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东振
摘 要:设计引导行为,行为改变设计。空间设计是一种规划行为方式的过程,它源于行为同时也服务于行为。随着设计师对人性化设计理念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深入细化,从而设计更加强调和追求最本质的行为因素。人性化设计是从客观存在的人文情怀作为出发点,是对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尊重和满足,这整个围绕着人本身深入的过程正是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设计;空间;活性空间;气质;留白
一、人体规律(肢体行为)
我们知道,人体的活动规律,也就是人体尺度、生理结构、动作领域、行动路线等等的行动规范为空间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这也是我们设计过程当中首要的前提。不同的活动路径对空间的舒展程度有着不同的需求,不同性质的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汇、重合或是分离都有最佳的范围指数,这也是设计工作者一直在探索和运用的规律。例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我们一定希望人与人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互动和沟通的纽带,同时也要适当的保留每个人之间的心理空间,这种具有一定亲和力若即若离的距离感非常的细腻。这就是人体规律和空间尺度之间的微妙之处。我们在设计空间关系的过程中,尝试用很多手法处理这种距离,它在生活中也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例如在空间中我们运用到的一些半透明的区域分割手法,既能让私密空间当中个体感受到集体中的氛围,又能让个体真实的独立存在于空间当中。
二、塑造情怀(精神行为)
设计师对人文的关怀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空间设计的精神支点就是在描述人的情感活动,让空间氛围与人的感官之间达成共鸣,强化空间的代入感,使人与空间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相处,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做的关于人文情怀的内容赋予了空间生命,从而让空间更生动,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优秀的设计一定会给人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观众也参与到设计当中。每一个独立的思维产生的情绪是截然不同的,当然对空间的情感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创造力本身就是设计的一部分。
空间设计同时也是在设计人们的行为方式,设计行为方式并不是单方面的限制行为或规划行为路线,而是引导行为,开发行为,让人最大限度发散自身的潜质和特色。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不论是地面、壁纸、天花、灯光、以及空间的纵深和高度、节奏穿插、色调变化、光线、颜色、气味、声音、以及温度等等都是一种构成关系,这种构成关系就是设计的手段,而这些手段依旧是围绕着人的感受服务的。设计从人本身出发,最终回归与人,这一点明确的印证了“设计-取之于人用之于人。”的观念
三、活性空间
所谓的活性空间是指在形态意义上具有一定灵活性质的空间,由不同的活性元素组成,呈现出一种活动状态的环境,这种空间的灵活主要体现在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情绪变化和不同时间阶段随着自身不同的感官需求而灵活改变的,具有很强的弹性和可塑性以及创造性。这种空间的意义就是能让人感受到更多元有趣的空间状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的一些元素,通过不同人的处理构建出自己认为舒适的环境氛围。也就是在空间当中没有绝对固定性质的东西,更多的则是偶然性和趣味性。这种设计是为了让人不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形式。随着这种活性设计思维的不断发展,当下室内设计的趋势也逐渐体现出了这一点。目前可以看到家具行业的趋势,多功能的家具在不断的突破功能多元化和自主化设计,这样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就能演变出更多更有趣的空间。现在所谓的软装行业正在逐步占领室内装修的一些传统观点,正因为人们更愿意去选择订制一些有趣的家具和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房间,而软装材料恰好就满足了人们对活性空间的追求,让房间变得更有趣多变,而不是把目光聚焦在精雕细琢的吊顶天花,或者是拥有精美造型的踢脚线。我们看到很多不错的设计并不刻意符号的堆砌,在作品中并不能看到具体的象征性符号,但依旧能营造出一种最符合空间自身的气质,让我们一眼就能感受得到他的主题,这种设计就是依照人的内心情感做出的判断。
活性空间的营造更容易使人感动,因为人们自己创造的环境氛围更能让自己熟悉,自己的味道在空间当中加浓郁,当然,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弹性设计中要适当的做出留白、这个留白包括时间留白,通过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去赋予空间生命;另外也包括空间留白,通过人们自己的不断发展和丰富、完善、调整使空间更有味道;思想留白,空间要引人回忆和思考,这样才能不断地衍生出更多的感情故事。
空间就像一幅画,画一部分另外留一部分给观众解读和挖掘,互动设计,空间中的空间,空间本身是一种领域性质上的空间,但在空间之中还要保留一部分空间给时间和人。内心的追溯才是最终的目的,寻找的过程主要就体现在这块留白的空间当中。留白的部分让空间更真实,空间的气质与人的气质,气质上的带动和引导,这种气质是通过人本身在留白的部分营造的。这种气质是积累但不是堆砌。
四、结束语
在设计中“客观规律”和“情怀施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正因为我们一直遵循着客观存在的实施规律,从中提炼升华出来的部分也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求,而最初以人文情怀作为出发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客观规律中对细微尺度的把控。行为影响设计,空间塑造行为,好的空间一定不会限制行为,而是更好的引导行为,从而发挥空间的特性最大化,完整的施展受众人群对空间的设计。
参考文献:
[1]常怀生.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高桥鹰志.环境行为与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