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丽芬
[教材分析]
《黄河的主人》一文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最后一篇讲读课文,是我国著名散文家袁鹰的一篇叙事性散文,原题《筏子》。这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的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颂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理解有关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艄公的勇敢、智慧、镇定、机敏,感悟到他熟悉黄河,能顺应水势,驾驭黄河,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3.了解文章侧面描写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从黄河令人胆战心惊,羊皮筏子轻、小、险,体会艄公的勇敢、智慧、镇定、机敏,感悟到他熟悉黄河,能顺应水势,驾驭黄河,不愧为黄河的主人。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只要沉着勇敢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师: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是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母亲河,去目睹她的雄姿吧1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描写黄河的词语有哪些?(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江宽水阔、惊涛骇浪、震耳欲聋、奔腾不息、波澜壮阔、气吞山河、一泻千里……)
4.师:黄河的主人是谁?
5.指名回答。
板书:艄公
二、品读感悟
(一)感受艄公
1.师:艄公凭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3.理解“惊涛骇浪”。
(二)感受黄河
1.师: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黄河惊涛骇浪?
出示课件: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2.指名读,齐读。
3.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你想看看万马奔腾的黄河吗?
出示课件:黄河视频
5.师:看着这雄伟的画面,老师不由得想读了,你们是不是也想读出来。
出示课件: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生齐读)
6.师:这汹涌的黄河,滚滚而来;这猛烈的黄河,奔腾而来;这黄河充满力量,这黄河势不可挡,面对这黄河,真是令人——胆战心惊。
过渡:老师也害怕,然而艄公却站在那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7.理解“如履平地”
8.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三)品读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出示课件:说说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8节,然后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2.引读: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3.分析,指名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
(四)体验筏子的危险
1.艄公是用什么工具战胜这滚滚的黄河的?
2.出示:黄河中鼓浪前行的羊皮筏子。你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吗?
3.交流
出示:那是什么,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行?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小、轻、浮、小小——东西渺小、无助。整个儿吞没——黄河的汹涌险恶。
③齐读。
过渡:随着羊皮筏子越驶越近,作者看到了什么?感到怎样?
出示:定睛一看,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指名读从中读出了什么?)
4.交流
小结:这六个人坐着羊皮筏子就如一片树叶在黄河的风浪里穿梭、颠簸,你看他们若隐若现,忽左忽右,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他整个吞没。这种情景怎么不令人提心吊胆呢!可见,艄公是多么勇敢,多么有智慧,多么镇静和机敏啊1
5.这样的筏子你敢坐吗?筏子上的游客怎么样?
6.游客怎么敢谈笑风生呢?
7.假如普老师去撑,客人还敢坐吗?你们撑呢?为什么?
小结:是啊,这样的艄公,怎么不令人肃然起敬,怎么不令我们由衷地敬佩,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感悟写法
黄河的主人公是艄公,作者为什么只用几笔写艄公?(指名说)
小结:作者从黄河的壮,羊皮筏子的小,游客的从容,来衬托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这种描写称为侧面描写。
三、拓展
出示课件:说一说
1.黄河上的艄公啊,我想对你说……
2.我想对自己说……
板书设计:
23
黄河的主人—艄公
勇敢智慧
镇静机敏
万马奔腾浊浪排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