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瑞
許多時候,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實現,但堅持是成功必備的理由。
在上海,有一家做巧克力的企業,20多年前,當同類企業大塊巧克力每公斤只賣5~8元(人民幣,下同)的時候,它堅持使用國外原料生產高品質產品,每公斤大塊巧克力要賣45元。懸殊的定價,讓它的銷售人員常常被人趕出大門,但它沒有氣餒,執著堅持。20多年後,同期的許多品牌都消失不見了,這個當初被人罵稱「神經病」的企業,卻一路發展壯大,成為烘焙業高端巧克力的領軍品牌。它,就是黛妃巧克力(簡稱黛妃)。
對高品質的堅持,如何造就了黛妃巧克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且聽黛妃品牌所屬的上海億兆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明堂慢慢道來。
堅持品質 拒絕妥協
20多年前,蔡明堂還是台灣一個做巧克力原料銷售的打工仔,隨著市場經驗的不斷豐富,他看到了大陸巧克力市場的空白和商機;1993年,他和其他2個合作夥伴在上海嘉定外崗投資成立了億成食品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巧克力和代可可脂巧克力系列產品,及植脂奶油巧克力,「黛妃」品牌也應運而生。
2007年,由於產能受限一直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第二家工廠上海億兆食品有限公司在青浦區白鶴鎮落成,目前像元祖食品、85°C、克莉絲汀、百草味、D Q等都是黛妃的客戶,許多人常吃到的麵包、蛋糕、冰激淩上面的巧克力都是黛妃的產品,黛妃可謂是烘焙業的巧克力巨頭。
談及目前的成績,蔡明堂頗為感慨:「黛妃巧克力的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大陸巧克力市場的不斷發展,黛妃是伴隨著這種好的大環境趨勢上來的;另一方面也在於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堅持不放棄。」
事實上,黛妃最大的特點就是對自身要求的堅持。回顧當年,1993年建廠,1996年投產,黛妃巧克力正式面世,由於堅持使用上等進口原料,黛妃巧克力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1996~1998年是我們最困難的幾年,那時候大陸市場上的大塊巧克力每公斤賣5~8塊,而黛妃的價格是45塊,根本無人問津,別人都說我們是神經病,我們的銷售人員常常被趕出門,但是我們沒有氣餒和妥協,最終堅持了下來。」蔡明堂說:「初期從一些台資企業那裡黛妃打開了市場,像元祖、克莉絲汀都是我們的元老客戶;到2000年時,業內提億成食品可能沒人認識,但黛妃巧克力幾乎人盡皆知;別人會說黛妃貴,但不會說黛妃差,品牌的效應逐漸顯現了出來。」
蔡明堂是做原料出身,自然有一套屬於黛妃的原料檔案庫。由於堅持使用進口原料,每年的國際原料市場的價格波動和品質排名等他都了若指掌,因此造就了黛妃產品的優異品質。黛妃曾為一家做膨化食品的企業代工了兩年,後來該企業要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由於價格太低,黛妃拒絕了。蔡明堂說:「不是黛妃不能把成本做低,是這個企業觸碰到了黛妃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他找哪個企業可以達到他的要求,但是黛妃不會幫他去做,這是我們的底線和對自身的要求。」拒絕生意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而黛妃過去的20年的成長軌跡證明,她一直以來對品質的堅持是正確的,「既然是對的事情,那為什麼不一直堅持下去呢!」
推陳出新 做新技術的開發者和引領者
除了對原材料的品質堅持,黛妃的售後服務和強大的開發能力也是其縱橫業內多年的保障。目前,黛妃在全大陸有22個辦事處和幾十位專業師傅做服務保障,並首創了技師上門服務,幫客戶做產品的結合,比如為客戶量身定制巧克力塗層、蘸醬、夾心、內餡及冰激淩及冰激淋脆皮和淋醬等。
在產品開發上黛妃更是業內翹楚,自2005年至今每年5月,在上海舉辦的烘焙展上一定能看到黛妃的身影,且黛妃的展位會時常人流爆滿,許多技師都會來看黛妃當年推出的新產品和技術,於是第二年的展會上就會發現許多黛妃前一年展出的產品。「一開始看到別人的公開模仿,我們的技師很生氣,但是我告訴他們沒關係,黛妃一直在推出新的東西,從參展至今沒有一個重複的產品。要想模仿黛妃,就必須拉高他們的成本和品質,這對行業來講有益無害——大家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有利於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而不斷推陳出新,讓黛妃成為新技術的開發者和引領者,必定會給黛妃品牌大大加分。」蔡明堂信心滿滿的說道。
由於最近幾年食品業市場不景氣,從2013年到2015年,黛妃每年的營收為1億多,發展穩扎穩打;即使在最差的2015年,黛妃仍然實現了8%的成長,在同行都在下滑的情況下不可不說是一個奇跡。儘管如此,但是在蔡明堂看來,黛妃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產能受限 效率困局待解
蔡明堂表示,目前黛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一直無法拉高,為什麼呢?這還要從一開始建廠時說起。
由於億成和億兆兩個工廠使用的都是二手地,工廠的總長度無法達到要求,使產能大打折扣。蔡明堂解釋說:「巧克力在加工的時候是流體,中間需要一條冷卻隧道,隧道越長加工的越快,隧道太短就只能用時間來換取空間了。」目前,億成老廠的車間總長只有40米,距蔡明堂理想的100米相距甚遠,拐來拐去的隧道大大消耗了黛妃的效率,無法全力生產,工廠有兩台生產設備,每小時產出量1噸,每天產出48噸;但這對黛妃來說還遠遠不夠。由於億成產能受限,億兆也只能幫億成做代工,造成了億兆廠的產能很大一部分都被億成吃掉,因此業績一直無法拉高,每年的業績只有2000多萬元。
「億成工廠的面積只有3000多平方,只能作為車間使用,沒有倉庫,甚至連發貨平台都沒有,太小了。」蔡明堂說:「現在我們有一組人每天就是兩個工廠跑來跑去,把巧克力原料拉過去,把成品拉過來,這麼一直轉來轉去,生產效率大打折扣。」
設備可以用錢買到,但是生產基地卻很難批下來,直接造成了黛妃業績的徘徊不前,蔡明堂指出:「只要生產基地足夠大,黛妃的產能才能跟得上客戶需求,大的訂單我們才敢去談,但是現在我們還沒有辦法做到。」
品牌深耕 新舞台贏未來
目前,嘉定的億成老廠正面臨動遷,黛妃也一直在尋找新的生產基地。昆山經濟開發區計畫開發一個占地500畝的食品工業園區,開發區的領導在考察億成後,認定了黛妃巧克力品牌的巨大發展潛力,力邀黛妃入園,並批了一塊48畝的光地,給了黛妃一個大展拳腳的舞台,預計2018年左右就能進駐。蔡明堂表示,未來黛妃的生產基地會全部放在昆山,億兆工廠只做巧克力製品。此外,黛妃還計畫建設一家觀光工廠,深耕巧克力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巧克力,了解巧克力,擴展黛妃的品牌影響力。
「我們不做通常意義上的觀光工廠,而是專門針對學生、小朋友做親子教學。據了解,目前昆山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生就有30多萬,來到工廠,我們不止讓他們親手做巧克力,還會讓他們看到巧克力的原料樹,巧克力製品需要哪些東西,製品怎麼做,讓他們知道巧克力的來龍去脈,更加清楚地認識和認知巧克力文化。」蔡明堂表示。
未來,黛妃會在繼續做好巧克力原料銷售和企業代工的基礎上,重點擴大和做好黛妃的自有品牌。
對於新興通路的構建,蔡明堂指出,目前黛妃的許多產品在網上都有銷售,網路只是一個展示平台,現在黛妃的產值中工業大塊還是占9成,巧克力製品不到1成。「終端的自有品牌一定會做,現在團隊已經開始在構建了,但我們還小,先用代工把我們的基數做大,終極目標還是做品牌。」
在蔡明堂看來,未來大陸巧克力市場將會進入戰國時代,進行正真的肉搏戰,不再只是價格上的競爭,而是品質的直接碰撞。他說:「像黛妃堅持這種方式做事的企業會越來越多,消失的是那些低品質的東西。20多年前別人說黛妃是神經病,20年後黛妃用自己的堅持贏得了未來。品質堅守,品牌深耕,我們會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