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实施目标性教学

2016-05-14 07:32梁素芬
未来英才 2016年5期
关键词:目标性数学知识创设

梁素芬

摘要:目标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各种目标或标志,使学生为达到或实现这一目标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情境是影响学习过程的四大因素之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往往以问题情境作为起始点,强调问题设置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引起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目标性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展示自我、养成自我学习的主要渠道。新课标形势下,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濒临淘汰的边缘,特别是“重教材、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的教育方式很难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教师讲门道,学生看热闹”,“一听就懂,一问就答,一答就对,一考就垮”的不良现象。另外,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常常是被动、机械地跟随教师的思维转,缺少独立思考,甚至出现走神的现象;学生感觉学数学“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视作业为负担,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二、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的概述

目标性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借鉴和吸收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国外现代教育理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目标性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分析思维能力,更为强调学习目标和评价,注重反馈和评价作用。目标性教学有一套定向的目标程序: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校正→平行性检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由四个基本的观点组成:学生观、差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目标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基本要素包括:制订教学计划、展示教学目标、依据内容要点安排教学过程、依据能力层次选择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提问,检查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手段评价学生。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目标性教学的几个切入口

1、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切入口。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切入口,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探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问学生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对分数有哪些认识?让学生类比。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口。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喜庆的场面,听到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怎样的现场?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师:接着播放“喜”字沿对称轴对折的动态画面。由于剪喜字必须应用轴对称的知识来剪,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现象。

3、以数学知识本身的联系为切入口。匈牙利数学家、教育家乔治.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著名的IT巨头中国联想的广告更是说出了联想的重要性:“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数学的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对称中心时,可以设置一些联想问题: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请你画一条直线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看谁的方法多。很多同学得出四种分法:分别为两条对角线和两条对边中点的连线。提示:这四条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经过讨论,得出它们都经过平行四边形的对称中心,能否把这四条线看成一条动态的直线经过怎样的移动而得?讨论,最后得出:通过对称中心的任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后,笔者再进一步提出:假如在平行四边形内再加上一个圆,能否画一条直线同时把圆和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若能请你画出来,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

4、以引发学生观念、知识上的冲突为切入口。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在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教师可以依此为突破口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内容时,不妨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小学我们学过减数不能大于被减数,现有这样一道题:上海某日最高气温为 10℃,夜晚由于寒流入侵,气温骤降了 15℃。请同学们求出寒流入侵后的气温。”这种通过实际问题与原有知识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发现原有知识的不完整性,从而对所学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以数学典故为切入口。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

四、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

为保证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要透彻理解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搞清教材知识体系,弄通知识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便设计出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的问题。

2、可接受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要设计好合适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受到个人能力和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问题情境一定要精心选择和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把握学情,构建与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3、全程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功能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而应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活动,在教学的全程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设置贯穿课堂始终的问题情境。教学活动应坚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

当然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注意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新异性,内容上的主动性和科学性,方法上的启发性和挑战性,活动上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要避免只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倾向。

五、结语

目标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学生兴趣激昂的掌握知识。在实施过程中,也许会充满困惑,遇到挫折。但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向着“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

参考文献

[1] 卜书前.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6.

[2] 祝要辉.数学情境设计要有“境”可设.教学月刊2015.(2).

[3] 王玉兵,赵在民.自主学习特点及其教育环境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10.(9).

猜你喜欢
目标性数学知识创设
目标性社区护理对预防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的价值
某三甲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目标性教学策略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