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制作能力现状研究

2016-05-14 04:36郑世忠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赛微课教师

郑世忠

摘要:文章对“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微课大赛”的赛程、赛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与反思,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制作水平较高,但对微课的认识方面存在偏差;在微课设计方面存在知识点“多”、“散”、“不完整”的现象;在微课呈现方式方面存在时长随意、表述不严谨、文件格式不规范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038-05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司函[2013]13)的精神,根据《关于组织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吉教师字[2014]43号)文件要求,吉林省教育学院承办了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微课评选活动。

一、基本情况

本次微课大赛分为四个阶段:教师作品申报、县区初评、网络复评、专家终评。

(一)教师作品申报情况

自2015年3月1日微课大赛平台开通至4月10日,平台共接收个人申报参赛作品17097件。

从提交作品的来源来看,涉及省内长春、吉林、通化、白山、四平、辽源、延边、白城、松原、长白山、公主岭、梅河口等市州(区县)(图1)的2391所学校(幼儿园)。

从提交作品的学段看,涉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4个学段(图2)。

从提交作品的学科看,作品涵盖中小学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各学科以及心理健康、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综合实践等51个学科(表1)。

从提交作品的时长来看,绝大多数的作品处于3分钟至10分钟之间。(图3)

从提交作品的媒体类型来看,种类众多,涉及到3gp、asf、avi、nv、mp4、mpg、wmv、mov、mkv、f4v、mpeg、rmvb等媒体格式(图4)。

(二)作品初评推荐情况

4月11日至4月25日,认真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在17097件作品中,有11511件作品通过初评,占提交作品总数的67.33%(表2)。

(三)网络复评情况

4月26日至5月15日,全省教师积极参加,对通过初评的作品进行网上投票,每人可选择10件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截至投票结束,共投出1424427有效票。教师在投票的过程中,可以点赞和发表评论(点赞和发表评论数量不限)(表3)。

(四)专家终评情况

5月22日至5月30日,是专家终评阶段。根据大赛规则,以市州为单位选取票数前10%的作品,共计1196件作品进入专家终评环节,其余作品为优秀奖(图5)。大赛组委会首先组建了微课大赛终评专家库,从终评专家库中选取了42位专家,分为中学语文组、中学数学组、中学英语组、中学综合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小学综合组、学前组、民族组、数字故事组等10个评审组,对入闱的作品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每件作品需要3名专家评审,各评审专家独立评分(满分100分),将3名专家评审的分数取平均值,排序后,按1:3:6的比例确定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图6)。

二、微课大赛的突出特点

从活动组织的过程和结果看,此次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突出呈现了以下特点:

(一)组织工作扎实。如此大规模的微课大赛网络评选活动在我省尚属首次,这不仅是对我省参与提升工程培训的8.6万名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制作水平的一种检验,也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一次动员。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本次大赛,就此项活动的组织工作专门下发了《关于组织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微课评选活动的通知》(吉教师字[2015]43号)文件,全省各市(州)热烈响应,营造了良好的比赛氛围,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全省各地通过QQ群、电话等全天候为参赛教师服务,在工作中做到文件传达到位、答疑解惑及时、组织安排周密。各基层学校接到比赛通知后,积极响应,广泛动员,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再次掀起了比设计拼创意的热潮。本次微课比赛,通过层层选拔,到最后角逐,可以说是对各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在作品提交阶段,许多进修院(校)专门组织教师进行研讨、培训,保证了上报作品的数量、质量和水平。本次大赛同时评选出了13个优秀组织单位。

(二)大赛形式新颖。本次大赛依托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作品申报、区县初评、网络投票、专家终评、作品公示全部在网上平台进行,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组织工作流程得以简化,数据统计也做到了准确无误,参赛教师作品的交流做到了全开放式,作品的评审做到了异地同步网上开放进行,极大地减少了评审专家和参赛教师之间暗箱操作的空间,保证了比赛的组织工作以更加高效、完美、严谨的形式进行。

(三)评审规范科学。比赛评审是关系到比赛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我们针对网络投票环节从技术层面进行优化。一是提供了教师撤销投票的功能;二是提供了举报功能,教师发现利用他人的帐号投票,可以举报;三是未看过作品就投票属于无效票;四是对每一个IP地址投票数量进行限制;五是凡投票期间增加的用户以及平台不存在的用户投票无效。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确保网络投票结果的准确,力求投票环节的公平和公正(表4)。在终评环节,考虑到地区的差异,评奖以市州为单位,并进行分组评审,每一个组别抽取5名评委,每一件作品随机选取3名专家进行评审,确保了本次微课大赛结果的公平。

(四)大赛赛程公开透明。本次微课大赛从赛制安排上,采用了县区初评推荐、网络投票互评、专家终评的环节。从大赛运行的情况看,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所有的作品均通过微课大赛平台向全省所有的老师展示,教师的得票数、赞数、评论数均公开透明,专家终评环节采用三名专家评审,取平均分的形式排序,确保评选的作品质量。

(五)教师参与度高。本次微课大赛既是广大教师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比较重视,很多老师准备充分,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精益求精。同时,积极观看其他老师们的微课作品,相互学习,相互研讨,体现出我省教师昂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本次微课大赛作品覆盖了全省所有的县(市、区),涉及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涵盖了50多个学科,可以说这是一次全省首次大规模参与的一次大赛。

(七)作品呈现方式多样。本次微课大赛的作品既有采用录像设备(摄像机、手机)录制的,也有采用录屏软件录制的,还有通过软件(如懒人手画、FLASH等)制作的。

(八)提高了教师网络安全意识。本次微课大赛既是一个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的大赛,也是展示自己作品的大赛,更是一次网络安全体验式的培训,在网络投票环节,许多老师认识到了帐号密码的重要性,据省平台统计,有79689名教师更改了自己的默认密码,约占全省教师总数的33.2%。

(九)激发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广大教师通过QQ群、研修说说、工作坊等工具相互探讨软件的使用方法,交流软件的使用经验,促进教师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微课大赛的作品无论是从作品的技术规范、选题价值、教学内容方法,还是从教学效果上都展示出了我省教师过硬的素质。参赛作品的覆盖面广,参赛学校既有城市学校、又有农村学校,参赛教师既有高级职称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又有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参赛作品几乎涵盖了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所有学科,作品的展现方式也是极其多样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此次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是对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结果的一次检验,也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一次全员培训,对促进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进而迈向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新阶段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从作品的质量看,体现了我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水平的基本状况

(一)从提交的作品类型看,既有教师的讲授类微课,也有就某一个知识点的解题类微课、答疑类微课、实验类微课、活动类微课等等。微课常见的制作方式包括拍摄剪辑、屏幕录制、软件合成制作和混合制作四大类,这些类型在本次大赛的作品中均有体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微课的制作者没有局限于技术的呈现,更注重作品的构思,能够注意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做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广大教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PPT的简单工具使用上,诸如电子白板、FLASH辅助软件、几何画板等工具正逐渐走进教师的教学,有效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从作品的内容来看,大多数的微课作品内容严谨,没有科学性错误。在微课内容的组织与编排上都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有利于学习者学习。

(三)入闱的作品中,绝大多数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上交的作品基本在3~10分钟之间,是符合教学对象年龄特点的。制作者基本能够做到语言标注,声音洪亮、有节奏感,语言富有感染力。

(四)视频资源的录制质量基本符合要求。就整体情况而言,无论是文件的类型、大小、分辨率、码流等格式标准方面,还是画面、声音等技术要求,都基本符合制作要求。

四、启示与思考

(一)微课作品中存在的问题

1.“微课”认识方面的问题

从提交的作品来看,有的是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段,有的是说课稿,有的是讲座的片段,有的是微型课,这说明很多教师没有深刻领会微课的内涵。

2.微课设计方面的问题

(1)微课是基于知识点或技能点来开发和积累资源。从上报的作品来看,存在知识点“多”、“散”的情况,没有找准“点”进行设计。

(2)微课设计缺乏整体性。微课是课,应该包含导入、新知识学习、小结、评价等环节。而绝大多数的微课侧重于新知识的讲授,缺少导人、小结及评价环节。

(3)微课内容缺乏设计。与常规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同,微课设计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顺序以及相应素材的选取均需要斟酌和构思。许多作品缺乏设计和构思,按照课堂教学的模式表现,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

(4)微课的选题不恰当。有的选题过小,1到2分钟就讲清楚了;有的选题过大,重点分散,作品要么时间过长,要么讲的不透彻。

(5)个别微课内容有误。有的微课在绘图、讲述方面存在科学性错误。微课仅仅是知识的载体,如果知识错误,微课则变得毫无价值。

3.微课呈现方式方面的问题。

(1)从话语表述来看,微课应该是“我”与“你”的关系,微课面对的是个体而非群体,微课主要应用于互联网,学习者面对的是电脑屏幕,采用“同学们”、“你们”的话语系统显然没有弄清楚使用对象。

(2)作品的时长过于随意。一般来说,成年人可集中精力于某个事物上的平均时间为20分钟,未成年人略低一些。绝大多数的作品时间能控制在3~10分钟,但时长与年龄段之间的关系体现得并不明显。

(3)文件格式不规范。作品的主流格式(如WMV、AVI、MPG、MPEG等)系统均可以转换为FLV流媒体格式,但许多作品由于格式不规范导致平台无法播放,失去了评选的机会。

(4)呈现方式单一。就录制方法而言,有的微课作品采用“PPT+录屏软件”的方式录制,有的微课采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有的微课采用HTML页面制作,有的微课作品采用手机、DV拍摄。尽管制作的方式有所差别,但是大多作品都是一次完成,没有根据内容进行二次编辑,补充画面或添加字幕、标注等。由于缺乏后期的处理与合成,使得微课作品的呈现方式单一。

4.微课制作方面的问题

有的微课构图不合理,存在文字过大或者过小的问题,颜色搭配不合理,构图不严谨等;有的微课声音小,有的有杂音;有的微课画面不清晰、抖动,有的微课在录制过程中,鼠标晃动影响观看。

(二)大赛组织上需要改进的环节

1.个别地区对待初评工作不认真,凡是教师申报的作品均通过初评;有的地区没有对教师申报的作品进行初评,导致教师无法参赛。

2.个别学校管理员信息安全淡漠,向其他教师泄漏教师帐号信息,有的学校(幼儿园)、甚至区县管理员突击增加帐号(后增加帐号投票无效),参与投票舞弊,严重干扰了比赛结果的公平性。

3.本次微课大赛在组织层面,还有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例如,对初评作品质量的限制、评估及所占的分值比例,网络投票的监控、管理及所占的分值比例,市州统筹评选,专家终评的比例与分值等问题,这些都是值得在以后微课大赛的组织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和改进的。

[责任编辑:黄可心]

猜你喜欢
大赛微课教师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大赛主题:我的阅读·我的童年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最美证件照PK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