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企业首选利用自由贸易协定降关税成本

2016-05-14 05:34赵爱玲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5期
关键词:贸易商贸易协定通关

赵爱玲

4月27日,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中国海关与国际贸易事务优化管理年度调查显示,85%受访企业正在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以达到节省关税成本的目的,并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2016年在企业战略计划中,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成为2016年企业考量降低关税成本的首选策略。

此前,有相关贸易管理的调查显示,全球只有大约30%的贸易商能充分利用好相关自由贸易协定。比如,虽然美国贸易商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率最高,但充分度也只有41%,而印度企业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利用率只为19%。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虽然提振了贸易商的出口,但其复杂性又难以使他们获益更多。

最大程度利用自由贸易协定成首选策略

普华永道这份报告全名为《中国海关与国际贸易事务筹划——2016年最佳实践操作调研》,所用数据取自2016年第一季度对超过400家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其中40%参与受访的企业为贸易分销型企业,30%为生产型企业,另有30%兼具两种业务。受访企业遍及工业、汽车、化工、科技通信、零售和快速消费品、生命科学等行业。

此项调查显示,85%受访企业已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享受优惠税率,2014年与201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52%与67%。对于已经达成的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5%的企业正在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22%的企业正在或将要利用中国—韩国自贸协定。在利用自由贸易协定进口产品时,出口国与进口国对商品海关归类存在不一致(36%)、无法满足直接运输条件(19%)等原因,会对企业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享受优惠税率方面产生影响。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总监吴俊杰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采访时表示:“在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在建立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随着中韩和中澳自贸协定的生效,该自贸协定网络预计将在中短期内迅速扩张。企业在利用自贸协定节省关税成本的同时,应通过评估原产地规则和进口交易的成交条件,与海关一起寻求长期有效的自贸协定解决方案。”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数项改革措施实现跨境贸易领域的简政放权。汇总征税业务在全国海关的推广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了物流仓储成本。去年正式启动的企业信用认证体系转换,以及全国海关重点推进的区域通关一体化项目,都为企业通过提升自身贸易合规水平优化通关效率奠定了基础。约有56%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参加了或计划参加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

此次调查还显示,在2015年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的检验检疫贸易便利化政策中,44%的企业认为“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最为重要。另外,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和商检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也获得企业重视。

普华永道中国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鞠淑真表示:“去年对于中国进出口贸易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形式严峻复杂,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中国海关和商检继续深化各项贸易便利化试点措施,使进出口企业能从中获益。随着天津、福建和广东三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正式挂牌,更多贸易便利化措施正在更大地域范围中复制推广。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以期通过提高贸易合规水平来优化物流效率、降低供应链成本。”

自由贸易协定未能被好好利用

自由贸易协定会给贸易商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借助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商经营成本可相对降低,出口额也会有所增加,现实并非如此。那么,为何自由贸易协定未能被好好利用?有相关贸易管理的调查显示,全球70%的企业并未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FTA),这意味着它们很可能将支付更高的关税。调查对象认为,企业贸易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包括手工处理流程、系统种类繁多、需要管理复杂和不断变化的监管要求等。

贸易商没有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便利条件,最大效益也就无从谈起。报告收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巴西等11个国家的446位全球贸易从业者的反馈,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受访企业认为,确定适用条款或准备相关文件的程序繁琐,特别是当交易发生在与不同自由贸易协定关联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时,确定适用条款更加困难。自由贸易协定的条款复杂,这一点不应否定,但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没有通晓自由贸易协定的专业人士,部分企业为减少成本,甚至不愿咨询相关专家。可见,本质上看,自由贸易协定没能刺激贸易量,不是因为自由贸易协定本身,而在于一些贸易商的错误认识。贸易商应将辨识自由贸易协定条款作为一种投资看待,而不应将其视为成本消耗。

报告指出,亚洲采用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况尤其复杂,这是因为该地区存在许多相互交叠的协定。6个亚洲国家是10个以上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方,12个国家是至少5个协定的签订方。此外,亚洲各国与中国之间有大量的区域内贸易,同时另有战略性协定在其它更多国家生效。从一个亚洲国家向另一个亚洲国家发货,例如将中国制造的车载电池运往印度,则可能涉及到不止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企业一般会使用可能带来最高回报的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如果放弃其余的,也会造成利润损失。

相关条款可以化繁为简

接受访谈的贸易商表示,企业耗费在拟定合同和确认合同条款上的时间与精力过多。

比如在亚洲,相关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提振了亚洲贸易商的出口,但其复杂性又难以使企业获益更多。当货物从一个国家转运至另一个国家时,贸易壁垒也会随之转移。44%的亚洲受访企业对相关自由贸易协定知之甚少,其中,有近一半的受访对象表示愿意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但苦于所处环境相对复杂。

根据调查 ,许多企业的贸易运营团队都在使用低效的手工管理来应对复杂的合规要求,这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使企业没有时间关注那些会对其最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的事务。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贸易团队减少多余的工作,更好地比较各国之间的海关税务法规,从而能够在规划和运营企业的全球供应链方面采取更具战略性的行动。因为,全球供应链正在被重新定义。当前产品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向客户交付产品的方式也在重新设计。而IT 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在几年前简直不可想象的全球贸易领域的创新。

猜你喜欢
贸易商贸易协定通关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后临储时代玉米贸易商经营之道
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经济法律制度的影响
博物馆通关小列车
通关手
煤炭贸易商如何建立优势
互联网环境下煤炭贸易商供应链流程管理研究
更好地设计泛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欧洲议会表决通过C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