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峰
作文教学之路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而写,教师需要教什么,作文如何评改更有效,这些困惑的存在似乎是一种常态。我们尝试三种意识的转变,在作文教学回归本真之路上求索,力求有所收获。
一、为什么而写:从被动完成写作任务到主动交流表达的意识转变
学生写作的动机和起因决定着他们写作的成败。写作的本质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学生平时的写作大多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任务,以及在考场里不得不落笔的考试作文。长久被动地规范写作,减弱了很多学生写作交流的动力和热情。具体表现为学生不再主动地写作,行文立意、内容选择,谋篇布局,语言润泽等一成不变,落入俗套。
学生通常不是不能写,而是没有领悟到写作是自己和外部世界特有的联系,没有激起自己写作诉说交流的欲望和真正的希冀。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爱说必要说的与欢喜说的话。语言的发生本是为了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者要鸣出内心的感兴”。学生写作表达的程度和思维的深浅,是和预想交流的对象有密切关联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写作意识:写作的本质在于它是用书面语言和交流对象进行必需的交流。
我们试着对平时作文的命题作一定的改进,在写作前提供学生一份提纲挈领的交流导向清单。清单具有指向性和易操作性,意在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和交流对象,而不再是单一指向自己的语文老师或者阅卷老师。
例如:把《心中的秘密》这道司空见惯的作文命题,作这样的改进——
学生选择预期的交流对象,可以是老师、家人、同学乃至其他人物。对象不同,交流的秘密自然不尽相同。在批阅交流时我们发现:对父母做法的困惑,自己青春的冲动叛逆,他们会跟父母沟通。童年的美好往事,无伤大雅的恶作剧,他们愿与老师诉说,懵懂早恋,游戏之类,他们只和朋友、同学分享。在写作方式上,既有一般的记叙文,也有书信、日记体……学生实际呈现的文字精致有情。
我们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创设一定的交际情景,让学生写作前进行多种角色的体验,以便学生写作时增加更多交流表达的可能性。例如:学校教师节期间,学生进行了鲜花义卖、鲜花献老师的活动。我们对此作了相关的作文训练设计:
1.你是参加鲜花义卖的一员,请你用文字描述义卖场面,注意对其中一两位你印象深刻的同学进行特写。
2.你是负责鲜花义卖的班干部,请你为班级的义卖海报配一段言简意赅、富有魅力的说明文字。
3.你是一位去给老师献花的学生代表,请你在给老师的明信片上写一段真挚深情的祝福语。
4.你是学校广播站的记者,请你写一则实时消息进行报道。
还可以有虚拟角色转换的设计:
5.假设你是主持鲜花义卖活动的老师,请你拟一份入情入理的义卖献花的倡议书。
6.假设你是一位收到鲜花的教师,请给献花的学生写几句感谢的话,并有对学生的殷切寄语。
多种生活角色创设体验,使学生能选择以不同的写作身份、不同的写作方式来表达交流。在新鲜和愉悦中,由衷地爱上写作,愿意用文字去叙述、描摹、抒怀、析理,对写作的交际作用有更多的认知,切实体会到写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表达方式。
二、需要教什么:从面面俱到指导到重锤敲击微点的意识转变
不少语文老师喜欢在学生写作前讲授种种已经重复多遍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再读和这次命题作文相关的名家名篇、中考满分作文等,要求学生写作时运用和模仿。但事实是:要求繁琐,处处借鉴,学生无所适从,收效微小。
王荣生教授强调:学生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通常不是结构性的整体缺陷,而只是局部性的要素缺失或错误。学生渴望我们给予的,是契合他们写作困惑之处的点拨指引、训练巩固。我们应有所取舍,集中力量重锤敲击,有的放矢地进行微点训练,解决真正存在的症结。
例如:我们对学生进行运用动作描写的微点训练,设计了《行文中动词的摆布》一课。引入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背影》中的一段经典的动作描写片段:“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把表现深沉父爱,放在爬月台买橘这样一个动态的场景中,比起静静地诉说,令人印象更深;在写爬月台时,作者把“爬”这个动作细致地分解为“攀”“缩”“微倾”,避免重复,增加了表达效果;尤其“努力”一词,作者不用一般的“挣扎”,而选取“努力”一词,这样的陌生搭配,让人回味不已。
基于这样的讨论,师生提炼出运用动词描写时,借鉴的几种方式:化静为动,印象弥深;分解过程,细致入微;避免重复,提升效果;陌生搭配,平添神韵。然后动手练一练,写一写,巩固所得。再让学生反复欣赏台湾舞蹈家林怀民舞蹈《行草》中的一两分钟画面,运用上面提炼的动词摆布的几种方式,练习写一段文字。实践证明:这样化整为零,重锤敲击的微点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一场唤醒写作生命力的及时春雨。
三、如何评改更有效:从精批细改到凭借量表多次升格的意识转变
在作文初稿后,语文老师如果只是精批细改,而不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分享经验,反思修改,那作文教学就缺失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第四学段的学生(7—9年级)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例如:我们为某次微点写作训练(用力描写、充实内容)设计了如下修改评价类别层级参考量表,以追求更佳的评改效果:
在学生写作片段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片段,师生讨论、达成对此次“用力描写、充实内容”写作训练优秀类别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根据适度区分原则,确定三类(一般)、二类(良好)和一类(优秀)的三类的类别标准,形成一张完整的修改评价类别参考量表。
学生根据修改评价类别参考量表先自评类别,衡量出自己在此次作文训练中的质量类别,寻找需要升格的地方初次自改。然后同伴交换,互批初次自改稿,再定类别层级,交还修改。有异议的,可以请语文老师介入指点。第三步,老师负责展示部分学生文章,评点定类。大家作最后一次修改润泽,力求达到、靠近一类文或者至少超越自己初次自评的类别层级。课后,利用教室的一角张贴展示优秀类别的文章。将这样师生、生生分享经验和多次评改的升格过程持之以恒,一定会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有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三种意识的积极转变,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回归作文教学本真的有益尝试。王安石有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将在遵循作文教学规律的轨道上螺旋上升,不懈攀登。
参考文献
①杨斌:《什么是我们的母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②王荣生,邓彤:《写作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郭家海:《中学写作教学全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通联:江苏常熟市藕渠中学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