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策略探析

2016-05-14 23:41魏小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华农村活动

立足于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的现状,针对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等诸多问题,农村学校要着力建构农村地区经典诵写讲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和评价体系,不断拓宽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路径。《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行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当前,诵读国学经典蔚然成风,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教育热点,为此学界围绕“经典诵读”的意义、举措、成效、问题与不足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具体而言,从研究内容看,大多是从宏观上对经典诵读的内涵、意义、价值、目的、策略等进行阐释,但是对于经典诵读活动的内容选择、实施途径、方法技巧、管理措施、评价标准等具体操作相关的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而且大多是经验之谈,缺少理论支持,对城乡经典诵读活动的关注也大不相同。因此,围绕改善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现状,深入推进农村地区中华经典诵写讲为目的的策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状分析

毋庸讳言,经典诵读活动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展明锋认为突出问题主要有“重技艺表演,轻文化内涵;重课堂讲授,轻课后拓展;重教师分析,轻学生理解;重集中学习,轻个体发展;重短期成效,轻常态发展”。究其原因,大致包括以下诸方面。

其一,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社会环境、文化底蕴、师资队伍等方面都与城市同类学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经典诵读活动更是不受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很多农村地区校领导、教师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也不够,甚至认为开展此类活动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利于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教育观念滞后,不能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有些农村学校很少涉及甚至几乎不涉及有关经典诵读的内容。即使有所涉及,往往也只是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的点到为止,大多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而已。

其二,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活动开展的水平和质量。目前,很多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大都是教师凭主观经验而为之,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实际上,围绕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师资培训教材和相关资料也很少。组织开展该活动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制度保障。而且,农村地区教师往往缺乏的正是这方面的针对性培训。

其三,经典诵读活动的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不利于推动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地深入开展。在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实现经典诵读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更是难上加难。

二、推进路径

鉴于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拟探究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行动策略和路径,以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的经典诵读活动。

(一)优化经典诵读课程体系

经典诵读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有益的拓展和延伸。整合资源,合理建构中华经典诵读课程体系,是经典诵读活动推进策略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的必然要求。因此,学校要把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学习以及活动的组织开展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由于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差异较大,很多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写质量也参差不齐。依据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的相关理论,结合目前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及其经典诵读活动现状,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有序安排诵读内容,优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对中华经典的内容、价值和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地方课程资源,遴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排经典诵读读本,开发与农村地区学校相适应的经典诵读系列课程。教师可以围绕识字启蒙、童真童趣、修身励志、写景状物、思乡念亲、家国情怀、抒怀咏史等方面,组织编印一套较为完善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完善经典诵读活动课程体系。

(二)建构经典诵读师资培训体系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诵读人生”,优质的经典诵读读本与合格的指导教师,为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智力资源。然而,农村地区教师缺少的正是经典诵读方面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因此,要积极组织编写培训资料,为农村地区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开展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同时,要逐步实现培训和指导常态化,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理论修养以及指导经典诵读的实践能力,确保经典诵读活动实效。在理论层面,为一线教师开展经典诵读解决认识上的误区,并进行经验的归纳和总结,为研究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引导教师从不同层面积极探索“中华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形式,如经典诵读、语文古诗文品读、孝悌主题班会、讲解、书画、表演、践行等,力求以雅言传承经典,用墨韵浸润童心。这样,既掌握了经典诵读活动实践的具体情况,又获得了实践案例,丰富了研究素材,也为经典诵读的深入研究开拓了思路。

(三)整合经典诵读实践体系

传承中华经典,需要付诸实践,见诸行动,较为完善的“经典诵读”实践体系必不可少。结合农村地区学校的特点,从读写讲演四个方面,不断丰富、完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建构切实可行的“中华经典诵读”实践体系。在“经典诵读”读写讲演实践体系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推进策略,探讨中华经典诵写讲的实施方法和有效途径。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紧密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充分开发、合理运用课外学习资源,努力争取社会各方面对经典诵写讲活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真正把“经典诵读”实践体系落到实处,注重实效。

(四)多管齐下,拓宽推进路径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达成课内外的相互衔接,不断丰富和优化语文课程的整体结构。在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在“中华经典诵读”读写讲演实践体系的基础上,把经典诵读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机结合,纳入语文、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政治、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研究内容,将经典诵读活动推向深入。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相结合,语文与其他学科跨学科整合,主题实践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局面,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寓读“经”于乐,乐中育人,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实效。此外,农村学校还要不断完善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标准应准确反映经典诵读活动的水平和真实状况,要关注认知领域和发展领域的评价,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反馈作用,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结语

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悠久厚重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实地调研农村地区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实施建议,实现以经典诵读为主,带动汉字书写、口语训练。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要重内容、重过程、重督导、重落实、重积累,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纵深推进经典诵读活动,以提高经典诵读活动实效。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0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语文教育特色专业(20101183); 安徽省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经典诵读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 实践研究(2014jyxm444)亳州学院校级重大招标课题(BZSZ201201)亳州学院校级科研课题(BSKY20120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EB/OL].[2013-01-05].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14/2013_1_5/1_14_5299_0_135736970367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展明锋,孟庆渝.经典诵读活动:成绩、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2,(1).

(魏小红 安徽亳州学院 236800)

猜你喜欢
中华农村活动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