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

2016-05-14 03:40周云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错别字低年级成因

周云飞

【摘 要】低段学生经常写错别字,而许多教师往往只是从在主观意识上寻找问题的病因所在,一味批评学生,甚至让学生不断机械抄写,可这样不仅无法从根源上杜绝学生频繁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本文主要谈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错别字;成因;对策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容易遗忘,在写字过程中易写错别字,影响了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多数教师让学生机械抄写杜绝错别字,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改正错别字,反而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就此,本文在探究小学生“错别字”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力求找出积极的预防措施及减少“错别字”发生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

低年级学生极易写错别字,笔者尝试追本溯源,探究原因:

1.从学生自身看内因

(1)小学生感知粗略,观察不细。低年级学生知觉的精确性不够,观察汉字的字形时往往顾此失彼。如“奏”字,学生当时记住了下面是个“天”,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只有一个轮廓印象了,就把“奏”下面的“天”的第一横写成了一撇。

(2)新旧干扰,旧知对新知负迁移。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是负迁移。学生在认识生字时会将它们和以前学的字联系起来,但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又不懂得分析比较,一旦形成负迁移就会犯错误。如学了“爱”字再写“暖”字就特别容易将“暖”右半部分写成了“爱”,学了“或”等“戈”字部的字后再学“试”这样的字,就会有很多学生在斜勾上画蛇添足加上一撇。

(3)意志薄弱,巩固性差。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复习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和巩固识字,可低段学生意志力差,学会生字后也不复习,不查阅书籍、字典,那可能写错别字了。如学习“真”“直”字,学生当时记住了里面是“三横”,可不久之后,学生只有一个轮廓印象了,把“真”“直”里面写成了两横。

2.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看外因

汉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同音字、形近字多,这些是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没有掌握汉字构字规,容易多一笔少一笔或多一点少一点。

因为字形相似写错别字。如学生易将“浇”字右上角多加一点 ,或者将“今”字多一点写成“令”字,自己无中生有写成错字。

因为字义相似而写错别字。如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再如“再接再厉”的“历”,易错写成“励”。

因为字音相似或相同写错别字。例如,将观察的“察”写成“查”,“业绩”写成“业迹”等。

3.从教学方面看外因

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如果没有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记忆规律,对难认的字、易错的字未作到位的指点,又未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都会直接导致低年级学生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4.从社会语言干扰看外因

低年级学生易受外界干扰,如果父母或同伴经常会写错的字,那么他就极有可能受影响而写错那些字。再加上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杂志媒体中,出现的错别字的频率很高,如服精品店的“玩物尚志”,蚊香广告上的“默默无蚊”,美食城上的广告“食全食美”等等,这些使他们产生错觉,从而产生错别字。

二、减少低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的策略

让学生正确运用汉字表情达意,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和大家探讨如何减少低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的策略:

(1)溯本源,明来历。汉字的创造、流传以及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史迹,大都也能从造字法上说明其来历,如果让学生从根源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就会记得深刻。学生混淆“书籍”“户籍”“狼藉”等词的草字头和竹子头,我就给学生讲“籍”的来历:汉代以前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用绳子串成书和簿册,因此当初造字时,记录文字的“书籍”“户籍”就用了竹子头;学生易把“高粱”写成“高梁”,把“一枕黄粱”写成“一枕黄梁”,为了分清“粱”和“梁”,我给他们讲“一枕黄粱”的神话故事来历。

(2)辨形貌,抓规律。学生往往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认错,记不准字形,问题往往出在形旁上。因此在识字教学伊始,紧紧抓住形旁表义的结构规律,强调对字形的细微差异,帮助学生辨别,以简驭繁,批量认识汉字,减少差错。比如,学生分不清“急躁”、“暴躁”、和“干燥”、“燥热”哪个该用足字旁,哪个该用火字旁,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特点,学生发现:人急了往往会手脚不安或跺脚,“急躁”、“暴躁”、都隐含着着急的情绪,与脚的动作有关,应该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失水分,跟受火烤晒有关,因此“干燥”、“燥热”要用火字旁。又如“幕”和“暮”,如果学生知道了“暮色”的“暮”是傍晚,“夜幕”的“幕”是覆盖在上面的帐篷,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字用错了。

(3)促阅读,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阅读。孩子们书读的多了,常用的汉字不断复现,就容易记住这些字怎么写,学生就不容易再写错这个字了。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语文词汇量就扩大了,错别字自然就减少了。书籍中的字词都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的,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都是在一个个情境中进行的。大量地阅读,能了解词语的分布,能了解不同词语的不同语境,能避免书写字义相似的错别字。这种学生自主习得的知识,比老师说教要管用的多。

(4)编歌诀,记诵牢。低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口诀、儿歌、字谜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一些比较顽固的错别字很适合。以编顺口溜为例,如区分“衰、衷、哀”三字,可以编成:一横为衰,一竖为衷,有口就能哀。如学生对“未”与“末”混淆时,可根据字义编出儿歌:“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符合他们的认知心理他们,就容易记住,学生再次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5)识真伪,改错误。针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常常敏感地捕捉媒体新词语的使用动向,及时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看我‘火眼金睛” 、“还我成语真面目”等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这种把词语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大受学生欢迎。

(6)定期复习,强记忆。识字、写字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在于学生的复习巩固,知识重现,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定期复习,强化记忆。我让学生通过整理作业中的错字写入自己的错别字日记,并进行错误原因分析。错别字日记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翻看整理自己的错别字,从而避免重复出现错别字。我还从班级的横向比较中发现错误人数比较多的错别字,汇总成“易错字手册”,一周归纳一次。我将这些易错字编成看拼音写词语、组词、填空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完成,以达到再次强化记忆的目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的产生也有它独特的演变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把中华文明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正确运用汉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发现错别字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掌握减少学生写错别字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写好每一个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

[2]曹永亮.小学生错别字成因分析及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1,(32).

[3]丁国荣.低年级学生写错别字的成因及预防[J].吉林教育,2009,(4).

[4]张润玲.纠正错别字与提高语文素养[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7,(8).

[5]董蓓菲.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错别字低年级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