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2016-05-14 18:05张静淼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审美女性形象

张静淼

摘 要: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关键词:古代绘画;女性形象;艺术审美

女性一直以来都是艺术家所关注的对象,从中国古代绘画出现至当代的艺术创作,女性在绘画中无不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历史上还出现了专门描绘女性题材的艺术家,这都反映了女性与绘画的密切关系。因此,研究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特点以及梳理形象变化,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正是产生于这个时期,此作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创作的一幅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此图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曹植与甄氏互相爱慕,情意缠绵,然而天意弄人,曹操却将甄氏嫁给了曹植的哥哥曹丕,最后甄氏郁郁寡欢,伤心欲绝病死。曹植得此噩耗,痛苦不已。曹丕将甄氏的遗枕送给曹植,曹植心中五味杂陈,当他带着甑氏的遗物途径洛水时,恍惚之间,看到了甄氏,便写了经典的《洛神赋》。顾恺之此图便是依据此赋而创作,原作现已失传,尺遗宋人摹本,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魏晋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审美自觉的时代,对女性美的追求也日趋明显。顾恺之《洛神赋图》虽然表现的是女神,但实际上画家心目中“女子”,经过顾恺之的画笔,展示出的是魏晋时期的美女形象。洛神柔美的形象、凄楚的表情正是现实生活中女子形象的反映。画中的女子容貌美丽、气质高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定义与标准。这种美不媚俗,与曹植所描绘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的形象高度统一,洛神的衣裙迎风微微飘动,婀娜多姿,女神的高雅气质通过顾恺之“紧劲联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疾……笔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的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魏晋时期美的自觉不仅反映在美女的刻画上,在其他领域也有所表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此书法作品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表现了书法的妍丽秀美,引领了书法审美标准的转捩。唐代书论中把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称为“巧媚”是有道理的,张怀瓘也曾说王羲之的字“有女郎才,无丈夫气”。这也是客观的评价。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女神虽然属于虚构,但女性的形象是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美的标准。

唐代是人物画大放异彩的时期,而且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很多,还出现了专门画仕女的画家张萱与周昉,也流传下来了不少女性主题的绘画作品。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有以下特点:1.体态丰腴。唐代流行“以胖为美”,体态丰腴,肌肤白嫩,凹凸有致,富态雍容是唐代美女的主导性标准。健康丰腴是当时女性美的潮流。当然这种美与肥胖还是有区别的,也与当今的骨感美人相去甚远。2.服饰大胆开放。唐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比较开放,袒胸的女性形象委实不少,这在当时可能是比较流行的服饰。这种服饰还处于半透明的状态,若隐若现,华丽绚烂。《敦煌曲子词?内家娇》中记载了唐代女性着袒胸式服装,其云:“碧丝罗冠,搔头坠髻……深深长画眉绿,雪散胸前。”周濆《逢邻女》诗云:“慢束裙腰半露胸。”这些都记录了唐代女性服饰的特点。张萱是唐代的画家,他善画仕女。他的仕女画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他画的妇女形象“曲眉丰颊、秾丽丰肥、酥胸长裙、温润香软、丰厚为体”,是盛唐时期绮罗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女性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时的情景。人物形象健康丰腴,惟妙惟肖,线条遒劲工细、圆润俊秀,设色富丽雍容,反映出盛唐女性的形象特点。周昉曾效法张萱的艺术风格,后专攻仕女画,其所绘仕女画“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丰满秾丽”,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之为“周家样”。他的作品《簪花仕女图》(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绘的雍容华贵的贵族女性赏花游园的场景,她们或赏鹤、或戏犬、或簪花,悠闲自得。人物丰腴富态,行笔柔媚轻细,轻纱淡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透明的薄纱与滑如凝脂的肌肤。

宋元时代的绘画中很少见到专门表现女性的主题,这与绘画题材的变迁有着极大的关系。宋代已降,人物画已经退出了绘画的主流,花鸟画与和山水画成为大家热衷的题材。自然而然,女性在绘画的中表现也随着人物画的衰落而逐渐消匿。虽然女性主题的绘画十分少见,但还是能够在其他绘画中看到一些女性的形象。宋代李嵩的《货郎图》《骷髅幻戏图》等作品中都有女性形象,但这些女性已经不是唐代绘画中那些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的优雅女性,而是乡村市井中的农妇。画面中的女性衣着朴实,形象生动,她们没有宫廷女子的优雅气质、精致华丽的服饰……有的是朴实无华,是下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之所以会出现李嵩笔下的市井妇女形象,是由于宋代风俗画的发达所致。元代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表现的是杨贵妃上马出行的情节,有人认为此图是作者在向世人呼吁他们所怀念的昔日强大富足、横扫蛮夷的唐代。虽然此图也是表现宫廷女性,但画中的杨贵妃与唐代的仕女画在形象上差别较大,此图属于清雅一派,杨贵妃不见了唐代绘画中女性的华丽雍容,多了一份清新之气。这可能与宋元以来士大夫绘画的审美标准有关,与钱选文人画家的身份有关。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较之宋元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也逐渐多了起来,题材也相对更为广泛,有的描绘历史名媛、有的表现青楼名妓、有的表现市井妇女……此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旨在追求一种朴素典雅、纤弱清秀的文秀美。

明代女性主题绘画的增多也和娼妓业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妓女的综合素养非常之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出现了很多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名妓。明代文人与妓女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人们到妓院不是为了苟且之事,而是谈书论道、抚琴听曲,也是一种风雅的体现。这也是仕女画在明代兴盛的原因之一。唐伯虎十分有女人缘,也非常擅画仕女,《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妓图》《杏花仕女图》《李端端像》等都是此类作品,有的描绘妓女,有的借女性表达自己的性情……他的《秋风纨扇图》画法近乎白描,画中女性清秀淡雅,举止安详,面部、手部的刻画细腻流畅,线条圆润有弹性;衣裙、披肩、腰带以南宋以来的方硬转折之笔画成,更衬托出女性身体的娇嫩与纤柔。画中作者自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画家通过画中仕女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与不随波逐流的个性。他还有比较工整细腻的《孟蜀宫妓图》,此画表现的是五代西蜀后主宫内的四位歌妓侍宴的情景。此图属于工笔重彩,线条挺拔细劲、柔韧流畅,作者没有给她们做任何配景,反而更突出了主题形象。画中妓女华贵艳丽,脸型尖俏、眼睛、嘴巴较小,画家在女性的额头、鼻梁、面颊、耳垂等处运用了“三白法”的表现方式,更突出宫妓的秀丽与娇柔。吴伟的《武陵春图》描绘的是一位名妓齐慧真,史载妓女齐慧真,号武陵春,自少喜读书,能短吟五七言绝句,又能弹琴绘画。后来与江南傅生相爱,因傅生获罪被流放,她倾其所有去营救无果,最后悲惋成疾而死。此画以白描的形式去表现武陵春,恰到好处。画中武陵春朴素淡雅,秀丽端庄。桌子上的文房、古琴与旁边的疏梅都衬托出她的文采与气质,她一手托颐、一手执卷,倚坐在石桌旁,神态忧郁,若有所思。整幅作品含蓄秀雅、凄情落寞、忧思悲惋。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也是十分优秀的女性绘画作品,画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侧身向后,与后者形成呼应,整幅作品格调清新,优雅淡泊。戴进笔下的女性形象十分高古,她们形象夸张变形,不讲究比例,身高比较矮,头比较大,身体的线条圆转流畅,用清秀古雅来形容她们比较合适。

清朝时期绘画中女性的形象多是瓜子脸、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忧郁愁苦;她们大都是窄窄的溜肩,杨柳般的小细腰,细眉小眼,樱桃小口,呈现出弱不禁风的病态美。这些在焦秉贞、冷枚、改琦、费丹旭、任伯年等人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尤其是改琦与费丹旭这两位专门画仕女画的画家,他们将这种纤细柔婉、阴柔羸弱的女性美推向了高潮。改琦与费丹旭的仕女画风格比较相似,“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历史上把他们成为“改费”。他们笔下的女子形象瘦弱纤巧,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轻灵,设色清丽而淡雅。他们都十分擅长运用补景来烘托出女性的情感气质,如杨柳依依、依栏望帘、静坐吹箫、伸手折花,等等。清代还出现了以西方油画的方式来描绘女性的郎世宁,他结合中西,造型严谨,风格富贵华丽,有装饰意味。他主要描绘宫廷贵族女性,如《高宗帝后像局部之三贵妃像》中女子朝服华丽,表情庄重,女子面部比较有立体感,明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响。此外,还有独树一帜的黄慎,虽然他不是专门描绘女性,但其笔下的女性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美,他不同于改琦、费丹旭,不同于任伯年,也不同于郎世宁。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下层老百姓,他的《倚琴美人图》《渔翁渔妇图》《携琴仕女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改、费笔下的女性工整清秀,而黄慎笔下的女性则洒脱世俗,他通过草书的笔法,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女性别样的美。

概而述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美与不同的艺术特点,这与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艺术审美标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绘画中女性形象不仅表达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艺术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状况、思想观念和文化结构。

参考文献:

[1]李秀霞.明清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艺术探索,2010(05).

[2]陶咏白,李湜.中国女性绘画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3]王陶峰.心境的写照:陈洪绶的仕女画[J].艺术探索,2011(02).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审美女性形象
基于能力培养的美术色彩教学研究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艺术审美风格探微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