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张作前 张陕辉
摘 要: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和提高军事人才军事职业能力与现代化水平的客观形势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关键词:教育目的;军事职业教育;军事人才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四总部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军事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军事职业教育成为我军军事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深入贯彻科技强军、人才强军战略,提高军事人才的军事职业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军事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不仅符合上述客观形势的要求,也反映了教育作为一种重要人类活动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点尤其在教育目的理论中深刻体现出来。
一、教育目的理论概览及其根本取向
教育目的是“人们关于教育对象应有教养的预想”,任何一种类型或层次的教育,都要或明或暗地规定、设想教育对象所要达到的规格和要求,也即拥有其教育目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目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解和论述,如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在于使受教育者顺应本性的自然发展,注重完整人格的陶冶,使人天赋的内在力量得到充分的表现,在身心、知能、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实现全面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他们的学说都深刻地指出,教育不可以偏离人的内在、全面和均衡的发展需要。文化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目的是实现客观文化价值在个体的内化,并进而实现文化的传递和创新。其中20世纪的永恒主义教育学说认为教育“是要引起我们人类天性中共同的要素,这些要素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教育要传达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经典的知识和价值由于其在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最重要内容。生活和道德取向的教育理论,如19世纪的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阶段,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主要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赫尔巴特则认为,教育应“借助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能明辨善恶,陶冶意志,养成去恶从善的品德”。他们的观点为后来职业教育的兴起以及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至于社会和政治取向教育目的理论,很多思想家都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乃至政治的需要,而且传统习惯和官方意向也大都倾向于这一点。如我国著名典籍《学记》认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宋代朱熹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己伦焉”,表面上看是一种道德取向的教育目的,其实是放置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列中,最终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坚决否定“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因为“我们必须献身于某一项特定而有限的任务”,所以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功能的发挥,“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一类教育目的理论,合理地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状况对教育活动的限定和要求,为防止教育目的过于偏向“个人”一端起到了平衡作用。
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其实在于人的发展。之所以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取向,正是因为人的发展对教育活动提出了多方面的不同要求。
(一)个体人格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要求
个人和人格取向的教育目的学说,正确指出了教育必须要首先注重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所谓人格,即人的规格,教育学上可视为方方面面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任何类型和层次的教育,都不可放弃人格的协调全面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尤其重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使职业教育也不可能完全无视人格基础和发展潜力而片面追求职业技能,只不过可以通过建立工作技能“附着点”的方式,实现个体人格的拓展和深化。
(二)社会化是人的发展的核心内容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化程度即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文化、价值、生活、道德、政治等,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存在物,它们所代表的教育目的取向都是不同程度的社会化取向。所以强调人的发展,绝不能忽略社会内容,反而要强调社会要求。反过来讲,教育诉诸社会要求,却并不排斥个人发展。
(三)人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要求
人的发展呈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可能更多地适用于某个或某些教育目的取向。在特定的初始阶段,出于构造基础和拓展潜能的要求,人格全面发展的取向占主导地位;然后为了适应社会分工和治理的要求,社会化某一方面(如特定的技能要求)的取向就更重要;再后,指向专业精深的教育目的就应该与通用的取向融合,谋求人的进一步发展。
(四)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的发展
社会存在建立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此,人的发展与特定的职业发展相脱离是不可想象的。这样,教育一旦进入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阶段,就应该把人的发展与职业发展统筹结合起来考虑,通过职业发展来促进人的发展,在人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职业生涯的进步。
二、人的发展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形式——军事人才成长
教育目的理论对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研究论述,具有从宏观上匡正和规范教育活动的作用,能确保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行为符合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使教育活动相关人“形成自觉运用教育目的指导教育行为的意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是人的发展,而军事人才成长既是人的发展的一个形式或表现,也与教育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要全面考察军事人才成长,就需要放在人的发展的总体背景下进行。
(一)军事人才成长路线要与人的发展路线重合
许多学者对人一生的发展作了研究,提出了观点多样的生命历程理论,指明了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一般来讲,人在青年期和成年期要经历一个先是获得较全面的知识积累、然后在专业上趋于成熟、最后实现充分专业化的过程。军人的职业成长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为此,其成长路线的设计应充分尊重这一时期的特点,使人的一般发展路线在军事人才成长中得到体现。当然,军人职业自有其特殊性,其成长要反映出他对不断上升的战争行动等级和复杂性的理解、把握和参与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能力恰恰也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并持续整合相关知识、能力的具体表现。
(二)军事人才的培养教育要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美国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曾指出,“战略家成长的过程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天资、阅历和教育”。军人的成长发展一方面要在实践中进行,还要有赖于恰当的专门教育。首先,这种教育设置的时机要适应人在军事职业发展中的阶段特点,使教育行为发生在成长提高的关键时期。其次,内容上也要符合不同阶段的需要,兼顾当下实际能力的生成和今后发展潜力的建构。最后,教育也要适当超出形成单纯职业能力的需要,为军人作为人的终生和谐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军事职业发展和教育促进军人作为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通过职业发展来实现,职业发展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如美军的研究生教育有三个目的:一是满足军官受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二是提高军官岗位任职能力;三是满足终身职业发展需要;四是作为军队保留人才的手段。这种思路体现了在军事教育体系中对人的发展的较为充分的考虑,没有把眼光片面集中在职业本位,展现了较好的教育目的自觉意识。
三、军事职业教育与军事人才成长的实现
“人是战争的最终决胜因素”,这句话不仅说明要把军事人才培养放在军队建设的重要位置,还说明军事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促进和保证人(军人)的发展。军事职业教育作为以提高现代军事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在职培养新机制,按照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军人全员全时全域学习,具有完善军事教育体系格局、促进军事人才全面持续成长的重大意义。
(一)军事职业教育在层级式军事教育体系中发挥重要融合作用
军事教育必须服务于战争需要,因此构建军事教育体系的关键外部制约因素是作战力量使用的要求,或者说特定战争行动等级的要求。由于战争的三个主要级别是战术、战役和战略,军事人才培养也就相应地设置三个等级,分别是按兵种设置、学习战术的初级军事教育,按军种设置、学习战役的中级军事教育和各军种联合设置、学习战略的高级军事教育。这种军事教育体系构架的设计是促进作为军官的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战术到战役再到战略,这是一个军官在其职业生涯中取得专业成熟和精深的必然路径。这样的军事教育体系与作战、服役经历一起,为军人职业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上升通道,我军已有的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共同构成的军队院校体系正是按这样的理念设计的。然而正如有的研究者指出,“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及部队的岗位实践虽然各自在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来看,都难以有效贯通和统领军事人才职业生涯发展各阶段的所有教育培训。”在这种情况下,应做的并不是重构原有教育体系,而是补充和添加,使各层级的进校培训通过在职的远程教育学习相互连接起来,融合成为整体,成为一个覆盖军人职业生涯全程、与军人成长路径并行不断线的终身教育体系,而这正是军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所在。这既是对军人个人发展负责,也是对确保军队在特定行动等级上有效形成战斗力负责,是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根本取向。
(二)军事职业教育灵活适应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军事人才成长发展的阶段特点,一方面与其在成长路线上所处的位置、及其在军队任职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有关;另一方面也要体现人在追求专业精深和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共性特征。以军官为例,任命前的生长军官要接受基本的高等教育,通过宽口径的通识性培养,形成基本的学习、思维、创新能力和军事素养,为军官职业和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知识能力基础。其后,为适应初级任职的要求,获得职业发展良好起点,初级任职教育注重特定岗位的针对性,助其形成任职初期迅速上手的能力。经过一段时期实践,军官对部队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作战训练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产生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思考,随后的中、高级任职教育就要同时兼顾高一级的岗位指向性、军事学科学术性和相关外围学科广泛而深刻的理解,使军官的实际工作经验结构化、体系化,促使其思维向战役和战略层面跃升。
可以说,上述思路在军事教育体系设计中得到了广泛遵循,具有理论上无可置疑的科学性;然而实践中其问题则在于,各层级体制化教育培训对军事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判断是总体性、一般化的,很难全面考量并尊重军事人才个体成长的特殊性与个别需求,那么这种军事教育对人才成长阶段特点的适应就很可能是比较“僵硬”的。而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对院校教育和部队训练实践的补充,以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为主,将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既符合教育体系构架对军事人才成长特点的整体判断,又灵活适应军人个体和具体工作对学习教育提出的独特要求,从而实现军事教育体系的整体“柔韧性”,把教育目的和人的发展取向进一步充分体现了出来。
(三)军事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形成
“职业军事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激发战略思维的形成”。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军事教育的最高层次是以培养战略思维为核心的;二是军官任命前的高等教育和任命后的初、中级职业军事教育,尽管不以战略思维的形成为重点,但也要兼顾战略思维潜能的培养。战略是战争行动的最高等级,也是一种思想,是立足国家安全和军事发展的高度来理解和执行军事使命的能力。在我军新型的管理指挥体制下,具有战略思维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愈加重要。为了达到培养各级军事人才战略思维的目标,军事教育各层级都应当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和丰富性,但限于时间、内容弹性等客观条件,一般难以做到。而军事职业教育正由于其灵活性,在各个阶段把恰当的战略思维内容充实进去却是可能也可行的。而且也正是通过军事职业教育把战略思维贯穿到军事人才培养全程,军事教育体系才从完整意义上构成了一种对人的发展的促进。因为从人的发展角度看,战略是一种把尽可能全面的相关要素整合进思维过程的宽广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的高度。包括军事教育在内的任何教育活动,要避免人的片面、单向度发展,尽管有专业化的重点,也要提供受教育者适当的知识视野和背景。
参考文献
[1]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美]赫钦斯.普通教育[G]//当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郑金洲.教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法]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G]//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的普通论与专业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6]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美国第100界国会军事教育专门委员会报告.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编译,2008.
[8]马立峰,卢伟.全军军事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理论骨干集训材料汇编[C].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9]丁双双,李宇庆,魏子任.我军军事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