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王后雄
摘要::不少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每天努力学习,但是学习效率不高甚至下降,称为“高原现象”。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高原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矫正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学习者正确认识“高原现象”并顺利克服,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化学学习;“高原现象”;诊断;矫正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07-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02
有的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随着化学学习的进行,有一段时间虽然学习很努力,但会出现学习效率低下和知识积累上的“减速”现象。这种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滞的现象,我们称为“高原现象”。根据学生心理的成长过程,学习者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开始阶段,学习者开始接触新的知识,从基础开始学习,由不理解到理解,由浅入深,带着浓厚的兴趣、充足的动力开展学习活动,往往进步较大,进入迅速提高阶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提高之后,随着知识难度和广度的加深,或由于学习者对于基础知识没有打牢,就会出现成绩暂时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这就是学习高原期,在这个阶段,不少学生会表现出焦虑,急躁;达到学习高原期并不代表你的能力达到顶峰,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克服它,对提高化学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诊断
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是对“高原现象”产生原因的诊断分析。
1. 学生因素
(1)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即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它影响着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①知识因素诊断
学习者在刚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学到的化学知识比较简单易懂,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所接触的学科知识越来越多,广度和深度都有大幅增加。知识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知识结构的变化过程,有量变和质变的特点。如果学习者对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没有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和丰富,或者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那么在旧知识基础上向新的知识飞跃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对新知识难以搞懂和难以接受,或者在做题的时候知识提取困难,影响学习的深入进而引发“高原现象”。比如:学生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后,总结出“酸性氧化物+碱→盐+水”这一规律,而且对初中所涉及的反应实例无一例外,学生感到规律性强,学习轻松。而当学生在高中学习涉及到SiO2+4HFSiF4↑+2H2O,Al2O3+2NaOH2NaAlO2+H2O等知识的时候,规律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矛盾就会使学生出现心理交锋,增加信息加工的负担,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更加吃力。
②方法因素诊断
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高三学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个单元进行复习,学生缺乏对知识联系的思考和对知识的系统化梳理。到后期进行综合练习,所需的知识前后跨度大,化学知识又具有多、杂、散的特点,如果在进入二轮复习或三轮复习,仍然用之前的学习方法,不能对掌握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系统,不会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不同阶段及时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就会在做题的时候不能随时提取相关知识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
【例如】为测定某镁铝合金样品中铝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取一定量合金,加入100mL 0.3mol·L-1稀硫酸,合金完全溶解,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0mL;再加入0.2mol·L-1 NaOH溶液至沉淀质量恰好不再变化,用去350mL NaOH,求所取样品中铝的物质的量?
【分析】 学生在看到这个题的时候很可能硬着头皮一步一步分析实验的过程。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数量关系,推出铝的物质的量。可是换个方法,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最后得到的是Na2SO4、NaAlO2的混合溶液,根据Na,S守恒,得出n(NaOH)=2n(Na2SO4)+n(NaAlO2),其中n(Na2SO4)=n(H2SO4),n(Al)=n(NaAlO2),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①思维因素诊断
技能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动作系统,其中每个动作成分是按一定的结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它使人们有可能按照某种固定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较好的工作效率。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题的速度,但是由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来考虑同一类的问题,当这种思维方式与客观要求不相适应,或者思维方法的变化没有与结构变化同步时,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就会影响对新知识、新信息、新内容的理解,在做题时形成障碍。表现为:对于碰到的问题,如果是熟悉的就会不顾其间的变化,审题马马虎虎而草率做题,导致没有看清题目的变化;如果是没有见过的,就会不知所措,不能正确审题寻找突破口。而且头脑中原有的旧知识、旧经验也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干扰。
【例如】pH=3的酸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的pH
( )
A. =4 B.≥4 C.≤4 D.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的题干比较简单,考察的是溶液pH的计算,隐藏的条件是“酸溶液”的理解。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依然有同学出错。有的同学看到题目后,直接想,这个题目原来做过,就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很草率的选择了答案A。
还有的同学考虑这个题目只说了个酸,但没有说一元酸还是二元酸,酸的元数不同,H+个数就不同,那就没有办法判断了。学生在遇到题目的时候,马上就在记忆中搜寻是不是做过这道题目,寻找原型,这就导致了负迁移的发生。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学生分析的时候应该考虑的角度是强弱之分,如果是强酸,pH=4,如果是弱酸,随着溶液的稀释,电离程度增大,pH应该小于4。
(2)情意因素
①动力因素
学习动机是指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它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对孩子学习的客观需要在孩子头脑中的反映,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刚进入高三的学生都干劲十足,雄心勃勃,但是随着学习强度的加大和难度的增加,再加上在学习过程中遭受打击,学习者会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根据叶克斯-多得森定律: 人在各种活动中的动机都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很低,工作效率自然不高,但动机水平过高,效果也未必佳。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上升, 在较难的课题中,动机的最佳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如果学习者不能随练习内容难度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动机最佳水平,那么练习效率不会高,学习进度也不会好。
②生理因素
进入高三阶段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经常会长时间用脑过度,学生在学校里会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来学习,就算是课间也在埋头苦学,放弃午休时间,晚上熬夜苦读,学到很晚,再加上不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导致大脑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不少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之外,还会自己买很多的练习题,搞题海战术,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不懂时间运筹艺术,违背科学用脑规律,虽然在学习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学习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往往会加重“高原现象”。
③心理因素
高三的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往往功利思想比较重,容易急于求成,再加上来自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容易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进行复习,经常会考虑如果高考考不好该怎么办等问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往往比较浮躁而不能静下心来仔细研究,刨根问底,理解透彻。而对于较简单的题目,往往眼高手低,不屑一顾,草草了事。
2. 教师方面
教师在面对繁重的课程任务和紧张的复习时间之间的矛盾,不少的教师选择传统的“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只是照顾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需求,一味的向前,很少进行教学反馈,没有顾及到学生是否对知识已经掌握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重点的梳理和难点的突破,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做题讲题,没有反思,也会导致学生产生“高原现象”。
二、高中化学学习“高原现象”的矫正策略
1. 学生方面
(1)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既要注意知识的梳理,加强知识的联系,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又要对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进行重点把握。可以采用概念图策略,“概念图”是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学生可以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如果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刻,不全面,或者不成体系,是不能顺利地绘制出概念图的。在复习的时候让学生编制学习提纲,浓缩学习内容,筛选突出重点,寻找知识链,使知识结构化,由点及线再到面,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同学之间绘制的概念图相互比较,或和老师绘制的概念图进行比较,找出自身对知识掌握的缺陷。
(2)精选练习题目,注重反思总结
不能盲目地搞题海战术,可以多做一些形似质异,形异质同的练习,在对比中练习、区分,从而使知识得到领悟、内化和提高。对于做过的题,不能就此放到一边,而要对于错题重点整理,找出出错的原因并重点标记,并通过各地区的模拟考试题来查缺补漏。要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要自己搞一套。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课,听老师怎样分析,从什么地方着手开始分析,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怎样把学过的知识变成试题的答案回答出来,怎样完整地回答问题。还要把握好教材和“考试说明”。应该说教材是根本,课标和考试说明是纲要,习题训练是演练、提升和反馈,要把这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者,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3)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练习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程度,领悟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对于同一学科的不同章节,不同内容,其掌握程度也不是相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对于元素流程图的题目找不到突破口,可能是因为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掌握的不全面或不成体系,就要多做这一类的题目,总结突破的方法。或者有的同学一看到计算题就产生畏惧心理,不能独立思考,对于要用到的知识提取困难。首先就要克服自己的畏惧心理,迎难而上,多做题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4)端正学习动机,合理安排生活
端正学习动机,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有“瓦伦达心态”,瓦伦达是世界著名的绳索平衡家,他说过“我在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诚心诚意走好钢索,不管得失。”在高三复习的时候,不要老想着我一定要考多少分,调整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不搞疲劳战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放松,既不放纵,也不折磨,不求每一分钟都学习,但求每一分钟都有效果。安排好各科的复习时间,可以进行文理科的搭配学习,长时间学习之后可以选择听一下放松的音乐或去教室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并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2. 教师方面
(1)充分利用反馈,弥补学生缺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反馈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只有掌握了低台阶的知识,才能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要不然学生欠缺的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就会影响以后知识的接受。老师要在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上花力气,下功夫,复习时既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又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别辅导。不能只照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的进度,不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精讲典型例题,总结做题规律
教师要利用典型例题,对题目进行拓展性的分析,剖析引路,不能就题讲题,注意练后反思,方法归类,规律总结,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要控制时间,让学生感受高考环境,老师要及时批阅、反馈。专题复习的时候要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精心选择专题,提高针对性。专题复习宜粗宜宽,不求过细过深,试图穷尽一切教学内容的后期复习方法必须抛弃。要以点带面,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由此扩展,逐渐加深。还要控制好量,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加强纠错训练,对于学生的典型错误,要归类讲评。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传统的课堂老师滔滔不绝的讲知识点,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教师要进行教法的创新,甘当学习中的配角,为学生服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用“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来突破化学复习中的瓶颈。“自编互评共享”模式即让学生置于出题者、答题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先让个人或以小组的形式对考试大纲进行研读,编题。随后同学之间互做互讲,互评习题,最后在学生编的题目中选择优秀的由全班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充分研读考纲,分析问题提出的角度和知识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考纲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课堂趣味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情感性,加强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心理状态有关。设想一下,学生整天都在教室埋头学习,上课的老师如果个性阴沉,脸部表情平淡,学生自然对这门课没有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老师也不要批评学生,要体谅他;当回答正确时,老师要露出欣喜的表情,给学生以鼓励。讲课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化学史或与生活有关的化学事件来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5)关心帮助学生,提供耐心指导
当学生出现“高原现象”时,学生本身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还一味地指责学生,会让学生产生沮丧的心理,严重的有可能就此放弃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帮助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认真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出错的原因并找出针对性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老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池之水,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过一个空虚。”我们教师教育对象是情感脆弱的孩子,出现“高原现象”的孩子心理尤为敏感,老师和家长要给予重视和关心。
当学习中出现“高原现象”的时候并不是说你的能力已经达到顶峰,在这个时候更不能放弃学习,自暴自弃,只有正确认识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突破方法,才能在克服“高原现象”之后,再次看到明显的进步,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快。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化学教学诊断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98-201
[2] 王世存.化学学习负迁移诊断及矫正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刘春华,丁革兵.以学生“自编互评共享”习题模式突破高三化学复习瓶颈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11):41-44
[4] 孙洪欣.对高中生物理学习中高原现象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