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016年高考正式铺开。高考制度在我国已历65个春秋。透过不同年代的考试作文题,我们能感受到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岁月沧桑。
初试啼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年高校招生是由各大院校自主命题的,1950年改为由各大行政区统一命题,其中华北、东北和华东三个大区联合命题。在此基础上,1951年教育部尝试跨行政区的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这也是高考制度的雏形。这一年的语文作文题首次采用了两个题目,考生二选一。一个是《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这个题目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别致的,因为现在的考生往往是高中生,写课外工作很可能局限于做学校义工或者社会志愿者,帮助家务或者孝敬老人之类,但是在1951年,参加高考的相当一部分考生是从军队、机关中抽调进高中进行文化补习和培训的干部,这些人都有相当长时间的工作经历,这个题目明显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从这一年起,高考作文题“力争让每一个考生有话可说”的原则逐步确立了。另一个作文题目是《论增产节约的好处》,则彰显了新中国成立伊始,虽百废待兴却朝气蓬勃的气象,此时是抗美援朝激烈进行之际,前方志愿军浴血奋战,后方努力生产,鞍钢增产节约的模范工人孟泰已闻名全国,一场全国范围的增产节约运动正在酝酿之中,作文题目也体现了这一点。
新中国的这种万象更新的气象,在1952年高考作文题里得到了加强。这一年是教育部发文,确立了全国统一高考正式施行。这一年高考题一为《记一件新人新事》,一为《我投入祖国怀抱》。这一年里,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同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里,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的“新”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器物某个事件的新鲜,而是整个国家制度的“新”、整个社会面貌的“新”,《记一件新人新事》正是整个时代风貌的反映。而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51年底,正是中国海外留学生回国的黄金时代,朱光亚、梁思礼等后来赫赫有名的一大批杰出人才相继回到祖国的怀抱。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归国人才的阻挠也在逐步升级,从1950年到1952年,美国在麦卡锡主义盛行之下,对我计划归国人员进行了包括人身监视在内的各种强制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投入祖国怀抱》这个题目不仅与时事联系,本身也是一个宣言。
1953年,随着朝鲜战局的稳固以及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恢复,高考也逐步完善起来,相应的政治审查、考生体检等内容也首次进入高考制度。在这种情况下,高考作文依旧保持了双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革命”一词首次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而命题依旧保持着一个顾及培训干部,一个顾及应届考生的模式。
到1953年为止,通过前几年的试验和实施,我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已经基本确立起来了,高考作文题从诞生开始就显示出强烈的与时代进程紧密相连的特征,紧扣时事的风格会延续下去,不过随着高考制度的正规化,高考语文题也将发生变化。
风雨前行
从1954年开始,随着地方及军队干部委培任务的陆续完成,高考制度开始演变为主要面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考试,在这种情况下,高考作文题从双命题变成了单一命题。
1954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这个题目对比前三年的题目,从激情澎湃的社会变革视角切换为与考生现实相关的题目。这是因为,前三年的高考实践,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对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没有充分体现,对考生的个人志愿没有充分关注,导致对新生的统一分配较多,结果是一些考生在高考被录取后由于不符合自己的志愿,选择不去学校报到,或者报到后私自离校,造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个作文题目既有对现实的关切,同时本身也不失为对考生志愿的一次审视。
在随后的几年中,《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1955年)、《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1956年)和《我的母亲》(1957年),则充分体现了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计民生稳定发展的主题,同时这类命题作文的宽度选择大大增加,比如《母亲》一题,人人都能写母亲,但是写好母亲乃是大不易,这实际是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录取率下降,高考作文题的难度相应做了适当提高。
到1958年,随着“大跃进”的风潮,高考作文题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史无前例的三选一:《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几乎囊括了1958年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这也源自于高考作文题贴近时事的传统。随后1959年的高考作文题是《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二选一。这三年的作文题一方面紧扣时事,另一方面相对比较简单,考生们也比较好写,这也是这几年录取率相较前几年有所回升、高考作文筛选力度减轻的体现。
1961年的作文题目是《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二选一,前一个题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后一个题目则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从这一年开始,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学生结束了高中教育,正式参加高考,当年的革命同志已经成为后来者眼中的先辈。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是《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是《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二选一,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所含的政治要素逐渐提升,而且命题视野不仅关注国内发展,还开始关注国际事务(抗美援越)。
另一方面,高考作文也在进行各种命题探索,有了第一次材料作文(1964年),也有了“信”这种应用文写作的考察(1965年)。
不过随着1966年高考中断,这一切戛然而止。11年后,高考作文将再度启程。(未完待续)
(责编:石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