目的理解,大胆猜测受害人被谋杀的原因,是一个思维训练的简单尝试。

步骤二:快速阅读

笔者在ppt中呈现如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以最快的速度阅读文章:

(1)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the readers through the article?

(2)Why was the young engineer murdered? Are we sure about it?

[设计意图]

这是学生在课堂中第一次阅读全文,旨在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与一些传统课堂设计不同之处在于,笔者并没有在阅读前进行任何生词的处理,这样设计的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即在有一定的生词障碍的前提下展开阅读训练。此次阅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摄取文章的主旨大意,而笔者设计的两个问题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带着目的和疑问的阅读,是有效的任务型阅读,有助于养成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步骤三:细读课文

细读课文是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旨大意之后,对文章再一次深入的阅读环节。在此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对文章在细节上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这里的细节包括两方面:一是生词的理解,二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笔者将课文的细读分为两大任务进行。

任务一:Read for new words

笔者把有可能成为学生阅读障碍的生词打印在ppt上(图一),并在ppt上标注了该生词在原文第几段第几行出现,要求学生迅速找到此生词,并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

图1

在检测学生对生词的猜测和理解时,笔者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模式。如设问法:“They are still working at the scene of the crime to find out...” What does the word “scene” mean? Can you guess the meaning of it from the word “still”?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单词“scene”在文中的含义;又如提示法,教师就“clue”一词给出多个含有此词的例句:A footprint or fingerprint or hair may give a clue to the identity of the murderer. /The police offered a reward to the citizen who provided an important clue to the crime./ I cant solve the riddle,please give me a clue. 由此帮助学生知晓“clue”的中文释义;再如情景法,仅呈现“The victim was wounded with a knife”前半部分,学生可能会将“wounded”理解为“killed”,再给出“and bled to death as a result”,学生就可以辨别出“wounded”和“killed”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对于文章的理解,段落难于语篇,句子难于段落,生词难于句子。去理解一个孤立的单词的难度往往要大于对文章整个篇幅的理解。而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熟识的单词又是一个不可回避且必需面对的难题。很多学生对阅读的惧怕源于对生词的恐惧,而一遇到生词就去求助于词汇表或者字典,则永远无法帮助学生解决理解阅读课文中生词的难题。此处教学内容的设计,正是针对阅读中的生词难题,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推理、判断,从而掌握猜词技能。该阅读活动的设计,是一个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它要求学生在对文本视觉信息处理后,学会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

任务二:Read for details

笔者根据文章内容,将课文分为四大段,依照四大段内容又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活动。第1节为第一段,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自由问答;第2节到第5节为第二段,要求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图2),填写出哪些是侦探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哪些是侦探在破案过程的未知信息;第6节为第三段,请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角色扮演证人解说证词,或者扮演犯罪嫌疑人为自己辩护;第7节为第四段,鼓励学生为受害者父母设计寻找犯罪分子归案的悬赏广告(图3)。

图2 图3

[设计意图]

此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四项阅读活动,都是基于学生在理解了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和运用,均需要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参与思维。如第一项的问答活动,学生既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第二项阅读活动,训练了他们概括、归纳、提炼文本信息的能力;第三项阅读活动,合理的情景设计,让学生将文本的语言运用到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加强了文本的语用功能;最后一个阅读活动,是一个学生动手、动脑高度参与的教学过程。而所有的阅读活动,都需要学生充分的思维体验。

步骤四:读后活动

结合单元主题侦探故事,笔者在设计读后活动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动脑筋破案的机会,由浅入深地设计了如下3个问题:

(1)In which country might the murder

(2)What kind of person can the murderer be?

(3)If youre a policeman,do you have any good advice to talk to the citizens in your city?

[设计意图]

读后3个问题的共同特点,即其答案均为学生不可能直接在文本中找到。因此,需要他们对文本进行分析、辨别和推敲。譬如第一个问题,可以根据¥50,000的金额计量单位或Detective Lu姓氏特征,推断故事发生在中国。而第二个问题可以从受害者是一名25岁的青年,推断出谋杀犯体格强壮;受害者被刀具所伤致死,推断出谋杀犯十分残忍;警察办案已有一段时间,尚未搜集到特别有效的线索,推断出谋杀犯有一定的作案经验。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回答读后问题时,不仅需要熟识课文,更需要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综合各种信息进行判断,方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对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思维训练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文本处理能力的提升。正所谓“教无定法”。一堂好课的设计背后凝聚着一名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诠释。教师如果要带领学生进入良性的思维训练模式,首先需要提升自我阅读思维能力,擅长挖掘文本中的深层信息,并采用科学的方式,将此信息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思维能力。

第二,在阅读中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思维训练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从而认识事物的广度,培养学生多元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线性和单一思维向着多维和有广度、深度和厚度的思维发展。思维过程的训练,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又不完全拘泥于文本,从社会、文化、家庭等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在语言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时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三,重视发展批判性思维训练。从教学经验看,目前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地接收知识。因此,开放的、不具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宽。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鼓励学生质疑,并畅所欲言自己的观点,有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阅读理解涉及记忆、分析、综合、理解、抽象、概括、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深刻性、广阔性等多种思维品质。阅读理解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提升其思维能力。阅读教学应该跳出字、词、句的表层理解,深入其中,探求文章内涵及作者思想。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勤动脑、爱思考并会用批判、创新的思维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Grellet,F. 1981.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Crawley,S. J. & Mountain,L.H. 1995. Strategies for Guiding Content Reading [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3]邱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4).

[4]芦雪瑾.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3).

[5]李杰,陈静波.基于思维开发的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7).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生词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